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消毒隔离风帘系统的风帘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945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并提供了一种一种能避免产生交叉感染风险,隔离呼吸气流途径的循环消毒隔离风帘系统的风帘结构。所述循环消毒隔离风帘系统的风帘结构包括机体(101)、设置在所述机体(101)上的气流通道(102)、分别设置在所述机体(101)顶部的吸风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机体(101)底部的出风机构,所述出风机构与所述吸风机构的位置对应设置,且在所述出风机构和所述吸风机构之间形成隔离风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消毒隔离风帘系统的风帘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循环消毒隔离风帘系统的风帘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以空气为传播途径的传染病主要是由患者的飞沫和鼻咽部分泌物,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这些疾病主要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高致病性的禽流感、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百日咳、肺结核还有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手足口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冠状肺炎等,都是经过呼吸道传播。经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要做的是经过呼吸道的隔离和消毒。
[0003]市面上常见的防护装置以隔离为主,不能有效回收潜在传染者呼出的空气进行消杀,空气净化或空气消毒装置又不能隔离人与人之间的呼吸途径,现有的产品存在着功能单一的缺陷,存在着一定的不便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避免产生交叉感染风险,隔离呼吸气流途径的循环消毒隔离风帘系统的风帘结构。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机体、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的气流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机体顶部的吸风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机体底部的出风机构,所述出风机构与所述吸风机构的位置对应设置,且在所述出风机构和所述吸风机构之间形成隔离风帘。
[0006]所述风帘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的超静音涡轮增压风机,所述超静音涡轮增压风机为所述吸风机构提供负压吸风,为所述出风机构提供正压出风。
[0007]所述吸风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顶部的上壳体和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的若干个吸风口,所述上壳体包括上底板和包裹所述上底板的上盖板,所述上底板与所述上盖板形成一容纳空腔,所述上盖板的底部超出所述上底板的底面形成集风罩体,若干个所述吸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底板的两侧并与所述容纳空腔相连通,所述出风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底部的下壳体和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的若干个出风口,多个的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中间位置并沿所述下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包括机体、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的气流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机体顶部的吸风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机体底部的出风机构,所述出风机构与所述吸风机构的位置对应设置,且在所述出风机构和所述吸风机构之间形成隔离风帘,起到阻隔人呼吸之间的感染途径的作用,所以能避免产生交叉感染风险,隔离呼吸气流途径。
[0009]另外,由于所述吸风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顶部的上壳体和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的若干个吸风口,所述上壳体包括上底板和包裹所述上底板的上盖板,所述上底板与所述上盖板形成一容纳空腔,所述上盖板的底部超出所述上底板的底面形成集风罩体,若干
个所述吸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底板的两侧并与所述容纳空腔相连通,所述出风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底部的下壳体和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的若干个出风口,多个的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中间位置并沿所述下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通过间隔排列的方式,可以使出风时在不同位置的风均衡稳定,进而到所述吸风口吸入时的风帘效果更加有效,隔离能力得到提升,而通过所述集风罩体可以收集逸散的风力,配合两侧的所述吸风口进风,避免风帘收集到的带有病毒和细菌的气流不能顺利进入到机体内进行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杜绝病毒和细菌通过的能力,空气消毒净化功能更加强大。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的展开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的展开工作状态的主视图;
[0013]图4是图3A

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5]图6是本技术上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7是本技术消毒灭菌池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8是本技术消毒液承载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9是本技术电路连接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本技术所述循环消毒隔离风帘系统包括机体101、气流通道102、紫外线消毒装置103、消毒灭菌池装置104、滤膜过滤装置105、活性炭吸附装置106、风机装置107、吸风机构、出风机构以及控制装置108,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103、所述消毒灭菌池装置104、所述滤膜过滤装置105、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106、所述风机装置107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2内,但作为效果更佳的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机体101用于容置内部各个组件,所述气流通道102设置在所述机体101内并供气流依次流通经过多个组件,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103置于所述气流通道102的前端并对进入的空气消毒,所述消毒灭菌池装置104置于位于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103后端,并对经紫外线消毒的空气进行灭菌,所述滤膜过滤装置105置于所述消毒灭菌池装置104后端,并对经消毒池灭菌后的空气进行空气过滤,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106置于所述滤膜过滤装置105后端,并对经滤膜过滤的空气进行吸附,所述风机装置107可以置于所述气流通道102内的任意位置,其主要作用是对所述气流通道102的前端提供吸力以及对所述气流通道102的后端提供吹力,为了在减小所述风机装置107的体积的情况下送出的风力较大,本技术将所述风机装置107设置在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106后方,也是靠近所述气流通道102尾端的位置,所述控制装置108分别与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103和所述风机装置107电连接,用于控制机器的电路部分工作。
[0020]所述吸风机构设置在所述机体101顶部,所述出风机构设置在所述机体101底部,所述出风机构与所述吸风机构的位置对应设置,且在所述出风机构和所述吸风机构之间形成隔离风帘,具体来说,所述吸风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101顶部的上壳体2和设置在所
述上壳体2上的若干个吸风口109,所述上壳体2包括上底板21和包裹所述上底板21的上盖板22,所述上底板21与所述上盖板22形成一容纳空腔,所述上盖板22的底部超出所述上底板21的底面形成集风罩体,若干个所述吸风口109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底板21的两侧并与所述容纳空腔相连通,所述出风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101底部的下壳体3和设置在所述下壳体3上的若干个出风口110,多个的所述出风口110设置在所述下壳体3中间位置并沿所述下壳体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多个所述出风口110出来的风在不同地方出来比较均匀,而多个所述吸风口109从两侧进风,则是为了使出风口离散的风更为集中进入到所述吸风口109内吸入,避免携带细菌或者病毒的风不能正常进入系统内进行处理。通过所述控制装置108控制所述风机装置107工作后,由所述吸风口109处吸入空气,并将空气依次送入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103、所述消毒灭菌池装置104、所述滤膜过滤装置10、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106后,最终经所述出风口110出风,所述出风口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消毒隔离风帘系统的风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消毒隔离风帘系统的风帘结构包括机体(101)、设置在所述机体(101)上的气流通道(102)、分别设置在所述机体(101)顶部的吸风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机体(101)底部的出风机构,所述出风机构与所述吸风机构的位置对应设置,且在所述出风机构和所述吸风机构之间形成隔离风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消毒隔离风帘系统的风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帘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102)内的超静音涡轮增压风机(18),所述超静音涡轮增压风机(18)为所述吸风机构提供负压吸风,为所述出风机构提供正压出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消毒隔离风帘系统的风帘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子昕陶洁阳征飞柯平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森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