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度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949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角度调整机构,涉及角度调整技术领域,包括蜗轮、蜗杆、固定座、支座和固定扣,所述蜗轮上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贯穿蜗轮设置,所述蜗轮与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蜗杆设置在支座上,所述固定扣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固定扣与支座连接,所述固定轴安装在开口内,所述蜗轮与蜗杆齿合,所述固定座包括支撑板、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设支撑板为线段a,第一支撑臂为线段b,第二支撑臂为线段c,所述线段a、线段b和线段c依次连接后首尾相接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线段b与线段c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座的安装位。该角度调整机构角度调整时间短,调整精度高,使用灵活。使用灵活。使用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角度调整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角度调整
,具体涉及一种角度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防护罩是用于保护雷达模块的,防护罩的材料和壁厚等均有规格要求,如果防护罩没有达到相应的规格要求,则使用雷达时的效果就无法达到正常水平。在实际的设计中,在满足外观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很难满足雷达模块的性能要求,为此,后期在实际测试飞行中,需要对雷达模块进行调整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对雷达模块的调整包括角度调整。目前,如果需要对雷达模块进行角度调整,要先给出一个雷达模块的角度定值,然后进行3d模型的打样或进行手板模型制作,整个过程的时间少则一到两天,多则一周甚至更长,此外,这个雷达模块的角度定值并不一定准确,需要几次的调整才能接近要求,因此,目前对雷达模块的角度调整时间长,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度调整机构,该角度调整机构角度调整时间短,调整精度高,使用灵活。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角度调整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固定座、支座和固定扣,所述蜗轮上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贯穿蜗轮设置,所述蜗轮与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蜗杆设置在支座上,所述固定扣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固定扣与支座连接,所述固定轴安装在开口内,所述蜗轮与蜗杆齿合,所述固定座包括支撑板、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设支撑板为线段a,第一支撑臂为线段b,第二支撑臂为线段c,所述线段a、线段b和线段c依次连接后首尾相接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线段b与线段c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座的安装位。
[0006]作为优选,所述线段a与线段b的夹角为10
°‑
45
°
,所述线段b与线段c长度相等。
[0007]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均呈扁平状结构设置,所述支撑板、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一体成型设置。
[0008]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轴的两端设置有呈六棱柱结构的连接轴,所述安装位为六棱柱状的孔结构,所述安装位与连接轴相互匹配,所述固定座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座分别通过安装位与连接轴的结合设置在固定轴的两端。
[0009]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弹性固定件。
[0010]作为优选,所述支座上设置有第一延伸块,所述第一延伸块上设置有用于定位蜗杆的第一定位孔,所述角度调整机构包括卡持块,所述卡持块与支座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卡持块与支座连接后形成用于定位蜗杆的第二定位孔,所述蜗杆一端设置在第一定位孔内,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定位孔内。
[0011]作为优选,所述支座上设置有第二延伸块,所述第二延伸块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槽,所述卡持块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二延伸块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大小与第二延伸块的大小匹
配,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结合构成所述的第二定位孔。
[0012]作为优选,所述蜗杆位于第二定位孔的一端设置有与螺丝刀相匹配的槽口。
[0013]作为优选,所述蜗轮位于固定轴的中部位置,所述固定扣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扣的开口分别扣住固定轴位于蜗轮两侧的位置,所述开口呈圆弧状设置,所述开口与固定轴相匹配。
[0014]作为优选,所述支座包括面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所述面板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上,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均呈三角形状设置。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角度调整机构采用了蜗轮蜗杆配合传动的原理进行角度调整,该机构可以应用到各领域的设备上,该角度调整机构角度调整时间短,调整精度高,使用灵活。此外,本技术的角度调整机构尺寸小,结构紧凑,能实现角度的微调,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角度调整机构的拆分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角度调整机构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蜗轮与固定轴结合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座的立体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蜗杆的立体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座的立体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卡持块的立体图。
[002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扣的立体图。
[002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角度调整机构调整蜗杆前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角度调整机构逆时针调整蜗杆后的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角度调整机构顺时针调整蜗杆后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1、支座;2、蜗轮;3、蜗杆;4、固定扣;5、固定轴;6、开口;7、固定座;8、支撑板;9、第一支撑臂;10、第二支撑臂;11、安装位;12、连接轴;13、弹性固定件;14、第一延伸块;15、第一定位孔;16、卡持块;17、第二延伸块;18、第一固定槽;19、凹槽;20、第二固定槽;21、槽口;22、面板;23、左支撑板;24、右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图1

11对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0029]如图1

1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角度调整机构,包括蜗轮2、蜗杆3、固定座7、支座1和固定扣4,蜗轮2上设置有固定轴5,固定轴5贯穿蜗轮2设置,蜗轮2与固定轴5固定连接,蜗杆3设置在支座1上,固定扣4上设置有开口6,固定扣4与支座1连接,固定轴5安装在开口6内,蜗轮2与蜗杆3齿合,固定座7包括支撑板8、第一支撑臂9和第二支撑臂10,设支撑板8为线段a,第一支撑臂9为线段b,第二支撑臂10为线段c,线段a、线段b和线段c依次连接后首尾相接构成三角形结构,线段b与线段c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座7的安装位11,线段a与线段b的夹角为30
°
,线段b与线段c长度相等,支撑板8、第一支撑臂9和第二支撑
臂10均呈扁平状结构设置,支撑板8、第一支撑臂9和第二支撑臂10一体成型设置,上述的固定座7结构稳固,在角度调整机构调整角度时更加稳定。
[0030]固定轴5的两端设置有呈六棱柱结构的连接轴12,安装位11为六棱柱状的孔结构,安装位11与连接轴12相互匹配,固定座7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座7分别通过安装位11与连接轴12的结合设置在固定轴5的两端,六棱柱结构的连接轴12与六棱柱状的孔结构安装位11的结合结构稳固,使得角度调整机构在角度调整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0031]每块支撑板8上设置有两个弹性固定件13,两个弹性固定件13分别位于支撑板8的两端,弹性固定件13呈圆柱状结构,弹性固定件13中部设置有让螺丝穿过的螺纹孔,当角度调整机构应用到设备时,支撑板8、弹性固定件13与设备的对应部件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通过设置有弹性固定件13,可以防止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蜗轮、蜗杆、固定座、支座和固定扣,所述蜗轮上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贯穿蜗轮设置,所述蜗轮与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蜗杆设置在支座上,所述固定扣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固定扣与支座连接,所述固定轴安装在开口内,所述蜗轮与蜗杆齿合,所述固定座包括支撑板、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设支撑板为线段a,第一支撑臂为线段b,第二支撑臂为线段c,所述线段a、线段b和线段c依次连接后首尾相接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线段b与线段c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座的安装位,所述线段a与线段b的夹角为10
°‑
45
°
,所述线段b与线段c长度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均呈扁平状结构设置,所述支撑板、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一体成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的两端设置有呈六棱柱结构的连接轴,所述安装位为六棱柱状的孔结构,所述安装位与连接轴相互匹配,所述固定座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座分别通过安装位与连接轴的结合设置在固定轴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瑞东庄所增文述生王江林李宁周光海肖浩威马原丁永祥闫少霞潘伟锋刘国光陈奕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南方卫星导航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