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境漫湾自然驳岸松木桩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889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境漫湾自然驳岸松木桩护坡结构,包括有上坡段和下坡段,整坡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换填层、素土层和种植土层,在下坡段设有松木桩,所述松木桩垂直打入种换填层、素土层和种植土层,在松木桩的顶端设有松木梁,在松木桩一侧布置有土工布,所述土工布的一端夹持于松木梁与松木桩之间,土工布的另一端铺设于换填层上,通过对湿地、河流原有水底淤泥采用混凝土块或厚砖渣进行换填,然后采用素土堆坡造型,顶层再铺设种植土进行绿化造景;同时在驳岸处通过制作的松木桩打入河堤、驳岸等地基中,形成双排桩加固复合地基,加固河堤、自然驳岸边坡。同时在该结构中松木桩一侧铺设土工布,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水土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境漫湾自然驳岸松木桩护坡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湿地驳岸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生境漫湾自然驳岸松木桩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应用,城市湿地保护和河道生态恢复技术也逐渐得到人们关注,当前城市湿地、公园湖泊、河道中的很多护岸结构仍是采用混凝土等硬质护岸,不利于水体生态的恢复以及整体园林水体景观的营造,同时也不利于海绵城市的发展;常见的混凝土、浆砌护坡,难以在护坡、驳岸中种植植物,生态性和景观性较差;传统的松木桩护岸,直接将桩体打入河道、湿地等水体的淤泥中,将松木桩用于挡土或者加固淤泥地基,由水底土层稳定较差,加上水体中水位的变化及水体冲刷,待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发生晃动等不稳现象,继而出现水土流失和驳岸边坡坍塌的情况。为了解决此问题,人们开始对城市水环境、湿地驳岸、河道护岸进行研究,以期能改善城市湿地的生态,提高城市园林水体整体的景观。
[0003]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生境漫湾自然驳岸松木桩护坡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传统松木桩加固淤泥地基时,因淤泥土质不稳定及水体波动造成松木桩松动和水土流失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能湿地驳岸、河流河岸的护坡加固,并保留原有自然驳岸、边坡状态,进行绿化种植,景观营造的生境漫湾自然驳岸松木桩护坡结构。
[0005]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
[0006]一种生境漫湾自然驳岸松木桩护坡结构,包括有上坡段和下坡段,整坡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换填层、素土层和种植土层,在下坡段设有松木桩,所述松木桩垂直打入种换填层、素土层和种植土层,在松木桩的顶端设有松木梁,在松木桩一侧布置有土工布,所述土工布的一端夹持于松木梁与松木桩之间,土工布的另一端铺设于换填层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换填层包括有砖渣和/或混凝土块,厚度为2000~2500mm,换填层密实度不小于90%。
[0008]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土层厚度为500~800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素土层为堆坡型。
[0010]进一步地,所述松木桩为双排桩,松木桩的底端为尖头状,且松木桩的底端插入换填层以下的300

500mm内,松木桩插设于所述换填层、素土层和种植土层填埋的1000mm后。进一步地,所述土工布的另一端向换填层外延伸1200~1500mm,土工布用于防止驳岸、坡面的水土流失。
[0011]进一步地,所述松木梁上设有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件将土工布固定于松木梁与松木桩之间,从而防止土工布和松木桩移位。
[0012]进一步地,在换填层下方设有水底泥层,松木桩的底端插入所述水底泥层中。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沉头螺丝。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生境漫湾自然驳岸松木桩护坡结构可以保留湿地、河道原有自然驳岸,并进行绿化造景,兼顾生态性和景观性;对驳岸、水体底部的土层采用砖渣或混凝土块进行了换填,增加了桩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有利于维持松木桩的稳固,抵挡水位变动和水体冲刷造成的位移;同时在松木桩靠近驳岸一侧与土体交界处设置了土工布,可以防止驳岸和边坡的土层因水流波动带入河道或湿地中,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对驳岸上层设置了种植土层,有利于植物生长,进行景观设计和营造。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生境漫湾自然驳岸松木桩护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生境漫湾自然驳岸松木桩护坡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中,1为换填层,2为素土层,3为种植土层,4为松木桩,5为松木梁,6为土工布,7为植被层,8为水底泥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9]请参照图1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境漫湾自然驳岸松木桩护坡结构,包括有上坡段和下坡段,整坡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换填层、素土层和种植土层,在下坡段设有松木桩,在上坡段可种植植物,所述松木桩垂直打入种换填层、素土层和种植土层,在松木桩的顶端设有松木梁,在松木桩一侧布置有土工布,所述土工布的一端夹持于松木梁与松木桩之间,土工布的另一端铺设于换填层上,能维持湿地驳岸、河岸护坡的安全稳定,跟硬质驳岸、护坡相比,又兼顾了生态、绿色环保、景观和亲水等功能。
[0020]所述换填层包括有砖渣和/或混凝土块,厚度为2000~2500mm,采用分层夯实的施工方式,保证换填层密实度不小于90%。利用砖渣或混凝土块等建筑废弃物对原有水底、驳岸底部淤泥土层进行换填,一方面换填材料性质更加稳定、透水性更好,有利于驳岸、边坡的稳定,另一方面对建筑废弃物再次利用,绿色环保。
[0021]所述种植土层厚度为500~800mm。所述种植土层上方设有植被层,植被层可种植草被植物。
[0022]所述素土层为堆坡型。在换填层上利用素土进行堆坡造型,再覆盖种植土进行植物景观营造,可以根据湿地驳岸或者河底边坡的地形地貌进行园林水体景观的设计,同时适用于湿地堆坡筑岛。
[0023]所述松木桩为双排桩,松木桩的底端为尖头状,且松木桩的底端插入换填层以下的300

500mm内,松木桩插设于所述换填层、素土层和种植土层填埋的1000mm后。所述松木桩的顶端距离水面100

200mm。采用密排双排松木桩插打护坡,桩基的稳固性更强,同时使用土工布铺设固定在靠近边坡护岸一侧,防止边坡的土层随着水位波动、水体冲刷而流失。
[0024]所述土工布的另一端向换填层外延伸1200~1500mm,土工布用于防止驳岸、坡面的水土流失。
[0025]所述松木梁上设有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件将土工布固定于松木梁与松木桩之
间,从而防止土工布和松木桩移位。
[0026]在所述植土层上方设有软基,在换填层下方设有水底泥层,松木桩的底端插入所述水底泥层中,松木桩的顶端高出距离所述软基100~200mm内,且松木桩的顶端位于常水位线水面之下。
[0027]所述连接件为沉头螺丝。
[002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境漫湾自然驳岸松木桩护坡结构,包括有上坡段和下坡段,其特征在于,整坡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换填层、素土层和种植土层,在下坡段设有松木桩,所述松木桩垂直打入种换填层、素土层和种植土层,在松木桩的顶端设有松木梁,在松木桩一侧布置有土工布,所述土工布的一端夹持于松木梁与松木桩之间,土工布的另一端铺设于换填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境漫湾自然驳岸松木桩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填层包括有砖渣和/或混凝土块,厚度为2000~2500mm,换填层密实度不小于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境漫湾自然驳岸松木桩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厚度为500~8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境漫湾自然驳岸松木桩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素土层为堆坡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境漫湾自然驳岸松木桩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珺琳汤聪彭可林凤玲李坤鹏饶伟鸿陈旭廖俊吴郁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建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