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面源污染防控的自适应农田用节水灌溉排涝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9684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面源污染防控的自适应农田用节水灌溉排涝系统,包括蓄水机构、导水机构和护坡单元;蓄水机构包括两个主坝和两个隔断坝;两个主坝相对设置;主坝分别与两个隔断坝的一端固接形成一个密封腔体;主坝的靠近密封腔体的侧面固接有防水层,且主坝的侧面开设有若干导水槽;导水槽两端分别贯穿主坝的相对侧面;导水槽内固定安装有阀门单元;防水层靠近密封腔体的一侧贴合有护坡单元;主坝底面固接有农田;农田内设置有若干蓄水池;蓄水池通过导水机构与密封腔体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农田的降水得到有效的利用,综合平衡农田内的旱涝墒情,降低降水的面源污染。降低降水的面源污染。降低降水的面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面源污染防控的自适应农田用节水灌溉排涝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田水利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面源污染防控的自适应农田用节水灌溉排涝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农田排水水质水量综合平衡调控工程的主要功能是对区域农田排水进行分质分量调控,力图做到零排放。农田灌溉尾水、雨水等经生态沟渠和多塘系统处理后最终传输至农田排水水质水量综合平衡调控装置,将氮磷浓度相对高的水提升至农田灌溉水调控装置进行循环利用;现有的灌溉系统,大部分是将天然降水进行收集储存,等到干旱的时候,再提取利用,其利用效率低下,无法实现丰水的条件下对农田用水实现循环利用,尤其是无法实现水中氮磷的循环利用和面源污染防控。所以,亟需开发一种用于面源污染防控的自适应农田用节水灌溉排涝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面源污染防控的自适应农田用节水灌溉排涝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农田的降水得到有效的利用,综合平衡农田内的旱涝墒情,降低降水的面源污染。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面源污染防控的自适应农田用节水灌溉排涝系统,包括蓄水机构、导水机构和护坡单元;
[0006]所述蓄水机构包括两个主坝和两个隔断坝;两个所述主坝相对设置;所述主坝分别与两个所述隔断坝的一端固接形成一个密封腔体;所述主坝的靠近所述密封腔体的侧面固接有防水层,且所述主坝的侧面开设有若干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两端分别贯穿所述主坝的相对侧面;所述导水槽内固定安装有阀门单元;
[0007]所述防水层靠近所述密封腔体的一侧贴合有所述护坡单元;所述主坝底面固接有农田;所述农田内设置有若干蓄水池;所述蓄水池通过所述导水机构与所述密封腔体相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阀门单元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顶端与所述导水槽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一侧面固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缩轴固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侧面滑动连接有密封缸;所述密封缸外侧面与所述导水槽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缸的一端面与所述主坝的侧面相适配。
[0009]优选的,所述挡块的侧面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填充有密封圈;所述挡块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密封缸内壁密封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挡块远离所述密封腔体的一侧面为倾斜设置;所述挡块的顶面面积大于底面面积。
[0011]优选的,所述导水机构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蓄水池的一侧;所述水泵分
别与若干所述蓄水池相连通;所述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密封腔体相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导水槽靠近远离所述密封腔体的一端连通有水渠;所述水渠的末端与所述农田的灌溉系统相连通。
[0013]优选的,所述护坡单元为若干生态袋层叠构成;所述生态袋一端与所述防水层相贴合;所述生态袋的表面种植有若干水草。
[0014]优选的,所述蓄水池设置于所述农田内地势低洼处,且所述蓄水池侧壁和底面均做有所述防水层。
[0015]优选的,所述主坝顶面倾斜朝向所述密封腔体设置。
[0016]优选的,所述隔断坝还开设有闸门;所述密封腔体通过所述闸门与外部自然河道相连通。
[0017]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利用主坝和隔断坝形成独立的调节天然降水的水库,并在农田地势低洼处挖掘蓄水池,提高农田内多余水分的充分收集,并通过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泵送到蓄水机构内,进行降污染处理,降低的降水的面源污染,提高了降水的使用效能;相比传统的从深井泵送地下水,大量节省了泵送所需要的能源,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及A

A剖视结构视图。
[0022]图3为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实施例三中箱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箱体俯视及C

C剖视结构视图。
[0025]图6为图5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卡接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实施例二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1、蓄水机构;11、主坝;12、隔断坝;13、防水层;14、导水槽;15、固定块;16、液压缸;17、挡块;18、密封缸;19、密封圈;2、导水机构;21、水泵;22、管道;3、水渠;4、蓄水池;5、农田;6、护坡单元;61、边板;62、角轴;64、固定环;65、弧板;66、卡销;67、固定销;68、固定槽;69、拉杆;7、光伏发电系统;81、拨板;82、拉线槽;83、生态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1]实施例一:
[0032]一种用于面源污染防控的自适应农田5用节水灌溉排涝系统,包括蓄水机构1、导水机构2和护坡单元6;
[0033]蓄水机构1包括分别构建于农田的地面的两个主坝11和两个隔断坝12;两个主坝11相对设置,两个隔断坝12也相对设置;主坝11分别与两个隔断坝12的一端固接形成一个密封腔体,此密封腔体内用于收集自然的降水用于农田的灌溉,降低地下水资源的抽取量;主坝11的靠近密封腔体的侧面固接有防水层13,防水层13能够防止密封腔体内的水对主坝11和隔断坝12的侵蚀,也能够防止水分的大量流失;防水层13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的结构和材料在此不再赘述,且主坝11的侧面开设有若干导水槽14;导水槽14两端分别贯穿主坝11的相对侧面,实现了通过导水槽14连通了密封腔体和主坝11外侧的空间,进一步的能够实现将密封腔体内的水导出;导水槽14内固定安装有阀门单元;多个导水槽14分别配合阀门单元,实现了多个渠道进行防水,既可以提高防水的速度,也可以减少水流分配到农田的流动距离,降低运输的损失。
[0034]进一步的,密封腔体的底面也做有防水层13,进一步避免了水分的流失。
[0035]防水层13靠近密封腔体的一侧贴合有护坡单元6;主坝11底面固接有农田5;农田5内的低洼处设置有若干蓄水池4;蓄水池4通过导水机构2与密封腔体相连通,本专利技术建设于农田5内,密封腔体主要用来收集的是自然的降水,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面源污染防控的自适应农田用节水灌溉排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机构(1)、导水机构(2)和护坡单元(6);所述蓄水机构(1)包括两个主坝(11)和两个隔断坝(12);两个所述主坝(11)相对设置;所述主坝(11)分别与两个所述隔断坝(12)的一端固接形成一个密封腔体;所述主坝(11)的靠近所述密封腔体的侧面固接有防水层(13),且所述主坝(11)的侧面开设有若干导水槽(14);所述导水槽(14)两端分别贯穿所述主坝(11)的相对侧面;所述导水槽(14)内固定安装有阀门单元;所述防水层(13)靠近所述密封腔体的一侧贴合有所述护坡单元(6);所述主坝(11)底面固接有农田(5);所述农田(5)内设置有若干蓄水池(4);所述蓄水池(4)通过所述导水机构(2)与所述密封腔体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面源污染防控的自适应农田用节水灌溉排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单元包括固定块(15);所述固定块(15)顶端与所述导水槽(14)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15)一侧面固接有液压缸(16);所述液压缸(16)的伸缩轴固接有挡块(17);所述挡块(17)的侧面滑动连接有密封缸(18);所述密封缸(18)外侧面与所述导水槽(14)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缸(18)的一端面与所述主坝(11)的侧面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面源污染防控的自适应农田用节水灌溉排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17)的侧面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填充有密封圈(19);所述挡块(17)通过所述密封圈(19)与所述密封缸(18)内壁密封滑动连接。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君廷刘宏斌杜新忠翟丽梅王赟雷秋良王洪媛武淑霞张富林张亮习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