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烧复合铝碳化硅碳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985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免烧复合铝碳化硅碳砖,包括碳砖本体,第一弧形部的外壁设有第一磁性板,第二弧形部的外壁固设有第二磁性板,第三弧形部的外壁设有第三磁性板,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和第三弧形部的内壁均固定设有凸台,使用时,将第一弧形部的第一内槽和第二弧形部靠近第一内槽的第二外槽贴合,通过第一磁性板和第二磁性板的磁性吸合可将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紧密连接在一起,同理,通过第二磁性板与第三磁性板磁性吸合可将第二弧形部与第三弧形部紧密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三磁性板与第一磁性板磁性吸合可将第三弧形部与第一弧形部紧密连接在一起;因此采用分体式的设计,极大的极大的节省了存储空间,方便运输。方便运输。方便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烧复合铝碳化硅碳砖


[0001]本技术涉及碳砖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免烧复合铝碳化硅碳砖。

技术介绍

[0002]铝碳化硅碳砖广泛应用于钢铁行业中的铁水承载工具,如铁水罐内衬和鱼雷罐内衬。目前,铁水罐(鱼雷罐)用铝碳化硅碳砖主要由铝矾土、电熔刚玉、碳化硅以及石墨,以树脂为结合剂按合理的比例进行搅拌混合而成的。例如公开号为CN109987950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免烧复合铝碳化硅碳砖,其特征在于:是由高铝料、棕刚玉、致密刚玉、碳化硅、石墨、广西白泥、炭黑粉、添加剂以及外加结合剂按下述重量份配比制备而成:粒度5~8mm的高铝颗粒料5~8份;粒度1~5mm的棕刚玉颗粒料40~50份;致密刚玉料16~22份,其中粒度0~1mm的致密刚玉颗粒料8~12份,粒度320目的致密刚玉粉料8~10份;碳化硅8~15份,其中粒度0~1mm的碳化硅颗粒料3~5份,粒度200目的碳化硅粉料5~10份;粒度100目的石墨粉料8~10份;粒度180目的广西白泥细粉料2~3份;炭黑粉0.5~1.5份;添加剂1.5~2.5份;外加结合剂为上述原料总量的3~4%,由于目前的碳砖多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占用较大的空间,不便于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烧复合铝碳化硅碳砖,用于解决现有的免烧复合铝碳化硅碳砖目前的碳砖多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占用较大的空间,不便于运输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用新型提供一种免烧复合铝碳化硅碳砖,包括碳砖本体,所述碳砖本体包括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和第三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二弧形部和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弧长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增大, 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壁固设有第一磁性板,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壁固设有第二磁性板,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外壁固设有第三磁性板,所述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二弧形部和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内壁均固定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上方设有底板;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磁性板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内槽,所述第二弧形部的两端与所述第二磁性板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二外槽,所述第三弧形部靠近所述第二弧形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磁性板靠近所述第二磁性板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二外槽配合的第三内槽,所述第三弧形部靠近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磁性板靠近所述第一磁性板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一内槽配合的第三外槽。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免烧复合铝碳化硅碳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二弧形部和所述第三弧形部的顶部均固定设有吊杆。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材质为复合铝碳化硅。
[0008]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内壁、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内壁和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内壁均紧密贴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二弧形部和所述第三弧形部的材质均为复合
铝碳化硅。
[001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将所述第一弧形部的所述第一内槽和所述第二弧形部靠近所述第一内槽的第二外槽贴合,通过所述第一磁性板和所述第二磁性板的磁性吸合即可将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紧密连接在一起,同理,通过所述第二磁性板与所述第三磁性板磁性吸合可将所述第二弧形部与第三弧形部紧密连接在一起,通过所述第三磁性板与所述第一磁性板磁性吸合可将所述第三弧形部与第一弧形部紧密连接在一起;运输时,只需将所述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二弧形部和所述第三弧形部依次叠合在一起即可,因此采用分体式的设计,极大的极大的节省了存储空间,方便运输。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所述一种免烧复合铝碳化硅碳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所述一种免烧复合铝碳化硅碳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4]如图1至图2所示的本技术的一种免烧复合铝碳化硅碳砖的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碳砖本体1,碳砖本体1包括第一弧形部101、第二弧形部102和第三弧形部103,第一弧形部101、第二弧形部102和第三弧形部103的弧长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增大, 第一弧形部101的外壁固设有第一磁性板2,第二弧形部102的外壁固设有第二磁性板3,第三弧形部103的外壁固设有第三磁性板4,第一弧形部101、第二弧形部102和第三弧形部103的内壁均固定设有凸台5,凸台5的上方设有底板6;第一弧形部101的两端与第一磁性板2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内槽10,第二弧形部102的两端与第二磁性板3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二外槽20,第三弧形部103靠近第二弧形部102的一端与第三磁性板4靠近第二磁性板3的一端形成与第二外槽20配合的第三内槽30,第三弧形部103靠近第一弧形部101的一端与第三磁性板4靠近第一磁性板2的一端形成与第一内槽10配合的第三外槽40,具体而言,使用时,将第一弧形部101的第一内槽10和第二弧形部102靠近第一内槽10的第二外槽20贴合,通过第一磁性板2和第二磁性板3的磁性吸合即可将第一弧形部101和第二弧形部102紧密连接在一起,同理,通过第二磁性板3与第三磁性板4磁性吸合可将第二弧形部102与第三弧形部103紧密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三磁性板4与第一磁性板2磁性吸合可将第三弧形部103与第一弧形部101紧密连接在一起;运输时,只需将第一弧形部101、第二弧形部102和第三弧形部103依次叠合在一起即可,因此采用分体式的设计,极大的极大的节省了存储空间,方便运输。
[0015]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弧形部101、第二弧形部102和第三弧形部的顶部均固定设有吊杆7。
[0016]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底板6的材质为复合铝碳化硅。
[0017]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底板6的侧壁与第一弧形部101的内壁、第二弧形部102的内壁和第三弧形部103的内壁均紧密贴合。
[0018]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弧形部101、第二弧形部102和第三弧形部103的材质均为复合铝碳化硅。
[001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心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烧复合铝碳化硅碳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砖本体,所述碳砖本体包括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和第三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二弧形部和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弧长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增大, 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壁固设有第一磁性板,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壁固设有第二磁性板,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外壁固设有第三磁性板,所述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二弧形部和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内壁均固定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上方设有底板;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磁性板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内槽,所述第二弧形部的两端与所述第二磁性板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二外槽,所述第三弧形部靠近所述第二弧形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磁性板靠近所述第二磁性板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二外槽配合的第三内槽,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举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建兴高科炉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