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动程一体化复合舌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9848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短动程一体化复合舌针,主要用于纬编大圆机,属纺织机械技术领域,一种短动程一体化复合舌针,它由复合针的针身及活动置于针身槽内的针芯,针舌组合而成,针舌设置在针芯的前端,针舌与针芯之间通过针舌销铰接。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复合针和舌针的结构特点结合起来,针芯和针舌形成整体,针芯在复合针的针槽内作直线运动,活动置于针芯前段的针舌在成圈、退圈的过程中配合针身开闭针口,针芯在针身内做有限的运动,降低了针身上升的动程,可使大圆机的运转速度提高,同时减少了织针的行程,使一个成圈系统占用针筒的尺寸减少,就可以在同样筒经针筒上安排更多的成圈系统数,提高了针织机的产量。提高了针织机的产量。提高了针织机的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动程一体化复合舌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短动程一体化复合舌针,主要用于纬编大圆机,属于纺织机械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纬编大圆机的生产效率备受关注,常见的提升生产效率的方法有提高机器运行速度、使用双向运动沉降片、改进舌针等。如申请号:201610531507.9,公开日:20160907,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针织横机的机头总成,该技术方案提供解决针织机机头重和运行速度慢的问题;如申请号:201120239124.7,公开日:20120307,专利技术名称为纬编用双向运动沉降片,该技术方案提供解决织针动程大的问题;如申请号:201010588708,公开日:20110427,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高速经编机的短动程舌针,该方案提供解决舌针运动时间长,机械运动效率低的问题。综上这些技术都存在一些问题,提高机器速度容易引起漏针、错针,使用双向沉降片,使得成圈过程复杂化,短动程舌针没有对舌针有根本性的改变,减小舌针动程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同时完成针舌开闭针口,针芯在针身内作上下相对运动的复合舌针,用于解决织针退圈上升行程高的问题,达到了减小织针行程、动程的目的,提高生产效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短动程一体化复合舌针,包括复合针的针身及活动置于针身槽内的针芯,在针芯的前端设置针舌,针舌与针芯之间通过针舌销铰接。
[0005]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将复合针和舌针的结构特点结合起来,针芯和针舌形成整体,针芯在复合针的针槽内作直线运动,活动置于针芯前段的针舌在成圈、退圈的过程中配合针身开闭针口,降低了针身上升的动程,可使大圆机的运转速度提高,同时减少了织针的行程,使一个成圈系统占用针筒的尺寸减少,就可以在同样筒经针筒上安排更多的成圈系统数,提高了针织机的产量。
附图说明
[0006]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7]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09]一种短动程一体化复合舌针,它由复合针的针身1及活动置于针身1槽内的针芯2,针舌3组合而成,针舌3设置在针芯2的前端,针舌3与针芯2之间通过针舌销4铰接。
[0010]针身1的针杆侧铣有针槽,设置由针舌3的针芯2嵌入针槽内作直线运动,针舌3可
绕针舌销4回转,针舌的活动端可与针身上的针钩吻合。
[0011]本专利技术一种短动程一体化复合舌针工作过程:退圈时针身1和针芯2从低位置上升至最高位置,针芯2上升的相对速度大于针身1,旧线圈先从针钩内移至针舌3,后移至针杆上完成退圈。新纱线垫入针钩下,针身1和针芯2一起下降,针芯2下降的相对速度大于针身1,针舌3在旧线圈的作用下向上翻转关闭针口。针身1和针芯2保持进一步下降,直至旧纱线和新纱线成圈串套。针芯2在针身3内做有限的运动,配合针身1开闭针口,降低了针身1上升的动程,可使大圆机的运转速度提高,同时减少了织针的行程,使一个成圈系统占用针筒的尺寸减少,就可以在同样筒经针筒上安排更多的成圈系统数,提高了针织机的产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动程一体化复合舌针,包括复合针的针身(1)及活动置于针身(1)内的针芯(2),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济宏郑小号赵仲张新斌朱三童周橙蔡映杰陈志鹏蒋慧
申请(专利权)人:台巨纺织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