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特种车辆的分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794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特种车辆的分动器,包括用于安装输入法兰的第一轴、用于安装后桥输出法兰的第二轴、与第一轴传动连接的第三轴、与第三轴传动连接的第四轴、用于安装前桥输出法兰的第五轴、用于过渡连接的第六轴,第三轴前端设置有双向润滑泵,第四轴上设置有差速器,差速器与第三轴传动连接,第五轴与差速器的前输出端连接,第六轴与差速器的后输出端连接,且第二轴和第六轴均与第三轴传动连接,双向润滑泵分别与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第五轴及第六轴的轴承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分动器能够减小整车传动轴夹角,且预留整车下部空间,方便现有车辆特种装置布置,通过定量润滑系统改善分动器润滑效果,实现精确润滑。滑。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特种车辆的分动器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传动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特种车辆的分动器。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底盘设计中,特种多轴驱动车辆上一般装有分动器,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分配到各驱动桥,用于克服车辆在不良路面和无路地区较大的行驶阻力。
[0003]现有的分动器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横向布置,横向分动器结构为:分动器前端一侧为输入轴,其直接与变速器输出轴相连,其后端为后桥输出轴,其通过万向传动装置与后桥相连,分动器前端另一侧为前桥输出轴,其通过万向传动装置与前桥相连,由于其内部结构限制,该分动器尺寸偏小,传递扭矩小,通常用于乘用车领域,另外一种为纵向布置,由于其输出轴均在箱体下部,造成后传动轴夹角过大,且传动轴占用、分割整车下部空间,导致整体式扫雪滚刷、清洗架、特种工具箱等特种装置无法布置,特种装置在车辆两侧布置后,造成整车成本高、结构复杂、管路混乱,另外还造成车辆往复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另一变形结构的纵向分动器存在两个缺陷,其一,若不布置差速器,则前后桥无法实现轴间差速器差速,会加速轮胎磨损,降低整车燃油效率,其二,行星式差速器布置在中间轴的结构会造成输入轴、输出轴旋向不同,给整车布置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此同时,目前分动器的润滑方式无法控制各部件润滑量,润滑效果不佳,同时不必要的齿轮搅油还会增加功率损耗,造成发热、噪声等现象,并且在箱体上设置接油板、导油槽,或者在箱体壁上铸造、加工内部油道对箱体铸造、加工要求较高,零件成品率低,零件的质量、成本不易控制。
[0004]因此,如何优化特种车辆分动器结构以及分动器润滑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特种车辆的分动器,解决了特种车辆多驱布置时传动轴布置夹角过大、占用整车空间,整体式特种装置无法布置问题,同时改善分动器的润滑效果,实现精确润滑,达到减小系统发热,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目的。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特种车辆的分动器,包括用于安装输入法兰的第一轴、用于安装后桥输出法兰的第二轴、与所述第一轴传动连接的第三轴、与所述第三轴传动连接的第四轴、用于安装前桥输出法兰的第五轴、用于过渡连接的第六轴,所述第三轴前端设置有双向润滑泵,所述第四轴上设置有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与所述第三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五轴与所述差速器的前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轴与所述差速器的后输出端连接,且所述第二轴和所述第六轴均与所述第三轴传动连接,所述双向润滑泵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二轴、所述第三轴、所述第四轴、所述第五轴及所述第六轴的轴承连通。
[0007]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双向润滑泵连通的外吸油管和内吸油管。
[0008]优选地,所述内吸油管上设有吸油滤。
[0009]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双向润滑泵连通的出油管及与所述出油管连通的喷油管。
[0010]优选地,所述出油管上设有前分油阀,所述喷油管上设有后分油阀。
[0011]优选地,所述差速器为锥齿轮差速器或行星式差速器。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串联排列设置。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三轴上排列有两个齿轮,任一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三轴之间设置有轴承。
[0014]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双向润滑泵的出油口连通的冷却器进油管,所述冷却器进油管与冷却器连通,且所述冷却器上设有冷却器出油管,所述冷却器出油管与所述前分油阀连通。
[0015]优选地,还包括并联设置于所述冷却器进油管和所述冷却器出油管上的温控阀。
[0016]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特种车辆的分动器,包括用于安装输入法兰的第一轴、用于安装后桥输出法兰的第二轴、与第一轴传动连接的第三轴、与第三轴传动连接的第四轴、用于安装前桥输出法兰的第五轴、用于过渡连接的第六轴,第三轴前端设置有双向润滑泵,第四轴上设置有差速器,差速器与第三轴传动连接,第五轴与差速器的前输出端连接,第六轴与差速器的后输出端连接,且第二轴和第六轴均与第三轴传动连接,双向润滑泵分别与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第五轴及第六轴的轴承连通。变速器通过输入法兰将动力传递到第一轴并带动第一轴转动,第一轴将动力传递到第三轴带动第三轴旋转,第三轴带动差速器进行工作,差速器前输出端将动力传递到第五轴,第五轴通过前桥驱动法兰将动力传递到前驱动桥以带动车轮转动,同时,差速器后输出端将动力传递到第六轴,第六轴将动力通过第三轴齿轮传递到第二轴并带动第二轴转动,第二轴通过后桥驱动法兰将动力传递到后驱动桥带动车轮转动,从而达到驱动车辆的目的,差速器则起到了调节变速器输出动力的目的,使车辆适应不同路况的行驶,与此同时,第三轴带动双向润滑泵工作,双向润滑泵则对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第五轴及第六轴的轴承进行润滑,以确保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第五轴及第六轴的轴承正常工作,通过三级或三级以上齿轮减速结构,提高第二轴输出位置,使本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小传动轴的夹角,同时在整车下部留出大量空间,方便现有车辆整体式特种装置布置,另外,通过定量润滑系统改善分动器的润滑效果,实现精确润滑,达到减小系统发热,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0020]图3为图1所示差速器为锥齿式的传动系统简图;
[0021]图4为图1所示差速器为行星式的传动系统简图;
[0022]图5为图1所示整体结构的循环油路图;
[0023]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0024]图7为图1所示整体结构的齿轮润滑油路图;
[0025]图8为图1所示整体结构的轴承润滑油路图;
[0026]图9为图1所示整体结构的冷却润滑油路图。
[0027]其中,图1

图9中:
[0028]输入法兰—1,前分油阀—2,出油管—3,双向润滑泵—4,前桥输出法兰—5,油温传感器—6,后分油阀—7,后桥输出法兰—8,呼吸器—9,速度传感器—10,外吸油管—11,差速锁指示开关—12,差速锁—13,气源接口—14,吸油滤—15,内吸油管—16,喷油管—17,第一轴承润滑管—18,第二轴承润滑管—19,第三轴承润滑管—20,第四轴承润滑管—21,第五轴承润滑管—22,第六轴承润滑管—23,第七轴承润滑管—24,第八轴承润滑管—25,冷却器进油管—26,冷却器—27,冷却器出油管—28,温控阀—29,第一传动齿轮—Z1,第二传动齿轮—Z2,第三传动齿轮—Z3,第四传动齿轮—Z4,第五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特种车辆的分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输入法兰的第一轴、用于安装后桥输出法兰的第二轴、与所述第一轴传动连接的第三轴、与所述第三轴传动连接的第四轴、用于安装前桥输出法兰的第五轴、用于过渡连接的第六轴,所述第三轴前端设置有双向润滑泵,所述第四轴上设置有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与所述第三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五轴与所述差速器的前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轴与所述差速器的后输出端连接,且所述第二轴和所述第六轴均与所述第三轴传动连接,所述双向润滑泵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二轴、所述第三轴、所述第四轴、所述第五轴及所述第六轴的轴承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特种车辆的分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双向润滑泵连通的外吸油管和内吸油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特种车辆的分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吸油管上设有吸油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特种车辆的分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双向润滑泵连通的出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洋吉鹏刘东洋郭志丽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雷斯达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