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聚胺改性的共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990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聚酰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聚胺改性的共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该二聚胺改性的共聚酰胺,包括以下原料:有机酸和有机胺;所述有机酸与所述有机胺的摩尔比为1:0.95~2.65;所述有机胺中含有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1%~80%的二聚胺,所述有机胺的其余原料选自二元脂肪胺、多元脂肪胺、脂环胺、聚醚胺、芳香族二元胺、内酰胺或醇胺类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该二聚胺改性的共聚酰胺,能同时增强耐低温性、抗热氧化性、抗水解性、耐盐雾性、耐化学腐蚀性、抗紫外辐射性能,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聚胺改性的共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聚酰胺
,尤其涉及一种二聚胺改性的共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酰胺俗称尼龙(Nylon),英文名称Polyamide(简称PA),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NHCO]—的热塑性树脂总称,包括脂肪族PA,脂肪—芳香族PA和芳香族PA。其中脂肪族PA品种多,产量大,应用广泛,其命名由合成单体具体的碳原子数而定。
[0003]有机羧酸与脂肪胺、芳香胺反应合成的共聚酰胺,通常硬度很大、常温发脆;为了使合成的聚酰胺具有耐低温性,通常加入聚醚胺共聚合成,但聚醚胺含有醚键结构,具有吸水率高、易被热氧化、不耐紫外光照的缺点,难以取得满意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聚胺改性的共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合成的聚酰胺具有耐低温性,通常加入聚醚胺共聚合成,但聚醚胺含有醚键结构,具有吸水率高、易被热氧化、不耐紫外光照的缺点,难以取得满意的综合性能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聚胺改性的共聚酰胺,包括以下原料:有机酸和有机胺;所述有机酸与所述有机胺的摩尔比为1:0.95~2.65;所述有机胺中含有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1%~80%的二聚胺,所述有机胺的其余原料选自二元脂肪胺、多元脂肪胺、脂环胺、聚醚胺、芳香族二元胺、内酰胺或醇胺类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
[0006]可选地,所述二聚胺的结构通式为H2NCH2—R1—CH2NH2,其中R1基团具有如式(1)所示的结构:
[0007][0008]其中,式(1)中的R2基团为C4‑6的烷基或C5‑7的烯基;R3基团为C4‑6的烷基或C6‑8的烯基;R4基团为C6‑8的烷基或C9‑
11
的烯基;R5基团为C6‑8的烷基或C8‑
10
的烯基。
[0009]可选地,所述二聚胺为由P1~P8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
[0010][0011][0012][0013]可选地,所述有机胺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以下原料:1%~80%的二聚胺、0%~99%的二元脂肪胺、0%~99%的多元脂肪胺、0%~33%的脂环胺、0%~50%的聚醚胺、0%~25%的芳香族二元胺、0%~60%的内酰胺和0%~55%的醇胺类化合物。
[0014]可选地,所述二元脂肪胺选自1,2

乙二胺、1,5

戊二胺、1,6

己二胺或1,10

癸二胺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多元脂肪胺选自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脂环胺选自N

氨乙基哌嗪、异佛尔酮二胺或4,4

二胺基二环己基甲烷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聚醚胺是通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或乙二醇/丙二醇共聚物氨化得到;所述芳香族二元胺选自对苯二胺、间苯二胺或4,4'

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内酰胺选自己内酰胺、辛内酰胺或十二内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醇胺类选自羟乙基乙二胺、乙醇胺或二乙醇胺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0015]可选地,所述聚醚胺的分子量为200~5000。
[0016]可选地,所述有机酸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以下原料:0%~95%脂肪族二元羧酸、0%~33%芳香族二元羧酸、0%~18%脂肪族三元羧酸和0%~20%脂肪族单元酸。
[0017]可选地,所述脂肪族二元羧酸选自1,4

丁二酸(酐)、1,6

己二酸、1,8

辛二酸、1,10

癸二酸、1,12

十二烷二酸、1,14

十四烷二酸、十八烷二酸或二聚酸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芳香族二元羧酸选自对苯二甲酸和/或间苯二甲酸;所述脂肪族三元羧酸为三聚酸脂肪酸;所述脂肪族单元酸选自乙酸、月桂酸、硬脂酸或油酸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0018]可选地,所述脂肪族三元羧酸为十八碳二烯酸三聚体;所述二聚酸为十八碳二烯酸二聚体。
[001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的二聚胺改性的共聚酰胺的制备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1)开启反应釜搅拌,将有机胺加入反应釜;
[0021](2)把有机酸加到步骤(1)完成的体系,待体系自反应发热温度不再升高;
[0022](3)开启反应釜升温,使体系在140~260℃完成反应;
[0023](4)当反应温度>180℃后,控制反应釜压力在1
×
102~1.013
×
105Pa,缩聚至达到所需黏度后出料,制得所述的二聚胺改性的共聚酰胺。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二聚胺改性的共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0025]1、该二聚胺改性的共聚酰胺,能同时增强耐低温性、抗热氧化性、抗水解性、耐盐雾性、耐化学腐蚀性、抗紫外辐射性能,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0026]2、该制备方法可减慢投料时体系自反应发热升温、使体系反应更均匀平稳,所制得的共聚酰胺具有分子量均匀、材料性能稳定、熔融流动性好等特性,极大地提高了共聚酰胺材料的性能和使用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二聚胺改性的共聚酰胺,包括以下原料:有机酸和有机胺;所述有机酸与所述有机胺的摩尔比为1:0.95~2.65;所述有机胺中含有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1%~80%的二聚胺,所述有机胺的其余原料选自二元脂肪胺、多元脂肪胺、脂环胺、聚醚胺、芳香族二元胺、内酰胺或醇胺类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
[002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二聚胺的结构通式为H2NCH2—R1—CH2NH2,其中R1基团具有如式(1)所示的结构:
[0030][0031]其中,式(1)中的R2基团为C4‑6的烷基或C5‑7的烯基;R3基团为C4‑6的烷基或C6‑8的烯基;R4基团为C6‑8的烷基或C9‑
11
的烯基;R5基团为C6‑8的烷基或C8‑
10
的烯基。
[003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二聚胺为由P1~P8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
[0033][0034][0035][003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有机胺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以下原料:1%~80%的二聚胺、0%~99%的二元脂肪胺、0%~99%的多元脂肪胺、0%~33%的脂环胺、0%~50%的聚醚胺、0%~25%的芳香族二元胺、0%~60%的内酰胺和0%~55%的醇胺类化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聚胺改性的共聚酰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有机酸和有机胺;所述有机酸与所述有机胺的摩尔比为1:0.95~2.65;所述有机胺中含有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1%~80%的二聚胺,所述有机胺的其余原料选自二元脂肪胺、多元脂肪胺、脂环胺、聚醚胺、芳香族二元胺、内酰胺或醇胺类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聚胺改性的共聚酰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聚胺的结构通式为H2NCH2—R1—CH2NH2,其中R1基团具有如式(1)所示的结构:其中,式(1)中的R2基团为C4‑6的烷基或C5‑7的烯基;R3基团为C4‑6的烷基或C6‑8的烯基;R4基团为C6‑8的烷基或C9‑
11
的烯基;R5基团为C6‑8的烷基或C8‑
10
的烯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聚胺改性的共聚酰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聚胺为由P1~P8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二聚胺改性的共聚酰胺,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胺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以下原料:1%~80%的二聚胺、0%~99%的二元脂肪胺、0%~99%的多元脂肪胺、0%~33%的脂环胺、0%~50%的聚醚胺、0%~25%的芳香族二元胺、0%~60%的内酰胺和0%~55%的醇胺类化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聚胺改性的共聚酰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脂肪胺选自1,2

乙二胺、1,5

戊二胺、1,6

己二胺或1,10

癸二胺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多元脂肪胺选自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脂环胺选自N

氨乙基哌嗪、异佛尔酮二胺或4,4

二胺基二环己基甲烷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聚醚胺是通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或乙二醇/丙二醇共聚物氨化得到;所述芳香族二元胺选自对苯二胺、间苯二胺或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永建冷先勇冷秉东徐胜军冷先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舜天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