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轻非硅PET离型膜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9085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轻非硅PET离型膜及其生产工艺,具体涉及PET离型膜技术领域,包括PET离型膜基膜、涂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超轻非硅PET离型膜透光率≥88%,雾度≤4%,20min离型力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轻非硅PET离型膜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PET离型膜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轻非硅PET离型膜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子类产品越来越高端,要求越来越高,某些特殊电子类产品对硅元素极其敏感,硅元素容易导致电子类产品的加工不良和短路风险,但是制程过程中又必须要有合适的保护膜类材料保护,这就对保护膜类产品提出了较高要求,严格控制保护膜类材料的硅含量范围,但目前传统的涂布厂商生产的超轻离型保护膜类产品都是普通有机硅离型膜,传统的非硅离型膜不能达到<300g/in的20min离型力,而使用有机硅离型膜会导致硅转移到保护膜胶的表面,从而给材料带来硅污染的风险。目前越来越多的终端客户要求严格控制硅污染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尽快开发出一款超轻离型的非硅离型膜以满足市场要求。
[0003]超轻非硅离型膜主要应用于高端电子类产品,要求PET离型膜具有较轻的离型,并且不能有任何硅元素析出,以防止下游产品因硅污染而导致加工不良及短路风险;现有的PET离型膜不符合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超轻非硅PET离型膜及其生产工艺。
[0005]一种超轻非硅PET离型膜,包括PET离型膜基膜和涂料,对PET离型膜基膜表面进行电晕处理,增强PET离型膜基膜表面的附着性,再对PET离型膜基膜进行表面除尘处理,有效降低原膜表面的浮尘,然后将所述涂料涂覆在PET离型膜基膜表面,形成超轻非硅PET离型膜;所述涂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固含量18%的聚丙烯酸树酯27~31%、固含量22%的聚丙烯酸树酯8.4~9.0%、聚异氰酸酯类固化剂0.55~0.61%,其余为甲苯。
[0006]进一步的,还包括处理液a和处理液b,在PET离型膜基膜进行电晕处理之前,先使用处理液a对PET离型膜基膜进行涂覆均匀干燥后,使用处理液b进行浸泡后,完成对PET离型膜基膜的成孔预处理,然后进行蒸汽刮膜,再然后对PET离型膜基膜进行电晕处理。
[0007]进一步的,所述涂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纳米氧化铝0.55~0.61%、石墨烯0.26~0.32%、水性聚氨酯树脂1.71~1.77%、固含量18%的聚丙烯酸树酯27~31%、固含量22%的聚丙烯酸树酯8.4~9.0%、聚异氰酸酯类固化剂0.55~0.61%,其余为甲苯;所述处理液a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6~10%的聚乙二醇,其余为PET树脂;所述处理液b为乙醇和丙三醇按照体积比按照4∶1进行混匀制成。
[0008]进一步的,所述涂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纳米氧化铝0.55%、石墨烯0.26%、水性聚氨酯树脂1.71%、固含量18%的聚丙烯酸树酯27%、固含量22%的聚丙烯酸树酯8.4%、聚异氰酸酯类固化剂0.55%、甲苯61.53%;所述处理液a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
6%的聚乙二醇、94%的PET树脂;所述处理液b为乙醇和丙三醇按照体积比按照4∶1进行混匀制成。
[0009]进一步的,所述涂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纳米氧化铝0.58%、石墨烯0.29%、水性聚氨酯树脂1.74%、固含量18%的聚丙烯酸树酯29%、固含量22%的聚丙烯酸树酯8.7%、聚异氰酸酯类固化剂0.58%、甲苯59.11%;所述处理液a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8%的聚乙二醇、92%的PET树脂;所述处理液b为乙醇和丙三醇按照体积比按照4∶1进行混匀制成。
[0010]进一步的,所述聚异氰酸酯类固化剂固含量100%、粘度3000
±
1000CPS。
[0011]一种超轻非硅PET离型膜的生产工艺,具体生产步骤如下:
[0012]步骤一:按照上述重量份比,称取涂料原料中的纳米氧化铝、石墨烯、水性聚氨酯树脂、固含量18%的聚丙烯酸树酯、固含量22%的聚丙烯酸树酯、聚异氰酸酯类固化剂和甲苯;
[0013]步骤二:以步骤一中的甲苯作为溶剂,依次加入纳米氧化铝、石墨烯、水性聚氨酯树脂、固含量18%的聚丙烯酸树酯、固含量22%的聚丙烯酸树酯、聚异氰酸酯类固化剂搅拌8~12分钟,过200目过滤网,得到浆料,3小时内使用;
[0014]步骤三:先将处理液a均匀涂覆在PET离型膜基膜表面,干燥后,将PET离型膜基膜在处理液b中进行浸泡72~78小时,取出晾干,送入刮膜蒸发器中进行刮膜处理,得到表面密布均匀微孔的PET离型膜基膜;
[0015]步骤四:电晕除尘预处理:对步骤三中制得的PET离型膜基膜经过电晕处理和除尘处理;
[0016]步骤五:精密涂布:采用蜂窝状网纹辊将步骤二中的浆料涂布在步骤四中预处理后的PET离型膜基膜表面;
[0017]步骤六:烘干固化后,接料收卷,得到超轻非硅PET离型膜。
[0018]进一步的,在步骤二中,以1100~1300r/min搅拌处理;在步骤四中,所述电晕处理时电晕值>50,且保证任意两个点之间的电晕值差距≤5;在放卷处除尘处理后通过预热辊余热处理,预热辊温度为35~45℃;在步骤五中,每平方米的涂布湿量在8~9g;涂胶牵引张力为220~240N、涂胶张力为110~130N;在步骤六中,烘箱内烘炉的温度依次设置为90
±
5℃、130
±
3℃、150
±
3℃、150
±
3℃、120
±
3℃、100
±
5℃;烘箱内总风量为35000m3/h,收卷张力为120~140N,收卷锥度45~55%。
[0019]进一步的,在步骤二中,以1100r/min搅拌处理;在步骤四中,所述电晕处理时电晕值>50,且保证任意两个点之间的电晕值差距≤5;在放卷处除尘处理后通过预热辊余热处理,预热辊温度为35℃;在步骤五中,每平方米的涂布湿量在8g;涂胶牵引张力为220N、涂胶张力为110N;在步骤六中,烘箱内烘炉的温度依次设置为90
±
5℃、130
±
3℃、150
±
3℃、150
±
3℃、120
±
3℃、100
±
5℃;烘箱内总风量为35000m3/h,收卷张力为120N,收卷锥度45%。
[0020]进一步的,在步骤二中,以1200r/min搅拌处理;在步骤四中,所述电晕处理时电晕值>50,且保证任意两个点之间的电晕值差距≤5;在放卷处除尘处理后通过预热辊余热处理,预热辊温度为40℃;在步骤五中,每平方米的涂布湿量在8.5g;涂胶牵引张力为230N、涂胶张力为120N;在步骤六中,烘箱内烘炉的温度依次设置为90
±
5℃、130
±
3℃、150
±
3℃、150
±
3℃、120
±
3℃、100
±
5℃;烘箱内总风量为35000m3/h,收卷张力为130N,收卷锥度
50%。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轻非硅PET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PET离型膜基膜和涂料,对PET离型膜基膜表面进行电晕处理,再对PET离型膜基膜进行表面除尘处理,然后将所述涂料涂覆在PET离型膜基膜表面,形成超轻非硅PET离型膜;所述涂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固含量18%的聚丙烯酸树酯27~31%、固含量22%的聚丙烯酸树酯8.4~9.0%、聚异氰酸酯类固化剂0.55~0.61%,其余为甲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轻非硅PET离型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液a和处理液b,在PET离型膜基膜进行电晕处理之前,先使用处理液a对PET离型膜基膜进行涂覆均匀干燥后,使用处理液b进行浸泡后,完成对PET离型膜基膜的成孔预处理,然后进行蒸汽刮膜,再然后对PET离型膜基膜进行电晕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轻非硅PET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纳米氧化铝0.55~0.61%、石墨烯0.26~0.32%、水性聚氨酯树脂1.71~1.77%、固含量18%的聚丙烯酸树酯27~31%、固含量22%的聚丙烯酸树酯8.4~9.0%、聚异氰酸酯类固化剂0.55~0.61%,其余为甲苯;所述处理液a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6~10%的聚乙二醇,其余为PET树脂;所述处理液b为乙醇和丙三醇按照体积比按照4∶1进行混匀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轻非硅PET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纳米氧化铝0.55%、石墨烯0.26%、水性聚氨酯树脂1.71%、固含量18%的聚丙烯酸树酯27%、固含量22%的聚丙烯酸树酯8.4%、聚异氰酸酯类固化剂0.55%、甲苯61.53%;所述处理液a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6%的聚乙二醇、94%的PET树脂;所述处理液b为乙醇和丙三醇按照体积比按照4∶1进行混匀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轻非硅PET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纳米氧化铝0.58%、石墨烯0.29%、水性聚氨酯树脂1.74%、固含量18%的聚丙烯酸树酯29%、固含量22%的聚丙烯酸树酯8.7%、聚异氰酸酯类固化剂0.58%、甲苯59.11%;所述处理液a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8%的聚乙二醇、92%的PET树脂;所述处理液b为乙醇和丙三醇按照体积比按照4∶1进行混匀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轻非硅PET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异氰酸酯类固化剂固含量100%、粘度3000
±
1000CPS。7.一种超轻非硅PET离型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生产步骤如下:步骤一:按照上述重量份比,称取涂料原料中的纳米氧化铝、石墨烯、水性聚氨酯树脂、固含量18%的聚丙烯酸树酯、固含量22%的聚丙烯酸树酯、聚异氰酸酯类固化剂和甲苯;步骤二:以步骤一中的甲苯作为溶剂,依次加入纳米氧化铝、石墨烯、水性聚氨酯树脂、固含量18%的聚丙烯酸树酯、固含量22%的聚丙烯酸树酯、聚异氰酸酯类固化剂搅拌8~12分钟,过200目过滤网,得到浆料,3小时内使用;步骤三:先将处理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雁郭科斌赵伟达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华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