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装置及加工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9050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钢筋笼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输送装置及加工设备。该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动力小车和第一固定小车,第一动力小车和第一固定小车共同用于承载待加工工件;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动力小车和第二固定小车,第一动力小车和第一固定小车、第二固定小车及第二动力小车沿待加工工件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动力小车被配置为能够带动待加工工件向靠近第一固定小车的方向移动并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小车、第二固定小车及第二动力小车,使第二动力小车能够承接待加工工件并带动其向远离第一输送机构的方向运动。该输送装置,在保证尺寸较大的待加工工件良好承载支撑效果的同时,安全系数比较高,提高生产安全性。产安全性。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送装置及加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筋笼生产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及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当混凝土结构物为柱状或者条状构件时,其中心部分不需要配筋,只在混凝土构件接触空气的周面配置钢筋,因此在混凝土构件周围预先制作好的钢筋叫做钢筋笼。
[0003]为了保证钢筋笼的抗拉强度,现有钢筋笼包括主筋和加强筋,主筋和加强筋之间的交叉点采用人工进行焊接,由于钢筋笼的体积和长度比较大,当钢筋笼从上一个工位运输至焊接工位时,利用吊装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输送,但是这种方式,自动化程度低,加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且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且操作人员的双手直接接触和操作,安全隐患多,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及加工设备,生产效率高,安全性好。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输送装置,包括:
[0007]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动力小车和第一固定小车,所述第一动力小车和所述第一固定小车共同用于承载待加工工件;
[0008]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动力小车和第二固定小车,所述第二固定小车位于第一固定小车和所述第二动力小车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小车位于所述第一动力小车和所述第二固定小车之间,所述第一动力小车和所述第一固定小车、所述第二固定小车及所述第二动力小车沿所述待加工工件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
[0009]所述第一动力小车被配置为能够带动所述待加工工件向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小车的方向移动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小车、所述第二固定小车及所述第二动力小车,使所述第二动力小车能够承接所述待加工工件并带动其向远离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方向运动。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动力小车和所述第二动力小车均包括:
[0011]动力小车本体和水平输送组件,所述水平输送组件连接于所述动力小车本体并能够驱动所述动力小车本体沿水平方向移动;
[0012]升降驱动源,连接于所述动力小车本体并能够调节所述动力小车本体沿竖直方向的高度,使所述动力小车本体能够承载所述待加工工件。
[0013]作为优选,所述水平输送组件包括旋转驱动源、主动轮、从动轮及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分别绕设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并分别连接于所述动力小车本体的两侧,所述旋转驱动源能够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并带动所述从动轮的转动、所述传送带的移动和所述动力小车本体的移动。
[0014]作为优选,所述动力小车本体包括:
[0015]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所述下固定架位于所述上固定架的下方并与其平行设置;
[0016]第一连杆,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上固定架和所述下固定架;
[0017]第二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并与所述第一连杆呈X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上固定架和所述下固定架,所述升降驱动源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下固定架,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使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向彼此靠近或者远离的方向运动。
[0018]作为优选,所述动力小车本体还包括:
[0019]第一辊座、第二辊座及中间辊座,均设置于所述上固定架的顶面上,所述中间辊座位于所述第一辊座和所述第二辊座之间;
[0020]第一滚轴和第一辊轮,所述第一滚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辊座和所述中间辊座之间并穿设于所述第一辊轮;
[0021]第二滚轴和第二辊轮,所述第二滚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辊座和所述中间辊座之间并穿设于所述第二辊轮,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共同承载所述待加工工件。
[002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呈V形结构布置,所述V形结构的大口端背离所述上固定架设置。
[0023]作为优选,在所述上固定架和所述待加工工件中其中一个设置有定位件,另一个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件穿设于所述定位槽内。
[0024]作为优选,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一动力小车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动力小车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相对于所述底座滚动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小车和所述第二固定小车相对于所述底座固定设置。
[0025]作为优选,在所述底座的顶面上沿所述待加工工件的输送方向设置有导轨,在所述行走轮的外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限位沟槽,所述导轨能够部分伸入所述限位沟槽内并与其滑动配合。
[0026]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加工设置,包括焊接装置和上述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向所述焊接装置输送所述待加工工件。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输送装置,先利用第一动力小车和第一固定小车共同用于承载待加工工件,以保证长度较长的待加工工件可以稳定的承载,随着第一动力小车推动待加工工件向靠近第一固定小车的方向移动,待加工工件穿过第一固定小车后的自由端能够作用于第二固定小车上,此时,待加工工件由第一动力小车、第一固定小车及第二固定小车三个小车同时承载,保证待加工工件的两端和中间位置承载的可靠性,直至第二动力小车承接待加工工件,此时四个小车均与待加工工件进行接触,承载支撑效果好,然后在第二动力小车的驱动作用下,待加工工件依次脱离第一动力小车、第一固定小车及第二固定小车,从而完成对待加工工件的输送过程,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采用这种方式,在保证尺寸较大的待加工工件良好承载支撑效果的同时,无需操作人员的双手直接接触和操作,安全系数比较高,提高生产安全性。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加工设置,包括上述的输送装置和焊接装置,输送装置用于向焊接装置输送待加工工件,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本专利技术输送装置中第一动力小车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2]图3是本专利技术输送装置中第一动力小车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3]图4是本专利技术输送装置中第一动力小车的结构示意图三;
[0034]图5是本专利技术输送装置中第一固定小车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5]图6是本专利技术输送装置中第一固定小车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6]图中:
[0037]100、第一输送机构;200、第二输送机构;300、底座;301、导轨;
[0038]101、第一动力小车;102、第一固定小车;201、第二动力小车;202、第二固定小车;
[0039]1、动力小车本体;2、升降驱动源;3、水平输送组件;
[0040]11、上固定架;12、下固定架;13、第一连杆;14、第二连杆;15、第一辊座;16、第二辊座;17、中间辊座;18、第一滚轴;19、第一辊轮;20、第二滚轴;21、第二辊轮;22、定位件;23、行走轮;24、转轴;
[0041]31、旋转驱动源;32、主动轮;33、从动轮;34、传送带;35、自由端口;1021、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机构(100),包括第一动力小车(101)和第一固定小车(102),所述第一动力小车(101)和所述第一固定小车(102)共同用于承载待加工工件;第二输送机构(200),包括第二动力小车(201)和第二固定小车(202),所述第一动力小车(101)和所述第一固定小车(102)、所述第二固定小车(202)及所述第二动力小车(201)沿所述待加工工件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动力小车(101)被配置为能够带动所述待加工工件向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小车(102)的方向移动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小车(102)、所述第二固定小车(202)及所述第二动力小车(201),使所述第二动力小车(201)能够承接所述待加工工件并带动其向远离所述第一输送机构(100)的方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小车(101)和所述第二动力小车(201)均包括:动力小车本体(1)和水平输送组件(3),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连接于所述动力小车本体(1)并能够驱动所述动力小车本体(1)沿水平方向移动;升降驱动源(2),连接于所述动力小车本体(1)并能够调节所述动力小车本体(1)沿竖直方向的高度,使所述动力小车本体(1)能够承载所述待加工工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包括旋转驱动源(31)、主动轮(32)、从动轮(33)及传送带(34),所述传送带(34)分别绕设于所述主动轮(32)和所述从动轮(33)上并分别连接于所述动力小车本体(1)的两侧,所述旋转驱动源(31)能够驱动所述主动轮(32)转动,并带动所述从动轮(33)的转动、所述传送带(34)的移动和所述动力小车本体(1)的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小车本体(1)包括:上固定架(11)和下固定架(12),所述下固定架(12)位于所述上固定架(11)的下方并与其平行设置;第一连杆(13),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上固定架(11)和所述下固定架(12);第二连杆(14),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13)并与所述第一连杆(13)呈X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杆(1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