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针织横机织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4623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脑针织横机织针,包括针身,所述针身包括上针身和下针身,所述上针身的宽度小于下针身的宽度,使上针身和下针身的连接处具有台阶面,所述上针身头端设置有针钩和针舌,所述针舌和针钩转动连接;所述针身宽侧面固定设置有弓形簧片,所述弓形簧片和针身之间形成有穿针孔,所述弓形簧片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使穿针孔分为上穿针孔和下穿针孔,所述台阶面位于下穿针孔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提前打开针舌,使翻针动作顺利完成,有效防止漏针,提高翻针准确性、织物品质及生产效率。织物品质及生产效率。织物品质及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脑针织横机织针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织针。

技术介绍

[0002]电脑横机一般有两个针床,靠近编织者一侧的针床为前针床,另一侧的针床为后针床,两侧的针床上均排列装有织针,当机头在针床的导轨上往复运动时,织针在机头上三角装置的作用下在针床的针槽内做上下运动,使纱线成圈、相互串套,编织成织物。
[0003]如授权公告号CN 202766763 U公开的针织横机的织针,包括针头、针身,针头包括针钩和针舌,针身部设有一弹簧片,弹簧片与针身形成一洞口,针头和针身连接处具有一台阶面,弹簧片和针身形成的洞口可以引导相对位置的织针到达翻针位,完成翻针(将一侧针床上的线圈转移到另一侧针床的织针上)的动作。其在翻针过程中,线圈位于一侧织针的台阶面处,另一侧织针的针头(针钩和针舌)通过洞口向线圈移动时,线圈进入针钩和针舌之间,随着织针继续上升,线圈将针舌打开进入针钩内,并随着织针运动附在另一侧的织针上,完成翻针。
[0004]然而,针钩和针舌之间的缝隙非常小,要实现线圈打开针舌,必须准确控制织针的翻针位,否则会出现线圈无法转移到另一侧织针的针钩上或者出现单丝现象(接针织针的针舌插入到线圈中导致部分线圈没有完全转移到接针针钩中)。同时,控制两侧织针的相对准确位置(调翻针位),对驱动织针的零件和调机人员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织针,在移圈翻针过程中,可以提前打开针舌,有效防止漏针,提高翻针准确性、织物品质及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对驱动织针零件和调机人员的要求。
[0006]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电脑针织横机织针,包括针身,所述针身包括上针身和下针身,所述上针身的宽度小于下针身的宽度,使上针身和下针身的连接处具有台阶面,所述上针身头端设置有针钩和针舌,所述针舌和针钩转动连接;所述针身宽侧面固定设置有弓形簧片,所述弓形簧片和针身之间形成有穿针孔,所述弓形簧片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使穿针孔分为上穿针孔和下穿针孔,所述台阶面位于下穿针孔一侧。
[0008]翻针时,一侧针床织针的针钩和针舌,先穿入另一侧针床织针的上穿针孔内,随着织针的运动,针钩挤压通过凸起;由于弓形簧片具有弹性,当针钩通过凸起后,弓形簧片恢复原有状态;随着织针继续运动,恢复原有状态的凸起使针舌转动,打开针舌(增加针舌端部和针钩之间的距离);随着织针继续运动,打开针舌的针钩很容易穿过台阶面处的线圈,并将线圈准确接入针钩内,从而使线圈转移,提高翻针准确性,避免漏针。
[0009]所述上针身设置有针舌槽,所述针舌通过针舌销连接在针舌槽内。针舌能绕针舌销旋转打开或关闭针钩。
[0010]所述针身宽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和弓形簧片形成穿针孔。第一凹槽用于降低织针厚度,并保证织针端部能穿入穿针孔。
[0011]所述针身设置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弓形簧片头端设置在第二凹槽内,所述弓形簧片尾端固定设置在第三凹槽内。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使弓形簧片两端埋入针身内部,可以避免簧片钩住线圈。
[0012]在穿针孔进针侧,所述针身设置有斜面。斜面可以引导织针穿入穿针孔。
[0013]所述下针身尾端设置有针尾,所述针尾和下针身连接处具有框形缺口。所述框形缺口与下针身的连接面为弯向针身的弧面。框形缺口用于配合长针,从而通过长针将织针推送(拉回)至相应的位置。框形缺口口小底大的结构特征可保证长针在产生一定量的上下跳动时,始终与织针形成配合关系。
[0014]本技术通过凸起使穿针孔分为上穿针孔和下穿针孔,能提前打开针舌,使翻针动作顺利完成,有效防止漏针,提高翻针准确性、织物品质及生产效率。同时,也不用精确调节两侧织针的相对准确位置,降低对驱动织针零件和调机人员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中B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

5所示,电脑针织横机织针,包括针身,所述针身包括上针身2和下针身1,所述上针身2的宽度小于下针身1的宽度,使上针身2和下针身1的连接处具有台阶面6,所述上针身2头端设置有针钩21和针舌22,所述上针身2设置有针舌槽,所述针舌22通过针舌销23连接在针舌槽内,针舌22能绕针舌销23旋转打开或关闭针钩21。
[0022]所述针身宽侧面固定设置有弓形簧片4,所述弓形簧片4和针身之间形成有穿针孔,所述针身宽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54,所述第一凹槽54和弓形簧片4形成穿针孔,第一凹槽54用于保证穿针孔尺寸,并降低织针厚度;所述针身还设置有第二凹槽51和第三凹槽52,所述弓形簧片4头端设置在第二凹槽51内,所述弓形簧片4尾端固定设置在第三凹槽52内。
[0023]所述弓形簧片4上设置有凸起41,所述凸起41使穿针孔分为上穿针孔51和下穿针孔52,所述台阶面6位于下穿针孔52一侧。
[0024]在穿针孔进针侧,所述针身设置有斜面53。斜面53可以引导织针穿入穿针孔。
[0025]所述下针身2尾端设置有针尾3,所述针尾3和下针身2连接处具有框形缺口31。所述框形缺口31与下针身3的连接面为弯向针身的弧面。
[0026]翻针时,后针床织针92的针钩21和针舌22,先穿入前针床织针91的上穿针孔51内,随着前针床织针91的运动,针钩21挤压通过凸起41;由于弓形簧片4具有弹性,当针钩21通过凸起41后,弓形簧片4恢复原有状态;随着织针继续运动,恢复原有状态的凸起41使针舌
22以针舌销23转动,打开针舌22(增加针舌端部和针钩之间的距离);随着织针继续运动,打开针舌22的针钩21很容易穿过台阶面6处的线圈8,并将线圈8准确接入针钩21内,从而使线圈8转移,提高翻针准确性,避免漏针。
[0027]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凹槽,既能降低织针厚度,也能保证织针端部穿入穿针孔。
[0028]本实施例的第二凹槽51和第三凹槽52使弓形簧片4两端埋入针身内部,可以避免簧片钩住线圈。
[0029]本实施例斜面可以引导织针穿入穿针孔。
[0030]本实施例框形缺口用于配合长针,从而通过长针将织针推送(拉回)至相应的位置。同时,框形缺口口小底大的结构特征可保证长针在产生一定量的上下跳动时,始终与织针形成配合关系。
[0031]本实施例通过凸起使穿针孔分为上穿针孔和下穿针孔,能提前打开针舌,使翻针动作顺利完成,有效防止漏针,提高翻针准确性、织物品质及生产效率。同时,也不用精确调节两侧织针的相对准确位置,降低对驱动织针零件和调机人员的要求。
[0032]上述实施例不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脑针织横机织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身,所述针身包括上针身(2)和下针身(1),所述上针身(2)的宽度小于下针身(1)的宽度,使上针身(2)和下针身(1)的连接处具有台阶面(6),所述上针身(2)头端设置有针钩(21)和针舌(22),所述针舌(22)和针钩(21)转动连接;所述针身宽侧面固定设置有弓形簧片(4),所述弓形簧片(4)和针身之间形成有穿针孔,所述弓形簧片(4)上设置有凸起(41),所述凸起(41)使穿针孔分为上穿针孔(51)和下穿针孔(52),所述台阶面(6)位于下穿针孔(52)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机织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针身(2)设置有针舌槽,所述针舌(22)通过针舌销(23)连接在针舌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机织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明谭卫国祝喻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茂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