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安全性摆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025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安全性摆闸,包括第一摆闸壳体和第二摆闸壳体,第一摆闸壳体和第二摆闸壳体前端面顶部均设置有LED显示屏,第一摆闸壳体内部设置有备用蓄电池,第一摆闸壳体和第二摆闸壳体前端面顶部均设置有指示灯,第一摆闸壳体和第二摆闸壳体顶端靠近LED显示屏一端均设置有NFC感应区,第一摆闸壳体和第二摆闸壳体顶端设置有扬声器,第一摆闸壳体顶端设置有指纹识别区,第一摆闸壳体和第二摆闸壳体相对一侧均设置有凹槽,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表面固定连接有摆门门板,该种高安全性摆闸设备,结构简单合理,设计新颖,在对高安全性摆闸方面,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安全性摆闸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安全性摆闸
,具体为一种高安全性摆闸。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小区的门禁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这对小区门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门禁通道作为物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满足这些新的要求。最初应用于一些场合的智能通道是三辊闸,然后逐渐发展为现在通用的翼闸。三辊闸的缺陷是通行速度慢、通道宽度较小;而翼闸的缺陷在于安全性不高——翼门运动时,如果与人体发生碰撞,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并且翼门阻挡面积不足,人员易于从上方非法穿越。
[0003]而摆闸则摆脱了以上缺陷,在通行速度快的同时,通道宽度可满足任意需求;并且摆门与人体的接触面积较大,即使发生碰撞也不会造成严重的伤害;此外,摆门的拦阻面积较大,极大提高了人员非法穿越的难度。基于以上原因,新兴的物业管理逐渐采用摆闸作为智能通道的首选。而市场上的大部分摆闸却存在如下缺陷:智能化程度较低,无法满足小区门禁的通行要求。
[0004]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高安全性摆闸。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一种高安全性摆闸,包括第一摆闸壳体和第二摆闸壳体,所述第一摆闸壳体和第二摆闸壳体前端面顶部均设置有LED显示屏,所述第一摆闸壳体内部设置有备用蓄电池,所述第一摆闸壳体和第二摆闸壳体前端面顶部均设置有指示灯,所述第一摆闸壳体和第二摆闸壳体顶端靠近LED显示屏一端均设置有NFC感应区,所述第一摆闸壳体和第二摆闸壳体顶端设置有扬声器,所述第一摆闸壳体顶端设置有指纹识别区,所述第一摆闸壳体和第二摆闸壳体相对一侧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表面固定连接有摆门门板。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摆闸壳体顶端固定连接有识别控制器,所述识别控制器前端面设置有控制显示屏,所述识别控制器顶端设置有摄像头。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识别控制器顶部设置有红外测温感应器,所述红外测温感应器信号连接有控制显示屏,所述红外测温感应器的型号为SM8701M。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识别控制器内部设置有通道控制器,所述第一摆闸壳体和第二摆闸壳体底部均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有转轴,所述伺服电机与通道控制器电信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摆闸壳体和第二摆闸壳体顶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一红外线感应器,所述第一摆闸壳体和第二摆闸壳体底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二红外线感应器,所述第一摆闸壳体上的第一红外线感应器和第二红外线感应器为红外发射
器,第二摆闸壳体上的第一红外线感应器和第二红外线感应器为红外接收器,所述第一红外线感应器和第二红外线感应器与通道控制器电信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识别控制器内部设置有通讯模块,所述通道控制器电性连接有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电性连接有云服务端,所述通讯模块电性连接有后台终端。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摄像头内部设置有人脸识别模块,所述通道控制器电性连接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电性连接人脸识别模块。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别控制器内部设置有报警模块,所述通道控制器电性连接有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电性连接有扬声器和警示灯,所述报警模块与红外测温感应器电性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通过设置有识别控制器、控制显示屏和摄像头,可以对人脸进行识别,并通过控制显示屏进行显示,同样也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录像监控,使设备安全性更高;通过设置有红外测温感应器,可以检测人体体温,并且显示在控制显示屏上,当体温超过正常值时会发出警报;通过设置有伺服电机和通道控制器,当经过人脸识别或者指纹识别或者NFC感应认证之后通过通道控制器对电机进行控制,进而使摆门门板打开。
[0016](2)通过设置有第一红外线感应器和第二红外线感应器,可以防止有人闯摆闸,或者逆行摆闸,只有经过认证才可以进入,第二红外线感应器可以对一些身高不高的孩子进行检测,防止闯摆闸,发生意外;通过设置有通讯模块、云服务端和后台终端,可以实时通过云服务端进行验证,且通过后台终端可以直接对摆闸进行控制,当发生意外时可以远程进行控制,且当意外断电时可以通过备用蓄电池进行供电,维持正常工作。
[0017](3)通过设置有报警模块,当发生情况时可以及时的报警提醒,且可以测量温度,大大节省了人力劳动,进行门禁的同时又可以进行检测,增加了设备安全性和智能性。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安全性摆闸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一种高安全性摆闸的原理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一种高安全性摆闸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中:1、第一摆闸壳体;101、第二摆闸壳体;2、LED显示屏;3、指示灯;4、NFC感应区;5、扬声器;6、指纹识别区;7、凹槽;8、转轴;9、摆门门板;10、识别控制器;11、摄像头;12、通道控制器;13、第一红外线感应器;1301、第二红外线感应器;14、通讯模块;15、云服务端;16、后台终端;17、人脸识别模块;18、报警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4]如图1

3所示,本技术一种高安全性摆闸,包括第一摆闸壳体1和第二摆闸壳
体101,第一摆闸壳体1和第二摆闸壳体101前端面顶部均设置有LED显示屏2,第一摆闸壳体1内部设置有备用蓄电池,第一摆闸壳体1和第二摆闸壳体101前端面顶部均设置有指示灯3,第一摆闸壳体1和第二摆闸壳体101顶端靠近LED显示屏2一端均设置有NFC感应区4,第一摆闸壳体1和第二摆闸壳体101顶端设置有扬声器5,第一摆闸壳体1顶端设置有指纹识别区6,第一摆闸壳体1和第二摆闸壳体101相对一侧均设置有凹槽7,凹槽7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轴8,转轴8表面固定连接有摆门门板9。
[0025]其中,第一摆闸壳体1顶端固定连接有识别控制器10,识别控制器10前端面设置有控制显示屏,识别控制器10顶端设置有摄像头11,通过设置有识别控制器、控制显示屏和摄像头,可以对人脸进行识别,并通过控制显示屏进行显示,同样也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录像监控,使设备安全性更高。
[0026]其中,识别控制器10顶部设置有红外测温感应器,红外测温感应器信号连接有控制显示屏,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安全性摆闸,包括第一摆闸壳体(1)和第二摆闸壳体(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闸壳体(1)和第二摆闸壳体(101)前端面顶部均设置有LED显示屏(2),所述第一摆闸壳体(1)内部设置有备用蓄电池,所述第一摆闸壳体(1)和第二摆闸壳体(101)前端面顶部均设置有指示灯(3),所述第一摆闸壳体(1)和第二摆闸壳体(101)顶端靠近LED显示屏(2)一端均设置有NFC感应区(4),所述第一摆闸壳体(1)和第二摆闸壳体(101)顶端设置有扬声器(5),所述第一摆闸壳体(1)顶端设置有指纹识别区(6),所述第一摆闸壳体(1)和第二摆闸壳体(101)相对一侧均设置有凹槽(7),所述凹槽(7)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轴(8),所述转轴(8)表面固定连接有摆门门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安全性摆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闸壳体(1)顶端固定连接有识别控制器(10),所述识别控制器(10)前端面设置有控制显示屏,所述识别控制器(10)顶端设置有摄像头(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安全性摆闸,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控制器(10)顶部设置有红外测温感应器,所述红外测温感应器信号连接有控制显示屏,所述红外测温感应器的型号为SM8701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安全性摆闸,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控制器(10)内部设置有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海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安世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