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通信运检作业智能防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7708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通信运检作业智能防误方法,包括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人脸图像识别,验证作业人员的正确性;作业中:对作业区域进行图像采集,验证作业目标的正确性;完成作业目标确认后,对作业区域的特征内容进行识别;作业后:录入电子作业表单;将录入作业表单与表单模板数据进行匹配;匹配完成后,上传作业表单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深入通信运检作业的整个工作流程,引入图像识别应用技术。一方面通过图像识别进行客观判别,减少通信人员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提高可靠性和效率;另一方面还是科通图像识别对需要记录的数据进行快速识别记录,提高数据录入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通信运检作业智能防误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防误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通信运检作业智能防误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通信运检作业防误的工作中,电网行业对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展较多。但是目前这种研究方向主要都是聚焦在硬件类的防误装置上,对于现场运检作业,尤其是对于通信系统/设备集成程度高、操作复杂的通信运检作业中的防误研究却相对较少。但是目前的通信运检作业中,一般只能通过纸质作业操作程序表进行肉眼核对以及手动数据填写、设置安全监护专员进行现场监管核对等方式进行防误控制,由于主要是以人工判断的方式,存在作业中主观判断成分较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通信运检作业智能防误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网行业的通信运检作业中防误性不够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通信运检作业智能防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一、作业前:
[0007]对作业人员进行人脸图像识别,验证作业人员的正确性;
[0008]二、作业中:
[0009]对作业区域进行图像采集,验证作业目标的正确性;
[0010]完成作业目标确认后,对作业区域的特征内容进行识别;
[0011]三、作业后:
[0012]录入电子作业表单;
[0013]将录入作业表单与表单模板数据进行匹配;
[0014]匹配完成后,上传作业表单数据。
[0015]进一步的,所述对作业人员进行人脸图像识别,验证作业人员的正确性具体包括:
[0016]利用手持移动端获取作业人员人脸图像;
[0017]将人脸图像上传边缘服务器,提取人脸图像的特征数据;
[0018]将特征数据与已登记作业人员的特征模板数据进行相似度匹配;
[0019]当相似度达到设定阈值,则人脸匹配成功,作业人员符合。
[0020]进一步的,所述对作业区域进行图像采集,验证作业目标的正确性具体包括:
[0021]作业人员穿戴AR眼镜,移动至制定作业区域;
[0022]利用AR眼镜获取作业区域的图像数据;
[0023]将作业区域的图像数据上传至现场边缘服务器进行作业目标的特征匹配;
[0024]若匹配成功,作业目标正确,则继续作业;若匹配不成功,则重新对作业目标进行验证。
[0025]进一步的,所述对作业区域的特征内容进行识别具体包括对作业人员手部所在位置进行识别和对AR眼睛上指定位置指示灯的颜色情况进行识别。
[0026]进一步的,所述利用手持移动端获取作业人员人脸图像具体包括:
[0027]将手持移动终端连接现场边缘服务器无线网络,并开启应用程序;
[0028]登录作业人员账号,记录当前登录人员ID;
[0029]进行人员核对,利用手持移动终端的摄像头获取作业人员人脸图像。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1]本专利技术通过深入通信运检作业的整个工作流程,引入图像识别应用技术,将创新前沿技术在电力通信运检领域落地应用。一方面通过图像识别进行客观判别,减少通信人员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提高可靠性和效率;另一方面还是科通图像识别对需要记录的数据进行快速识别记录,提高数据录入效率。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3]图1为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通信运检作业智能防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4]图2为作业过程中的识别流程示意图;
[0035]图3为作业完成后的OCR识别处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38]本专利技术主要包含使用两个设备进行图像数据/视频数据采集,作为图像识别的输入端。在本实施中以AR眼镜设备和手持移动终端设备为例,结合方案本身,对本申请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0039]根据历史工作经验,将通信运检作业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在这三个阶段中,图像识别的主要用处也有所区分。
[0040]请参照图1

图3,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通信运检作业智能防误方法的进行详细描述:
[0041]一、作业前:
[0042]在作业前,首先开展人员核对,人员核对主要是通过使用手持移动终端,对人员进行拍照验证,确认该作业操作人员为实际任务分配人员。作业前,前述内容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0043]在手持移动终端连接上现场边缘服务器WIFI的情况下,开启应用程序;
[0044]使用作业人员的账号进行登录,此时数据会记录当前登录人员ID;
[0045]作业人员登录软件后,选择执行任务,在开始任务前,会提示需要进行人员核对,同时开始打开手持终端终端前置摄像头;
[0046]作业人员点击拍照按钮进行拍照,拍照完成,图像数据会通过WIFI传输到现场边缘服务器进行图像识别,提取的人脸图像的特征数据;
[0047]在现场边缘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已经内置了图像识别算法以及所有系统中登记过的作业人员的特征模板数据;
[0048]当识别完成后提取的特征数据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特征模板进行搜索匹配,通过设定一个阈值,当相似度超过这一阈值,则把匹配得到的结果输出(人脸识别就是将待识别的人脸特征与已登记的人脸特征模板进行比较,根据相似程度对人脸的身份信息进行判断)返回人员识别结果数据;
[0049]将识别结果与该作业内容下指定人员进行比对,确定是否符合,如果符合则发出确认反馈。此时手持移动端软件收到确认反馈后,便允许作业人员进入作业操作界面。
[0050]二、作业中
[0051]在作业过程中,人员头戴AR眼睛设备会实时获取当前人员第一视角视频数据,当作业人员到达指定作业区域后,系统会提示作业前先对作业目标进行确认,此时作业人员只需要在A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通信运检作业智能防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人脸图像识别,验证作业人员的正确性;二、作业中:对作业区域进行图像采集,验证作业目标的正确性;完成作业目标确认后,对作业区域的特征内容进行识别;三、作业后:录入电子作业表单;将录入作业表单与表单模板数据进行匹配;匹配完成后,上传作业表单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通信运检作业智能防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作业人员进行人脸图像识别,验证作业人员的正确性具体包括:利用手持移动端获取作业人员人脸图像;将人脸图像上传边缘服务器,提取人脸图像的特征数据;将特征数据与已登记作业人员的特征模板数据进行相似度匹配;当相似度达到设定阈值,则人脸匹配成功,作业人员符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通信运检作业智能防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志平陈志君徐德林李雪艳邓章凤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崇左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