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河道护坡治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686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区河道护坡治理结构,涉及到山区河道护坡治理技术领域,它包括若干沿河道两岸坡面倾斜设置的纵向隔墙和横向隔墙,若干横向隔墙与纵向隔墙相互垂交错形成若干护土单元格。若干横向隔墙内均开设有第一导流通道,纵向隔墙内均开设有第二导流通道,若干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均与护土单元格内连通,若干第二导流通道的底端与排水通道连通,排水通道的出口位于河道内,在汛期降水量较大时,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可以协助排水,有效防止单元格内雨量冲刷过大所引起的护坡装置的水土流失,有效的降低了由坡顶向下的冲刷力刷造成的冲刷效果和成水土流失。失。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区河道护坡治理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山区河道护坡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山区河道护坡治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河道两岸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特别是在汛期,每当河道内涨水时河平面上升,冲刷带走两岸大量的泥土,从而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河道变宽,随着河道变宽,河道内的水流量增加,更加会引起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河道护坡的治理是必要的。
[0003]河道的边坡是治理河道的重要环节,属于河流与岸上生态间的衔接部分,具有分离水土、保持清澈水体与抵御洪水的功能。护坡的形式有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其中直接防护是对河岸边坡直接进行加固,以抵抗水流的冲刷和淘刷,间接防护适用于河床较宽或防护长度较大的河段,可修筑丁坝、顺坝和格坝等,将水流挑离河岸。
[0004]护坡的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护坡广泛运用于公路两旁、河道两岸等位置,其中河道护坡是为了加固堤坝和防止水土流失,混凝土浇筑是河道护坡惯用的手段,混凝土护坡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防护修筑,需要定期对杂草破坏的混凝土坡面进行防护修筑。
[0005]但是,现有的网格式的护坡结构内部能够抵御一定程度上的来自河内流水的侧向力的冲击,在降水量较大时,却缺乏抵抗由坡顶向下冲刷力的手段,依然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区河道护坡治理结构。
[0007]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山区河道护坡治理结构,包括若干沿河道两岸坡面倾斜设置的纵向隔墙和横向隔墙,若干横向隔墙与纵向隔墙相互垂交错形成若干护土单元格,护土单元格的表面层为植被层,植被层覆盖在砂砾层上,植被层与砂砾层之间均设置有防护网,防护网的孔径小于砂砾层的砂砾外径,若干横向隔墙内均开设有第一导流通道,纵向隔墙内均开设有第二导流通道,若干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均与护土单元格内连通,若干第二导流通道的底端与排水通道连通,排水通道的出口位于河道内。
[0009]进一步地,砂砾层覆盖在砂土层之上,植被层上的植物根茎穿过防护网扎根于砂土层内。
[0010]进一步地,砂土层覆盖在黏土层之上。
[0011]进一步地,黏土层之下为基石层。
[0012]进一步地,基石层、纵向隔墙和横向隔墙均由混凝土浇筑而成。
[0013]进一步地,植被层包括香根草、苎麻。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山区河道护坡治理结构,它包括若干沿河道两岸坡面倾斜设置的纵向隔墙和横向隔墙,若干横向隔墙与纵向隔墙相互垂交错形成若干护土单元格。通过在护土单元格的表面层设置植被层,植被层覆盖在砂砾层上,植被层与砂砾层之间均设置有防护网,防护网的孔径小于砂砾层的砂砾外径;因此,在面对汛期内河道平面上升时,因为砂砾层无法从防护网内通过,因此,砂砾层的砂砾可以一定程度上堵住防护网的网孔,且由于植被层的覆盖,植物根系的交错,可以有效防止防护网内侧的水土流失。
[0016](2)同时,若干横向隔墙内均开设有第一导流通道,纵向隔墙内均开设有第二导流通道,若干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均与护土单元格内连通,若干第二导流通道的底端与排水通道连通,排水通道的出口位于河道内,在汛期降水量较大时,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可以协助排水,有效防止单元格内雨量冲刷过大所引起的护坡装置的水土流失,有效的降低了由坡顶向下的冲刷力刷造成的冲刷效果和成水土流失。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9]图中:1

基石层,2

黏土层,3

砂土层,4

砂砾层,5

植被层,6

横向隔墙,61

第一导流通道,7

纵向隔墙,71

第二导流通道,8

排水通道,9

护土单元格。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一:
[002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山区河道护坡治理结构,包括若干沿河道两岸坡面倾斜设置的纵向隔墙7和横向隔墙6,若干横向隔墙6与纵向隔墙7相互垂交错形成若干护土单元格9,护土单元格9的表面层为植被层5,植被层5覆盖在砂砾层4上,植被层5与砂砾层4之间均设置有防护网,防护网的孔径小于砂砾层4的砂砾外径,若干横向隔墙6内均开设有第一导流通道61,纵向隔墙7内均开设有第二导流通道71,若干第一导流通道61和第二导流通道71均与护土单元格9内连通,若干第二导流通道71的底端与排水通道8连通,排水通道8的出口位于河道内。
[002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护土单元格9的表面层设置植被层5,植被层5覆盖在砂砾层4上,植被层5与砂砾层4之间均设置有防护网,防护网的孔径小于砂砾层4的砂砾外径;因此,在面对汛期内河道平面上升时,因为砂砾层4内的砂砾无法从防护网内通过,因此,砂砾层4的砂砾可以一定程度上堵住防护网的网孔,且由于植被层5的覆盖,植物根系的交错,可以有效防止防护网内侧的水土流失。
[0023]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若干横向隔墙6内均开设有第一导流通道61,纵向隔墙7内均开设有第二导流通道71,若干第一导流通道61和第二导流通道71均与护土单元格9内连通,若干第二导流通道71的底端与排水通道8连通,排水通道8的出口位于河道内,在汛期降水量较大时,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可以协助排水,雨水汇聚到底部的排水通道8内,再从排水通道8的出口排除到河道内,有效防止单元格9内雨量冲刷过大所引起的护坡装置的水土流失,有效的降低了由坡顶向下的冲刷力刷造成的冲刷效果和成水土
流失。
[0024]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导流通道61与第二导流通道71与防护单元格9的连接口位于防护网之外,即防护网将砂砾层4与连接口隔离开,防止防护网内侧的水土从连接口进入到第一导流通道61或第二导流通道71,从而引起水土流失。
[0025]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砂砾层4覆盖在砂土层3之上,植被层5上的植物根茎穿过防护网扎根于砂土层3内,具体的,砂砾层4较大的砂砾和砂土层3的砂土相互混合,较大的砂砾主要为小型鹅卵石组成,较大的砂砾可以有效阻止砂土的流失;同时,砂土层3覆盖在黏土层2之上,黏土与砂土相互混合可以有效将砂土粘接在一起,降低了砂土的流动性,且黏土层2的蓄水能力更强,同时为植被层5的植被提供了水源;黏土层2之下为基石层1,基石层1、纵向隔墙7和横向隔墙6均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纵向隔墙7和横向隔墙6设置在原始河岸内,基石层1用于隔绝原始河岸,防止原始河岸的水土流失,有效的控制河岸的水土流失现象。
[0026]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植被层5选用香根草、苎麻或者沙棘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区河道护坡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沿河道两岸坡面倾斜设置的纵向隔墙(7)和横向隔墙(6),若干所述横向隔墙(6)与纵向隔墙(7)相互垂交错形成若干护土单元格(9),所述护土单元格(9)的表面层为植被层(5),所述植被层(5)覆盖在砂砾层(4)上,所述植被层(5)与砂砾层(4)之间均设置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孔径小于砂砾层(4)的砂砾外径,若干所述横向隔墙(6)内均开设有第一导流通道(61),所述纵向隔墙(7)内均开设有第二导流通道(71),若干所述第一导流通道(61)和第二导流通道(71)均与护土单元格(9)内连通,若干所述第二导流通道(71)的底端与排水通道(8)连通,所述排水通道(8)的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四海黄启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志桓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