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体式辙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027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体式辙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连体式辙叉包括呈交错设置的心轨A和心轨B,所述心轨A位于心轨B斜上方;在心轨A两侧分别设置翼轨A和翼轨B,在所述心轨B外侧设置翼轨C;所述心轨A包括直轨以及与直轨左端连接的心翼轨A,所述心翼轨A向右延伸至心轨B内侧,所述翼轨B与翼轨C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辙叉中短连接轨问题,消除了辙叉与短连接轨的钢轨接头轨缝,减少岔区部件破损,从而提高辙叉结构的稳定性和行车平稳性,延长了岔区部件使用寿命,缩短了养护维修量,降低了成本,大大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铁路的运输能力。铁路的运输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体式辙叉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连体式辙叉。

技术介绍

[0002]辙叉是使机车车辆的车轮由一股钢轨越过另一股钢轨的过轨设备;一般辙叉由于心轨两工作边交叉的夹角小于直角,所以称为锐角辙叉。
[0003]现有辙叉中辙叉构造均是对称结构,虽然这种设计铸造方便,较为经济,但对于多辙叉线路中,特别是辙叉间距离较近,中间连接轨长度较短的工况下,机车车辆过岔时连续冲击力会很大,振动也会叠加,而短轨无法提供足够的纵、横向阻力,会严重增加过岔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抵抗机车车辆连续过岔时的冲击力,提高过岔的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辙叉的养护维修,延长使用寿命,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的连体式辙叉。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一种连体式辙叉包括呈交错设置的心轨A和心轨B,所述心轨A位于心轨B斜上方;在心轨A两侧分别设置翼轨A和翼轨B,在所述心轨B外侧设置翼轨C;所述心轨A包括直轨以及与直轨左端连接的心翼轨A,所述心翼轨A向右延伸至心轨B内侧,所述翼轨B与翼轨C平行。
[0007]本技术在心轨A的两轨之间和心轨B的两轨之间间隔固定安装间隔铁A,心轨A和间隔铁A、心轨B和间隔铁A均贯穿螺栓A固定。
[0008]本技术在心轨A尖端及翼轨A和翼轨B的底部固定安装长垫板A,所述长垫板A左端距心轨A所在的辙叉咽喉垂直距离为30

50mm;长垫板A右端边线与距翼轨A和翼轨B末端连线的平行,其距离为300

400mm;在心轨B尖端及翼轨C和心翼轨A的底部固定安装长垫板B,长垫板B左端距心轨B所在的辙叉咽喉垂直距离为30

50mm,长垫板B右端距翼轨C末端的垂直距离为300

400mm;在辙叉各轨道的底部均间隔安装与相应的轨道垂直的短垫板A。
[0009]本技术在翼轨B与翼轨C之间、直轨与心翼轨A之间间隔安装限位杆A。
[0010]本技术一种连体式辙叉包括呈交错设置的心轨C和心轨D,所述心轨C的叉心与心轨D的叉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在心轨C两侧分别设置翼轨D和翼轨E,在所述心轨D外侧设置翼轨F;所述心轨C包括心翼轨B以及与心翼轨B左端连接的曲轨,所述心翼轨B向右延伸至心轨D内侧,所述翼轨F与翼轨D平行。
[0011]本技术一种连体式辙叉在心轨C的两轨之间和心轨D的两轨之间间隔固定安装间隔铁B,心轨C和隔铁B、心轨D和隔铁B均贯穿螺栓B固定。
[0012]本技术一种连体式辙叉在心轨C尖端及翼轨D和翼轨E的底部固定安装长垫板C,所述长垫板C左端距心轨C所在的辙叉咽喉垂直距离为30

50mm,长垫板B右端距翼轨D和
翼轨E末端连线的垂直距离为300

400mm;在心轨D尖端及翼轨F和心翼轨B的底部固定安装长垫板D,长垫板D左端距心轨D所在的辙叉咽喉垂直距离为30

50mm,长垫板D右端距翼轨F末端的垂直距离为300

400mm;在辙叉各轨道的底部均间隔安装与相应的轨道垂直的短垫板B。
[0013]本技术一种连体式辙叉在翼轨F与翼轨D之间、曲轨与心翼轨B之间间隔安装限位杆A。
[0014]本技术积极效果如下:本技术连体式辙叉两个心轨之间的心翼轨替代短连接轨,消除了辙叉与连接轨的钢轨接头轨缝,减少了机车车辆在岔区通过钢轨接头时产生的较大轮轨冲击力、机车车辆的振动以及岔区部件破损,从而提高辙叉部分结构的稳定性和行车平稳性,延长了部件使用寿命;通过在平行的翼轨、心翼轨及心轨之间均设置限位杆、间隔铁来提高钢轨的横向稳定性,提高套轨线路保持轨距的能力;当翼轨、心翼轨及心轨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00mm~700mm,采用限位杆进行横向限位,限位杆之间的纵向间距范围为1.5m~2.0m;当翼轨、心翼轨及心轨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00mm以下时,采用间隔铁进行横向限位,限位杆之间的纵向间距范围为0.2m~0.8m,便于安装,对撤叉进行横向限位。两叉心处均设置长垫板进行加固处理,保持叉心的稳定性。
[0015]本技术解决了辙叉中短连接轨问题,消除了辙叉与短连接轨的钢轨接头轨缝,减少岔区部件破损,从而提高辙叉结构的稳定性和行车平稳性,延长了岔区部件使用寿命,缩短了养护维修量,降低了成本,大大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轴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附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呈交错设置的心轨A1和心轨B2,所述心轨A1位于心轨B2斜上方;在心轨A1两侧分别设置翼轨A3和翼轨B4,在所述心轨B2外侧设置翼轨C5;所述心轨A1包括直轨101以及与直轨101左端连接的心翼轨A102,所述心翼轨A102向右延伸至心轨B2内侧,所述翼轨B4与翼轨C5平行,能够提高整个辙叉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0022]本技术在心轨A1的两轨之间和心轨B2的两轨之间间隔固定安装间隔铁A201,心轨A1和间隔铁A201、心轨B2和间隔铁A201均贯穿螺栓A202固定。在翼轨B4与翼轨C5之间、直轨101与心翼轨A102之间间隔安装限位杆A206。
[0023]本技术在心轨A1尖端及翼轨A3和翼轨B4的底部固定安装长垫板A203,所述长垫板A203左端距心轨A1所在的辙叉咽喉垂直距离为30

50mm,长垫板A203右端边线与距翼轨A3和翼轨B4末端连线的平行,其距离为300

400mm;在心轨B2尖端及翼轨C5和心翼轨A102的底部固定安装长垫板B204,长垫板B204左端距心轨B2所在的辙叉咽喉垂直距离为30

50mm,长垫板B204右端距翼轨C5末端的垂直距离为300

400mm;便于安装和维修;在辙叉各
轨道的底部均间隔安装与相应的轨道垂直的短垫板A205,短垫板A205与相应的轨道通过扣件固定。
[0024]实施例二:
[0025]如附图3、4所示,本技术包括呈交错设置的心轨C6和心轨D7,所述心轨C6的叉心与心轨D7的叉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在心轨C6两侧分别设置翼轨D8和翼轨E9,在所述心轨D7外侧设置翼轨F10;所述心轨C6包括心翼轨B103以及与心翼轨B103左端连接的曲轨104,所述心翼轨B103向右延伸至心轨D7内侧,所述翼轨F10与翼轨D8平行,能够提高整个辙叉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心轨C6的两轨之间和心轨D7的两轨之间间隔固定安装间隔铁B301,心轨C6和隔铁B301、心轨D7和隔铁B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体式辙叉,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呈交错设置的心轨A(1)和心轨B(2),所述心轨A(1)位于心轨B(2)斜上方;在心轨A(1)两侧分别设置翼轨A(3)和翼轨B(4),在所述心轨B(2)外侧设置翼轨C(5);所述心轨A(1)包括直轨(101)以及与直轨(101)左端连接的心翼轨A(102),所述心翼轨A(102)向右延伸至心轨B(2)内侧,所述翼轨B(4)与翼轨C(5)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体式辙叉,其特征在于在心轨A(1)的两轨之间和心轨B(2)的两轨之间间隔固定安装间隔铁A(201),心轨A(1)和间隔铁A(201)、心轨B(2)和间隔铁A(201)均贯穿螺栓A(202)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体式辙叉,其特征在于在心轨A(1)尖端及翼轨A(3)和翼轨B(4)的底部固定安装长垫板A(203),所述长垫板A(203)左端距心轨A(1)所在的辙叉咽喉垂直距离为30

50mm;长垫板A(203)右端边线与距翼轨A(3)和翼轨B(4)末端连线的平行,其距离为300

400mm;在心轨B(2)尖端及翼轨C(5)和心翼轨A(102)的底部固定安装长垫板B(204),长垫板B(204)左端距心轨B(2)所在的辙叉咽喉垂直距离为30

50mm,长垫板B(204)右端距翼轨C(5)末端的垂直距离为300

400mm;在辙叉各轨道的底部均间隔安装与相应的轨道垂直的短垫板A(20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体式辙叉,其特征在于在翼轨B(4)与翼轨C(5)之间、直轨(101)与心翼轨A(102)之间间隔安装限位杆A(206)。5.一种连体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进杰张博健郑家辉李超贾启元蔡志波陈晨蔡嘉升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铁道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