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Ω密封焊缝堆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9540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Ω密封焊缝堆焊方法,将焊道布置为3层,逐层堆焊处理防止焊接气胀,降低焊接风险,且本方案基于ASME和RC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
Ω
密封焊缝堆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堆焊维修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Ω密封焊缝堆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控制棒驱动机构(简称CRDM)是核电厂反应堆控制和保护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伺服机构,用于实现反应堆启动、提升功率、保持功率、负荷跟踪、正常停堆和紧急事故停堆等安全功能;CRDM下部的耐压壳是核电站一回路的压力边界。CRDM安装在压力容器接管座上方,其耐压壳与压力容器接管座采用Ω密封焊连接;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Ω焊缝具体结构如图1 所示。
[0003]据国内外核电厂运行经验反馈,国内外的多个M310机组CRDM下部Ω焊缝,随机组运行时间的延续已多次出现泄漏,
[0004]此前国内现有的多家M310机组已明确提出了下部CRDMΩ焊缝维修需求,然而目前未有一家技术团体详细研究掌握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的Ω焊缝堆焊维修技术,我国的技术缺口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0005]经过调研,发现国内已开展了国内某种压水堆核电厂控制棒驱动机构上部Ω密封焊缝堆焊维修工艺研发,该研究采用堆焊2层实验,焊接部位、堆焊层数均与针对于控制棒驱动机构上部的Ω密封焊缝堆焊;国际上研究学者开展了基于ASME标准的钨极氩弧焊GTAW/TIG),焊接材料均为625合金,其焊接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焊接受热不均匀,焊接区域上部下部膨胀不一致等。
[0006]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Ω密封焊缝堆焊方法。
专利技术内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主要针对于控制棒驱动机构上部的Ω密封焊缝堆焊工艺,而随机组运行时间的延续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Ω焊缝也多次出现泄漏,基于ASME 标准的钨极氩弧焊焊接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焊接受热不均匀,焊接区域上部下部膨胀不一致等,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Ω密封焊缝堆焊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Ω密封焊缝堆焊方法,包括:
[0010]步骤一:对Ω密封焊缝进行焊前预处理并记录焊前尺寸;
[0011]步骤二:布置3层焊道,并逐层堆焊Ω密封焊缝,逐层堆焊过程中分别基于ASME标准和RCC

M标准进行逐层目视检验和逐层渗透检验;
[0012]步骤三:基于焊前尺寸对堆焊完的Ω密封焊缝开展焊后尺寸检验,并对堆焊完的Ω密封焊缝开展焊后检验。
[0013]本方案工作原理:现有技术主要针对于控制棒驱动机构上部的Ω密封焊缝堆焊工
艺,而随机组运行时间的延续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Ω焊缝也多次出现泄漏,基于ASME标准的钨极氩弧焊焊接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焊接受热不均匀,焊接区域上部下部膨胀不一致等风险;而本专利技术将焊道布置为3层,逐层堆焊防止焊接气胀,降低焊接风险,且本方案基于ASME和 RCC

M双标准体系,适用范围更广,可为M310机组国内维修CRDMΩ密封焊缝维修提供快速地应急响应,降低核电运维成本,确保核电厂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为运行和决策提供更好的远程技术支持,对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进程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
[0014]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步骤一包括:
[0015]对Ω密封焊缝待焊表面进行清理,使得待焊表面及两侧10mm区域内无焊接杂质;
[0016]对Ω密封焊缝待焊表面进行焊前目视检验和渗透检验,掌握Ω密封焊缝焊前状态;
[0017]在Ω密封焊缝中间位置钻入2个直径≤2mm的通孔。
[0018]清理Ω密封焊缝待焊表面,保证待焊表面及两侧约各10mm区域内无水、铁锈、油污、积渣和其他影响焊接的杂质。
[0019]为防止逐层堆焊过程中产生气胀,在Ω密封焊缝中间位置钻入2个直径不超过2mm的孔。焊接前将焊接机头吊装至合适位置并夹持固定在CRDM耐压壳上。
[0020]每层焊完后开展目视、渗透检验,参考ASME(2007版)、RCC

M(2000版+2002补遗)以及核岛安装工程相关标准,制定以下评判要求:
[0021]逐层目视检验的要求包括:
[0022]焊缝表面存在焊瘤、未填满、未焊透、咬边、塌陷、缩沟、蜂窝状缺陷、局部隆起或有夹杂物时,堆焊不合格。
[0023]逐层渗透检验的要求包括:
[0024]在焊缝区域有渗透显示时,堆焊不合格;
[0025]在焊缝区域以外,有尺寸大于1.5mm的渗透显示,或尺寸小于1.5mm但其间距小于3mm 渗透显示时,堆焊不合格。
[0026]用以上工艺堆焊完成的试验件通过了逐层目视、渗透检验。
[0027]进一步优化方案为,记录焊前尺寸的方法为:
[0028]在Ω密封焊缝中心处选取多个测量点,记录所有测量点的位置;
[0029]分别测量各测量点到密封鞘外壁的水平距离,取其平均值记为焊前尺寸h1。
[0030]进一步优化方案为,选取测量点的方法为:
[0031]以密封鞘连接待焊表面的平面A为测量基准,在与平面A距离D处选取4个测量点,D 的值为12
±
0.2mm。4个测量点之间的间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只要保证不密集选取即可。
[0032]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步骤二包括:
[0033]第1层焊道以通孔为中心,从密封鞘和控制棒驱动机构管座两侧至中间顺序堆焊 ERNiCrFe

7A;
[0034]第2焊道和第3层焊道均按照控制棒驱动机构管座向密封鞘的方向顺序堆焊ERNiCrFe

7A;在堆焊第3层焊道时密封通孔。从两侧至中间的顺序焊接,第二、三层焊道顺序均为自下而上焊接,最后一道封孔保证在堆焊过程中受热均匀,堆焊部位上方和下方受热均匀,膨胀一致,不会给焊接过程造成视觉误差,降低焊接风险。
[0035]进一步优化方案为,顺序堆焊ERNiCrFe

7A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为:
[0036][0037]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焊后尺寸检验包括:
[0038]选取与焊前尺寸测量相同的多个测量点d,分别测量各点与外壁B的水平距离,并取其平均值,并将其记为焊后尺寸h2;
[0039]计算堆焊焊缝高度

h=h2

h1,当

h≥3.2mm时,堆焊合格。
[0040]根据ASME标准(2007版)B&PV XI篇IWB

3640、附录C5000及ASME Code Case N

504

2 等相关规范,开展堆焊层厚度设计计算、堆焊结构力学分析与评定、疲劳性能评价、强度评价及安定性评价,计算得M310机组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Ω密封焊缝堆焊最小厚度为3.20mm,因此焊后尺寸检验过程以3.2mm为堆焊焊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Ω密封焊缝堆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对Ω密封焊缝进行焊前预处理并记录焊前尺寸;步骤二:布置3层焊道,并逐层堆焊Ω密封焊缝,逐层堆焊过程中分别基于ASME标准和RCC

M标准进行逐层目视检验和逐层渗透检验;步骤三:基于焊前尺寸对堆焊完的Ω密封焊缝开展焊后尺寸检验,并对堆焊完的Ω密封焊缝开展焊后检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Ω密封焊缝堆焊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包括:对Ω密封焊缝待焊表面进行清理,使得待焊表面及两侧10mm区域内无焊接杂质;对Ω密封焊缝待焊表面进行焊前目视检验和渗透检验,掌握Ω密封焊缝焊前状态;在Ω密封焊缝中间位置钻入2个直径≤2mm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Ω密封焊缝堆焊方法,其特征在于,逐层目视检验的要求包括:焊缝表面存在焊瘤、未填满、未焊透、咬边、塌陷、缩沟、蜂窝状缺陷、局部隆起或有夹杂物时,堆焊不合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Ω密封焊缝堆焊方法,其特征在于,逐层渗透检验的要求包括:在焊缝区域有渗透显示时,堆焊不合格;在焊缝区域以外,有尺寸大于1.5mm的渗透显示,或尺寸小于1.5mm但其间距小于3mm渗透显示时,堆焊不合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Ω密封焊缝堆焊方法,其特征在于,记录焊前尺寸的方法为:在Ω密封焊缝中心处选取多个测量点,记录所有测量点的位置;分别测量各测量点到密封鞘外壁的水平距离,取其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建文芦丽莉林方强薛谦叶义海王建许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