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矿区护坡生态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736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生态矿区护坡生态修复结构,所述生态修复结构的实现方式为在矿区护坡上铺设一层防护网,为适应矿区护坡的不平整性,该生态修复结构的防护网通过模块化设计,并将模块铰接,使其能够应对各种凹凸的矿区坡体;所述生态矿区护坡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固定桩、尼龙网、模块化固定链、引水槽、铰链连接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矿区护坡上铺设一层防护网,利用防护网可以有效减少土体在雨水的作用下渗入岩石层的数量,减少了水土流失,通过模块化设计使其能够应对各种凹凸的矿区坡体,并且在土体中预先埋置了有一定透水性的材料作为引水装置,在进一步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还保证了植被的水资源的供应。还保证了植被的水资源的供应。还保证了植被的水资源的供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矿区护坡生态修复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生态矿区护坡生态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每年开采矿石总量达到93亿吨,在我国矿区的开挖方式一般选择露天开挖,这是一种相对安全和经济的开挖方式,但是矿石开采结束后,就会遗留下面积巨大的矿坑,我国矿业废弃地面积大、种类复杂,目前大量矿业废弃地尚未修复,导致大面积区域的岩石裸露在外,这部分矿坑无法生长作物,同时矿坑自我进行生态恢复的速度由十分缓慢,故对于加速生态矿区护坡生态的修复就十分重要。
[0003]但是目前的矿区护坡,在对矿区护坡生态修复时,由于矿区护坡的土壤少,且易流失,无法直接在矿区护坡上种植绿植,同时现有的生态矿区护坡生态修复结构的结果方案,无论是现浇护坡还是预制的组合拼装而成的护坡都具有一定的缺陷,现浇护坡施工速度慢、施工难度大,而组合拼装而成的护坡不能适用于不同种坡度或地形的矿坑,先急需一种可适用于不同种坡度或地形和方便种植绿植的防护结构。
[0004]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0005]1、原有的现浇护坡施工速度慢、施工难度大。
[0006]2、原有的现浇护坡不经济。
[0007]3、组合拼装而成的护坡不能适用于不同种坡度或地形的矿坑。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矿区护坡生态修复结构。
[0009]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态矿区护坡生态修复结构通过在矿区护坡上铺设一层防护网,所述防护网通过模块化设计,并将模块铰接,使其能够应对各种凹凸的矿区坡体;
[0010]所述修复结构包括:固定桩、尼龙网、模块化固定链、引水槽和铰链连接器;所述尼龙网设置有通过模块化固定链连接的若干个,所述模块化固定链中间通过铰链连接器连接,所述引水槽布设在模块化固定链之间;
[0011]所述模块化固定链为由若干单独小块组成的一种链式结构,所述模块化固定链外侧连接有边坡监测模块;
[0012]所述边坡监测模块包括:
[0013]定位单元,用于通过定位器对所处监测点进行位置定位;
[0014]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通过多个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对边坡的状态数据进行检测,所述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包括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0015]数据处理单元,用于通过处理器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
[0016]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对处理后的边坡数据进行本地存储;
[0017]数据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器对采集信号传递到远程监控中心。
[0018]进一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对不同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分别处理,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0019]根据接收的同类型的检测数据构建曲线图;
[0020]将相邻时间点采集的相同大小的数据确定为有效波形数据;
[0021]对曲线图中的的有效波形数据进行去重,确定各个有效波形数据的采集时间;
[0022]确定时序上所有两两相邻的有效波形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得到完整的变化波形数据。
[0023]进一步,所述远程监控中心根据采集的边坡数据对对应监测点的边坡状态进行评价,具体包括:
[0024]获取边坡数据对应的各类监测方式的权重;
[0025]获取各类监测方式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
[0026]获取各类监测方式的各二级指标的指标参数的评分;
[0027]根据各监测方法所对应的一级指标的权重、二级指标的权重、以及二级指标的指标参数的评分,计算获得各类监测方式的综合得分;
[0028]根据各类监测方法的权重和各类监测方式的综合得分,计算对应监测点边坡的综合得分。
[0029]进一步,所述远程监控中心根据不同的监测点的定位单元采集的位置信息,获得构建的边坡监测点坐标数据;将经过处理后的监测点信息与对应的边坡监测点坐标进行打包存储。
[0030]进一步,所述固定桩为由混凝土现浇的混凝土桩,直接插入土中固定,并在混凝土桩的四面设置四个连接环。
[0031]进一步,所述尼龙网在底层铺设,铺设在岩石层与土层之间。
[0032]进一步,所述引水槽为透水的材料制成,用于在引水的同时起到灌溉作用。
[0033]进一步,所述铰链连接器为不锈钢制成的一种环状连接器。
[0034]进一步,所述尼龙网为聚乙烯网。
[0035]进一步,所述模块化固定链结构通过铰链连接器进行连接,根据边坡实际地表特征进行任意形状铺设。
[0036]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003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态矿区护坡生态修复结构通过在矿区护坡上铺设一层防护网,利用防护网可以有效减少土体在雨水的作用下渗入岩石层的数量,减少了水土流失。同时,为适应矿区护坡的不平整性,该生态修复结构的防护网通过模块化设计,并将模块铰接,使其能够应对各种凹凸的矿区坡体。并且在土体中预先埋置了有一定透水性的材料作为引水装置,在进一步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还保证了植被的水资源的供应。
[0038]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边坡监测模块可以对生态矿区护坡生态修复结构所处位置的边坡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便于及时发现边坡的状态变化,提高生态矿区护坡生态修复结构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00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态矿区护坡生态修复结构的剖面图。
[004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钻护坡模块化俯视图。
[004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铰接连接图。
[0043]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0044]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远程监控中心根据采集的边坡数据对对应监测点的边坡状态进行评价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46]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态矿区护坡生态修复结构的实现方式在矿区护坡上铺设一层防护网,该防护网由尼龙材料制成,为适应矿区护坡的不平整性,该生态修复结构的防护网通过模块化设计,并且可以在工厂中提前生产好,再运输到施工现场,最后由工人将其组装起来,而模块化的防护结构将采用铰接的形式,由于铰接具有多自由度,故可使其能够应对各种凹凸的矿区坡体。
[004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生态矿区护坡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固定桩1、尼龙网2、模块化固定链3、引水槽4、铰链连接器5。
[004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矿区护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矿区护坡生态修复结构通过在矿区护坡上铺设一层防护网,所述防护网通过模块化设计,并将模块铰接,使其能够应对各种凹凸的矿区坡体;所述修复结构包括:固定桩、尼龙网、模块化固定链、引水槽和铰链连接器;所述尼龙网设置有通过模块化固定链连接的若干个,所述模块化固定链中间通过铰链连接器连接,所述引水槽布设在模块化固定链之间;所述模块化固定链为由若干单独小块组成的一种链式结构,所述模块化固定链外侧连接有边坡监测模块;所述边坡监测模块包括:定位单元,用于通过定位器对所处监测点进行位置定位;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通过多个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对边坡的状态数据进行检测,所述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包括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用于通过处理器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对处理后的边坡数据进行本地存储;数据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器对采集信号传递到远程监控中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矿区护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对不同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分别处理,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根据接收的同类型的检测数据构建曲线图;将相邻时间点采集的相同大小的数据确定为有效波形数据;对曲线图中的的有效波形数据进行去重,确定各个有效波形数据的采集时间;确定时序上所有两两相邻的有效波形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得到完整的变化波形数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矿区护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监控中心根据采集的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奎毋远召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地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