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专用减震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781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专用减震杆结构,涉及摩托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套筒和插轴,所述插轴的下端处于套筒的内部,所述套筒的下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环,所述插轴的上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环,所述套筒与插轴上套设有外置弹簧,所述套筒的内部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外置弹簧、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一活塞、连接轴、第二活塞和内置弹簧之间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双重缓冲减震的功能,增加了该减震杆结构的减震效果,且通过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导液腔之间的配合使用,在缓震的同时能够将润滑油挤入至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防止长时间使用出现生锈,增加了该减震杆结构的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专用减震杆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零部件
,具体是一种摩托车专用减震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摩托车分为街车,公路赛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巡航车,旅行车等。但是不论什么类型的摩托车都会装配有减震杆结构,其主要用于吸收车轮遇到凹凸路面所引起的震动,使乘坐舒适。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多数摩托车减震杆结构内部的活塞长时间使用后易出现生锈,导致减震杆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专用减震杆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摩托车专用减震杆结构,包括套筒和插轴,所述插轴的下端处于套筒的内部,所述套筒的下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环,所述插轴的上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环,所述套筒与插轴上套设有外置弹簧,所述套筒的内部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设置有连接轴,所述第二活塞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置弹簧,所述套筒的两侧内壁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之间设置有导液腔,所述套筒处于第二活塞下方的内部填充有润滑油,所述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件,所述第一承载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插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二承载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固定环用于与摩托车前轮轴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用于与摩托车车头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筒与插轴相适配。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筒和插轴与外置弹簧均相适配,所述外置弹簧的上端与第二圆环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外置弹簧的下端与第一圆环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轴的下端与第一活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内置弹簧的下端与套筒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与套筒的内壁均相适配。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通过导液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底部内壁与套筒的底部内壁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底部内壁与第二活塞的顶部处于同一高度。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外置弹簧、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一活塞、连接轴、第二活塞和内置弹簧之间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双重缓冲减震的功能,增加了该减震杆结构的减震效果,且通过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导液腔之间的配合使用,在缓震的同时能够将润滑油挤入至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防止长时间使用出现生锈,增加了该减震杆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摩托车专用减震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一种摩托车专用减震杆结构中主视图的剖面图。
[0015]图3为一种摩托车专用减震杆结构中A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记:1、套筒;2、插轴;3、外置弹簧;4、第一圆环;5、第二圆环;6、第一承载件;7、第一固定环;8、第二承载件;9、第二固定环;10、第一活塞;11、连接轴;12、第二活塞;13、内置弹簧;14、第一连接孔;15、第二连接孔;16、导液腔;17、润滑油。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摩托车专用减震杆结构,包括套筒1和插轴2,插轴2的下端处于套筒1的内部,套筒1与插轴2相适配,套筒1的下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环4,插轴2的上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环5,套筒1与插轴2上套设有外置弹簧3,套筒1和插轴2与外置弹簧3均相适配,外置弹簧3的上端与第二圆环5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外置弹簧3的下端与第一圆环4的顶部固定连接,套筒1的内部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塞10和第二活塞12,第一活塞10与第二活塞12之间设置有连接轴11,第二活塞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置弹簧13,插轴2的下端与第一活塞10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活塞10与第二活塞12通过连接轴11连接,内置弹簧13的下端与套筒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活塞10和第二活塞12与套筒1的内壁均相适配,套筒1的两侧内壁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4和第二连接孔15,第一连接孔14与第二连接孔15之间设置有导液腔16,第一连接孔14与第二连接孔15通过导液腔16连通,第二连接孔15的底部内壁与套筒1的底部内壁处于同一高度,第一连接孔14的底部内壁与第二活塞12的顶部处于同一高度,套筒1处于第二活塞12下方的内部填充有润滑油17,套筒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件6,第一承载件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7,插轴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承载件8,第二承载件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9,第一固定环7用于与摩托车前轮轴连接,第二固定环9用于与摩托车车头连接。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过程中,当摩托车出现颠簸时会对插轴2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此时插轴2带动第二圆环5挤压外置弹簧3,起到了一定的缓冲减震的作用,与此同时插轴2通过连接轴11带动第一活塞10和第二活塞12向下挤压内置弹簧13,进一步起到了缓冲减震的作用,即可实现双重缓冲减震的功能,增加了该减震杆结构的减震效果,且在第一活塞10和第二活塞12向下移动时,第二活塞12将润滑油17从第二连接孔15和导液腔
16挤入至第一连接孔14,然后润滑油进入第一活塞10与第二活塞12之间,对第一活塞10与第二活塞12进行润滑,防止长时间使用出现生锈,增加了该减震杆结构的使用寿命。
[002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专用减震杆结构,包括套筒(1)和插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轴(2)的下端处于套筒(1)的内部,所述套筒(1)的下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环(4),所述插轴(2)的上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环(5),所述套筒(1)与插轴(2)上套设有外置弹簧(3),所述套筒(1)的内部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塞(10)和第二活塞(12),所述第一活塞(10)与第二活塞(12)之间设置有连接轴(11),所述第二活塞(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置弹簧(13),所述套筒(1)的两侧内壁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4)和第二连接孔(15),所述第一连接孔(14)与第二连接孔(15)之间设置有导液腔(16),所述套筒(1)处于第二活塞(12)下方的内部填充有润滑油(17),所述套筒(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件(6),所述第一承载件(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7),所述插轴(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承载件(8),所述第二承载件(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专用减震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7)用于与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巨定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欧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