气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043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09
提高气囊导管的通过性。气囊导管具备筒状的内轴;覆盖内轴的一部分并且前端部与内轴接合的气囊;以及收纳内轴的一部分的筒状的外轴。外轴具有与气囊的基端部接合的气囊接合部、以及收纳于气囊内并且具有比气囊接合部的外径小的外径的缩径部,而且在气囊内与内轴接合。另外,形成有将扩张管腔与气囊内连通的连通孔。另外,在气囊内,内轴、X线不透过标识器以及外轴所形成的构造物的最外周的外径从气囊的基端部一侧朝向前端部一侧连续地或者阶段性地缩径。性地缩径。性地缩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气囊导管


[0001]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为了使形成于血管等体腔内的狭窄部等扩张而使用的气囊导管。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使形成于血管等体腔内的狭窄部、堵塞部(以下称为“病变部”)扩张而使用气囊导管。气囊导管具备筒状的内轴、覆盖内轴的一部分并且前端部与内轴接合的气囊、以及收纳内轴的一部分并且与气囊的基端部接合的筒状的外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气囊以沿着内轴和外轴的外形的方式收缩的状态下,将气囊导管的前端侧推入到病变部内。然后,从形成于外轴与内轴之间的扩张管腔向气囊内送入用于使气囊扩张的流体,由此气囊扩张,其结果,能够使病变部扩开并扩张。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91897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0273052号说明书
[0007]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33681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6315757号说明书
[0009]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06/135581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1]在上述的现有的气囊导管中,外轴中与气囊的基端部接合的气囊接合部位于外轴的前端,而且配置在从内轴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分离的位置。因此,收缩状态的气囊成为以沿着根据外轴的气囊接合部的外周面与内轴的外周面的的外径差的阶梯差的方式收缩的状态。其结果,在向狭小的病变部推入气囊时,由于该阶梯差,例如外轴的前端挠曲等、推入力向侧方释放,因此推入力从外轴向内轴的传递性下降,其结果,存在气囊导管的通过性下降之类的问题。
[0012]本说明书中公开了能够解决上述的课题的技术。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4]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例如能够作为以下的方案来实现。
[0015](1)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气囊导管是一种气囊导管,具备:筒状的内轴;气囊,其覆盖上述内轴的一部分,并且前端部与上述内轴接合;X线不透过标识器,其配置于上述内轴的内周面侧或者外周面侧;以及筒状的外轴,其收纳上述内轴的一部分,上述外轴具有与上述气囊的基端部接合的气囊接合部、以及收纳于上述气囊内并且具有比上述气囊接合部的外径小的外径的缩径部,而且在上述气囊内与上述内轴接合,形成有连通孔,该连通孔将形成于上述外轴的内周面与上述内轴的外周面之间的扩张管腔和上述气囊内连通,在上述气囊
内,上述内轴、上述X线不透过标识器以及上述外轴所形成的构造物的最外周的外径从上述气囊的上述基端部一侧朝向上述前端部一侧连续地或者阶段性地缩径。
[0016]在本气囊导管中,能够经由将扩张管腔与气囊连通的连通孔将用于使气囊扩张的流体从扩张管腔送入到气囊内。另外,外轴具有缩径部,该缩径部收纳于气囊内,并且具有比与气囊的基端部接合的气囊接合部的外径小的外径。其结果,收缩状态的气囊成为从与外轴的气囊接合部接合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部一侧以沿着外轴的缩径部的外形的方式缩径的状态。因此,在本气囊导管中,例如,与外轴不具有收缩部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推入力从外轴向内轴的传递性因气囊内的外轴的气囊接合部与内轴的外径差而下降。另外,在本气囊导管中,外轴在气囊内与内轴接合。因此,与外轴在气囊内不与内轴接合的结构相比,效率良好地从外轴向内轴传递推入力。由此,根据本气囊导管,能够提高气囊导管的通过性。并且,在本气囊导管中,在气囊内,内轴、X线不透过标识器以及外轴所形成的构造物的最外周的外径从气囊的基端部一侧朝向前端部一侧连续地或者阶段性地缩径。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到达病变部后的气囊导管向前端侧移动时的气囊导管的通过性,并且能够抑制使气囊导管向基端侧移动时的勾挂引起的气囊的破损。
[0017](2)在上述气囊导管中,优选采用如下结构:上述外轴中的上述缩径部的前端与上述内轴接合。在本气囊导管中,外轴中的缩径部的前端与内轴接合。因此,例如,与比外轴中的缩径部更靠基端侧的部分与内轴接合的结构相比,进一步效率良好地从外轴向内轴传递推入力。由此,根据本气囊导管,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气囊导管的通过性。
[0018](3)在上述气囊导管中,优选采用如下结构:上述外轴的前端部的厚度比上述外轴的上述气囊接合部的厚度薄。在本气囊导管中,外轴的前端部的刚性比外轴的气囊接合部的刚性低,因此例如能够抑制外轴的前端部折弯而产生无法复原的扭折。
[0019](4)在上述气囊导管中,优选采用如下结构:上述外轴的厚度从上述外轴的上述气囊接合部朝向上述外轴的前端部一侧连续地或者阶段性地变小。在本气囊导管中,外轴的刚性从外轴的气囊接合部一侧朝向前端部一侧连续地或者阶段性地变小,因此例如能够有效地抑制外轴的扭折的产生。
[0020](5)在上述气囊导管中,优选采用如下结构:上述X线不透过标识器在上述内轴的轴向上配置于上述外轴的前端侧,而且上述X线不透过标识器的基端与上述外轴的前端在上述轴向的距离小于上述气囊的厚度的2倍。根据本气囊导管,与X线不透过标识器未配置于内轴的前端侧的结构相比,能够对生物体内的气囊导管的前端部的位置准确地进行造影。另外,根据本气囊导管,与X线不透过标识器的基端与外轴的前端的在内轴的轴向距离为气囊的厚度的2倍以上的结构相比,例如,能够抑制气囊进入到X线不透过标识器的基端与外轴的前端之间等而气囊的扩缩功能下降、或者损伤。
[0021](6)在上述气囊导管中,优选采用如下结构:上述X线不透过标识器在上述内轴的轴向上配置于上述外轴的前端侧,而且上述X线不透过标识器的外径为上述缩径部的前端的外径以下。在本气囊导管中,与X线不透过标识器的外径比缩径部的前端的外径大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推入力从外轴向内轴传递性因X线不透过标识器与内轴的外径差而下降,能够进一步提高气囊导管的通过性。
[0022](7)在上述气囊导管中,优选采用如下结构:上述X线不透过标识器配置在比上述内轴与上述外轴的接合部分更靠基端侧。在本气囊导管中,气囊与X线不透过标识器不接
触,因此能够抑制气囊与X线不透过标识器的接触引起的气囊的损伤(例如气囊的破裂)。
[0023](8)在上述气囊导管中,优选采用如下结构:上述X线不透过标识器在上述内轴的轴向上配置在与上述外轴的上述气囊接合部对应的位置、或者比上述位置更靠前端侧。根据本气囊导管,与X线不透过标识器在内轴的轴向上配置在比与外轴的气囊接合部对应的位置更靠基端侧的结构相比,能够对生物体内的气囊导管的前端部的位置准确地进行造影,并且能够抑制气囊与X线不透过标识器的接触引起的气囊的损伤。
[0024](9)在上述气囊导管中,优选采用如下结构:上述外轴的上述气囊接合部的外径比上述外轴中的比上述气囊接合部更靠基端侧的部位的外径小。在本气囊导管中,与外轴的上述气囊接合部的外径为比外轴中的比气囊接合部更靠基端侧的部位的外径以上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使到达病变部后的气囊导管向前端侧移动时的气囊导管的通过性,并且能够抑制使气囊导管向基端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气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具备:筒状的内轴;气囊,其覆盖上述内轴的一部分,并且前端部与上述内轴接合;X线不透过标识器,其配置于上述内轴的内周面侧或者外周面侧;以及筒状的外轴,其收纳上述内轴的一部分,上述外轴具有与上述气囊的基端部接合的气囊接合部、以及收纳于上述气囊内并且具有比上述气囊接合部的外径小的外径的缩径部,而且在上述气囊内与上述内轴接合,形成有连通孔,该连通孔将形成于上述外轴的内周面与上述内轴的外周面之间的扩张管腔和上述气囊内连通,在上述气囊内,上述内轴、上述X线不透过标识器以及上述外轴所形成的构造物的最外周的外径从上述气囊的上述基端部一侧朝向上述前端部一侧连续地或者阶段性地缩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导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外轴中的上述缩径部的前端与上述内轴接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导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外轴的前端部的厚度比上述外轴的上述气囊接合部的厚度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导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外轴的厚度从上述外轴的上述气囊接合部朝向上述外轴的前端部一侧连续地或者阶段性地变小。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气囊导管,其特征在于,上述X线不透过标识器在上述内轴的轴向上配置于上述外轴的前端侧,而且上述X线不透过标识器的基端与上述外轴的前端在上述轴向的距离小于上述气囊的厚度的2倍。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气囊导管,其特征在于,上述X线不透过标识器在上述内轴的轴向上配置于上述外轴的前端侧,而且上述X线不透过标识器的外径为上述缩径部的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田武治
申请(专利权)人: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