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驱动同步升降电取暖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009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7
一种双驱动同步升降电取暖桌,它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它包括桌体、外立柱、底板、底座、中层脚架,所述桌体的四个边角底部均设有外立柱,底板位于外立柱的底部内侧,外立柱的底部均设有底座,桌体的底部下方设有中层脚架,外立柱与底板和底座形成的腔体内设有第一同步升降组件和第二同步升降组件。它通过第一同步升降组件使得桌体能够实现升降调节高度,同时利用第二同步升降组件使得中层脚架能够升降调节高度,从而能够调节搁脚空间大小,能够适用于不同腿长的人群,安装时免去增加导轨立柱,利用连接座与桌腿滑动导向连接,减小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驱动同步升降电取暖桌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双驱动同步升降电取暖桌的改进。

技术介绍

[0002]电暖桌是电加热和桌子的结合体,又称电取暖桌,是集桌子和取暖器为一体的新型取暖器具。电暖桌在传统桌子外观的基础上,增加无明火安全取暖功能。新型电暖桌在原有取暖功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人性化的功能设计,最早市场从贵州、湖南兴起,逐步扩散至西南西北等区域,它通过远红外辐射和对流采暖,远红外作用于人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缓解关节炎、风湿,具有维护方便,采用全组立式装配,每个零部件都可拆卸出来;受电源电压影响小,寿命长;无噪音、无异味、无明火、无明光、无氧耗、无爆炸隐患,可通风取暖。
[0003]现有的电取暖桌的中层脚架可升降,但是升降方式较为麻烦,需要手动操作,而且桌腿无法升降,导致搁脚空间大小固定,无法调节,导致不同腿长的用户搁脚不舒适,而且电暖桌工作时,发热元件长期发热,搁脚空间温度越来越高,如果中层脚架和桌腿高度都无法调节,用户脚部容易因为局部高温而不舒适、甚至烫伤,且现有的电取暖桌需要导轨立柱,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提供一种双驱动同步升降电取暖桌,它通过第一同步升降组件使得桌体能够实现升降调节高度,同时利用第二同步升降组件使得中层脚架能够升降调节高度,从而能够调节搁脚空间大小,能够适用于不同腿长的人群,安装时免去增加导轨立柱,利用连接座与桌腿滑动导向连接,减小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桌体(1)、外立柱(2)、底板(3)、底座(4)、中层脚架(5),所述桌体(1)的四个边角底部均设有外立柱(2),底板(3)位于外立柱(2)的底部内侧,外立柱(2)的底部均设有底座(4),桌体(1)的底部下方设有中层脚架(5),外立柱(2)与底板|(3)和底座(4)形成的腔体内设有第一同步升降组件(21)和第二同步升降组件(22);
[0006]所述第一同步升降组件(21)包括第一传动座(211)、第二传动座(212)、第三传动座(213)、第四传动座(214)、第一连接杆(215)、第二连接杆(216)、第三连接杆(217)、驱动电机(218)、第一螺杆(219),所述第一传动座(211)通过第一连接杆(215)连接第二传动座(212),第二传动座(212)通过第二连接杆(216)连接第三传动座(213),第三传动座(213)通过第三连接杆(217)连接第四传动座(214),第二连接杆(216)上设有驱动电机(218),第一传动座(211)、第二传动座(212)、第三传动座(213)、第四传动座(214)的顶部均设有第一螺杆(219)。
[0007]所述第二传动座(212)包括第一伞形齿轮(2121)、第二伞形齿轮(2122)、第三伞形齿轮(2123),第一伞形齿轮(2121)与第二伞形齿轮(2122)、第三伞形齿轮(2123)啮合,第二伞形齿轮(2122)垂直于第三伞形齿轮(2123)。
[0008]所述第一同步升降组件(21)与第二同步升降组件(22)的结构相同。
[0009]所述第二同步升降组件(22)上设有若干第二螺杆(221)。第二螺杆(221)用于配合连接座(51)带动中层脚架(5)作升降运动。
[0010]所述中层脚架(5)通过连接座(51)连接第二螺杆(221)。连接座(51)用于与第二螺杆(221)连接固定。
[0011]所述连接座(51)上设有U形槽(511)。U形槽(511)用于安装保护板(6)。
[0012]所述U形槽(511)内安装有保护板(6)。保护板(6)用于保护第二螺杆(221),避免磕碰损坏。
[0013]所述连接座(51)的端部侧面设有滑槽(512)。滑槽(512)用于配合滑轨(23)使用。
[0014]所述外立柱(2)的外壳设有滑轨(23)。滑轨(23)用于配合滑槽(512)使用。
[001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第一同步升降组件(21)来调节桌体(1)的高度,通过驱动电机(218)带动第二连接杆(216)旋转,第二连接杆(216)带动第二传动座(212)和第三传动座(213)内的伞形齿轮旋转,通过第一伞形齿轮(2121)、第二伞形齿轮(2122)、第三伞形齿轮(2123)的啮合连接转动,使得第一连接杆(215)和第三连接杆(217)同步转动,并带动第一传动座(211)和第四传动座(214)内的伞形齿轮转动,通过第一传动座(211)、第二传动座(212)、第三传动座(213)、第四传动座(214)内侧顶部的伞形齿轮带动第一螺杆(219)转动,从而带动桌体(1)作升降运动,第二同步升降组件(22)的驱动原理与第一同步升降组件(21)相同,从而实现带动中层脚架(5)作升降运动,通过滑轨(22)配合滑槽(512)的滑动连接,免去安装导轨立柱,节约空间的同时,节省成本。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它通过第一同步升降组件使得桌体能够实现升降调节高度,同时利用第二同步升降组件使得中层脚架能够升降调节高度,从而能够调节搁脚空间大小,能够适用于不同腿长的人群,安装时免去增加导轨立柱,利用连接座与桌腿滑动导向连接,减小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去除外立柱2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
[0022]图5是图3中B部放大图。
[0023]图6是本技术中外立柱2的俯视图。
[0024]图7是本技术中第一同步升降组件21和第二同步升降组件22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技术中第二传动座21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桌体1、外立柱2、第一同步升降组件21、第一传动座211、第二传动座212、第一伞形齿轮2121、第二伞形齿轮2122、第三伞形齿轮2123、第三传动座213、第四传动座214、第一连接杆215、第二连接杆216、第三连接杆217、驱动电机218、第一螺杆219、第二同步升降组件22、第二螺杆221、滑轨23、底板3、底座4、中层脚架5、连接座51、U形槽511、滑槽512、保护板6。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参看图1

图8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桌体1、外立柱2、底板3、底座4、中层脚架5,所述桌体1的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驱动同步升降电取暖桌,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桌体(1)、外立柱(2)、底板(3)、底座(4)、中层脚架(5),所述桌体(1)的四个边角底部均设有外立柱(2),底板(3)位于外立柱(2)的底部内侧,外立柱(2)的底部均设有底座(4),桌体(1)的底部下方设有中层脚架(5),外立柱(2)与底板(3)和底座(4)形成的腔体内设有第一同步升降组件(21)和第二同步升降组件(22);所述第一同步升降组件(21)包括第一传动座(211)、第二传动座(212)、第三传动座(213)、第四传动座(214)、第一连接杆(215)、第二连接杆(216)、第三连接杆(217)、驱动电机(218)、第一螺杆(219),所述第一传动座(211)通过第一连接杆(215)连接第二传动座(212),第二传动座(212)通过第二连接杆(216)连接第三传动座(213),第三传动座(213)通过第三连接杆(217)连接第四传动座(214),第二连接杆(216)上设有驱动电机(218),第一传动座(211)、第二传动座(212)、第三传动座(213)、第四传动座(214)的顶部均设有第一螺杆(2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驱动同步升降电取暖桌,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粤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阿童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