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相关,特别是涉及一种转体支撑系统。
技术介绍
1、桥梁转体法施工多用于山区跨河越谷公路桥梁的施工。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桥梁转体法施工特别是水平转体法施工因跨越铁路、公路、航道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交通运输的干扰,故而得到了运营管理部门的青睐,在跨越繁忙交通线路与航道的桥梁施工中逐步推广,取得了诸多创新成果。
2、桥梁转体法施工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法国,最初是从竖转法发展起来的,直至1976年,平转法施工才首次应用。随后,国外在斜拉桥、t型刚构桥、连续梁桥和拱桥等桥型上得到应用。我国的桥梁施工技术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的普及,转体桥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3、桥梁转体技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客观地分析,还存在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问题,目前施工过程中反力座需要与下转盘整体浇筑,施工效率低,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体支撑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采用插入式反力座,在转体前插入混凝土预留孔洞中,即可进行转体施工,代替了传统桥梁转体施工中和转盘共同浇筑的结构,节约了施工空间,提高了施工操作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体支撑系统,包括:
4、反力座,其底部用于插入环形滑道两侧的预留孔洞内;
5、辅助支撑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反力座
6、可选的,所述反力座包括:双拼工字钢;底板,固定贴合于所述双拼工字钢一侧,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一侧的上部;顶板,固定贴合于所述双拼工字钢另一侧。本专利技术双拼工字钢是截面形状为工字型的型钢,底板、顶板和所述辅助支撑结构焊接,当顶板、底板和双拼工字钢形成的反力座底部插入混凝土预留孔洞时,与辅助支撑结构构成插入式反力座。
7、可选的,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包括倾斜布置的辅助支撑部,所述辅助支撑部顶部与所述底板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支撑部底部固定连接有水平布置的辅助承压板。
8、可选的,所述辅助承压板一端与所述底板外侧固定连接。
9、可选的,所述辅助支撑部采用两个工字钢焊接制成。
10、可选的,还包括千斤顶机构,所述千斤顶机构活动设置于所述双拼工字钢一侧,辅助转动体的体态调整,对称放置。
11、可选的,所述千斤顶机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底部设有多个万向轮,所述车体顶部设有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外接有带数显的千分表。插入式反力座与环形滑道之间有缝隙,为避免缝隙过小使插入式反力座和环形滑道之间相互卡死而导致牵引力增加,在此基础上制作带有万向轮的车体,将千斤顶放到车体上,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储备,并且在千斤顶上放置带数显的千分表,在转动过程中能够直观得到相应的转体误差,从而快速进行姿态调整。
12、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3、本专利技术根据现有转体支撑系统的不足,通过在转体前将本专利技术结构插入混凝土的预留孔洞中,即可进行转体施工。代替了传统的桥梁转体施工中和转盘共同浇筑的永久式混凝土支承反力座,有效地节约了施工空间,提高了施工操作效率,同时每座转体桥梁相应的减少了混凝土和钢筋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座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包括倾斜布置的辅助支撑部,所述辅助支撑部顶部与所述底板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支撑部底部固定连接有水平布置的辅助承压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承压板一端与所述底板外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部采用两个工字钢焊接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千斤顶机构,所述千斤顶机构活动设置于所述双拼工字钢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机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底部设有多个万向轮,所述车体顶部设有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外接有带数显的千分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座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包括倾斜布置的辅助支撑部,所述辅助支撑部顶部与所述底板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支撑部底部固定连接有水平布置的辅助承压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承压板一端与所述底板外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学亮,尚晓峰,王慧东,李建梅,陈佳程,布洋,刘浩乾,霍玉双,赵品,张继军,陈伟,张耀辉,向敏,许栋,于丽韬,余佳,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铁道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