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桨叶拉杆间隙调整方法及调整工装技术

技术编号:321734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32
一种直升机桨叶拉杆间隙调整方法及调整工装,属于直升机检修技术领域,其中,调整方法包括故障排除确定引起故障的主要装配零件、进行不同零件尺寸的桨叶拉杆的间隙调整和检测实验、重新标定引起桨叶拉杆故障的主要装配零件的尺寸范围、及对不符合要求的零件进行表面处理四个步骤;调整工装包括底板,底板的两端分别设有滑槽和固定轴组件,滑槽内设有滑动轴,桨叶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滑动轴和固定轴组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模拟机上工作环境,直接在地面进行间隙测量,减少工序反复,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可确定引起桨叶拉杆故障的主要因素为球轴承,并确定球轴承的选配标准,提高桨叶拉杆的一次装配合格率,有效保证桨叶拉杆故障的排除。除。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升机桨叶拉杆间隙调整方法及调整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直升机检修
,涉及直升机桨叶拉杆间隙调整,特别是涉及一种直升机桨叶拉杆间隙调整方法及调整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直升机桨叶拉杆用于连接自动倾斜器旋转盘与旋翼桨毂轴向关节变距摇臂,传递驾驶杆操作指令改变桨叶迎角,以满足直升机飞行操纵的需求。在桨叶拉杆使用过程中常出现间隙超差故障,造成部件振动变大、磨损加剧,影响直升机的正常操作和飞行品质。
[0003]现有桨叶拉杆调整技术对关键零件认知不够深刻,调整方法不够便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缺少桨叶拉杆工作环境模拟调整工装,需要将桨叶拉杆装机后才能检测;
[0005]2、关键零件的尺寸容限不够准确,装配后可能出现超差情况;
[0006]3、调整方法单一,缺少零件调整选配工艺方法。
[0007]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桨叶拉杆故障现象和产品结构及装配关系分析,查找出影响间隙超差的关键零件,设计桨叶拉杆工作环境模拟调整工装,进行多组次装配数据采集对比,确定零件尺寸容限及处理、调整方法,保障桨叶拉杆间隙合格。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升机桨叶拉杆间隙调整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桨叶拉杆调整方法单一、关键零件容限准确性差,装配后可能出现超差情况的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直升机桨叶拉杆间隙调整工装,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桨叶拉杆工作环境模拟调整工装,需要将桨叶拉杆装机后才能进行检测的技术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升机桨叶拉杆间隙调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一、对桨叶拉杆进行故障排除,确定引起桨叶拉杆故障的主要装配零件;
[0011]步骤二、基于步骤一确定的引起桨叶拉杆故障的主要装配零件,进行不同零件尺寸的桨叶拉杆的装配,并开展多组次桨叶拉杆间隙调整和检测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0012]步骤三、根据步骤二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重新标定引起桨叶拉杆故障的主要装配零件的尺寸范围,提高一次装配合格率;
[0013]步骤四、对一次装配合格率不符合要求的引起桨叶拉杆故障的主要装配零件进行表面处理,使其满足使用需求。
[0014]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一中,对桨叶拉杆进行故障排除的方法为:采用测量统计故障件各零件尺寸及配合尺寸,调整更换零件和更换装配力矩的方法进行装配试验,逐项验证排出后确定引起故障的主要装配零件。
[0015]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二中,利用间隙调整工装进行桨叶拉杆间隙
调整和检测试验。
[0016]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四中,对引起桨叶拉杆故障的主要装配零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为:对装配零件进行表面镀铜处理。
[0017]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装配零件表面镀铜处理后镀铜层的单边厚度在0.01~0.015mm之间。
[0018]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表面处理后的装配零件进行桨叶拉杆装配后过盈量大于0.02mm,则对装配零件的镀铜层进行打磨抛光处理。
[0019]一种直升机桨叶拉杆间隙调整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滑槽,底板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轴组件,所述滑槽内设有可沿滑槽长度方向进行左右移动的滑动轴,所述滑动轴上套设有滑动块,桨叶拉杆的一端通过定位螺母固定于滑动轴上且桨叶拉杆位于定位螺母和滑动块之间,所述桨叶拉杆的另一端通过定位螺母固定于固定轴组件上。
[0020]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滑动块的下端套设有标尺圈。
[0021]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轴组件包括固定块,固定块的顶部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上开设有贯穿固定块且与斜面垂直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贯穿连接孔后与定位螺母配合对桨叶拉杆的端部进行固定。
[0022]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固定块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二通孔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固定轴的一端位于安装孔内,另一端依次贯穿安装孔、第二通孔及第一通孔后与定位螺母配合对桨叶拉杆的端部进行固定。
[0023]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直升机桨叶拉杆间隙调整方法及调整工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中,调整工装可模拟机上工作环境,避免在机上组装后再进行桨叶拉杆间隙测量,可直接在地面工作台上进行间隙测量,实现旋翼系统和操纵系统的快速调整,减少工序反复,提升工作效率。
[0025]2、本专利技术中,战伤抢修时,由于调整工装的便捷性,可提前对零件进行选配组套调整,满足外场机动修理和战伤抢修的需求。
[0026]3、本专利技术中,可确定引起桨叶拉杆故障的主要装配零件,并确定此零件的选配标准,从而提高桨叶拉杆的一次装配合格率,有效保证桨叶拉杆故障的排除,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7]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显示为定位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显示为滑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显示为滑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显示为标尺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显示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显示为固定轴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显示为固定轴组件与底板的连接示意图。
[0035]图9显示为固定块的立体图。
[0036]图10显示为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7]元件标号说明
[0038]1‑
定位螺母,2

滑动轴,2.1

底座,2.2

滑轴段,2.3

第二过渡段,2.4

第一螺纹轴段,2.5

第三过渡段,2.6

连接段,2.7

第二螺纹轴段,3

滑动块,3.1

第一圆柱段,3.2

第二圆柱段,3.3

连接槽,3.4

配合轴径段,3.5

第一过渡段,3.6

螺纹孔段,4

标尺圈,4.1

槽线,5

底板,5.1

滑槽,5.2

固定孔,5.3

第一销孔,6

固定轴,7

固定块,7.1

连接孔,7.11

第一通孔,7.12

第二通孔,7.2

安装孔,7.3

连接圆柱,7.4

第二销孔,8

销子。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桨叶拉杆间隙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桨叶拉杆进行故障排除,确定引起桨叶拉杆故障的主要装配零件;步骤二、基于步骤一确定的引起桨叶拉杆故障的主要装配零件,进行不同零件尺寸的桨叶拉杆的装配,并开展多组次桨叶拉杆间隙调整和检测实验,收集实验数据;步骤三、根据步骤二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重新标定引起桨叶拉杆故障的主要装配零件的尺寸范围,提高一次装配合格率;步骤四、对一次装配合格率不符合要求的引起桨叶拉杆故障的主要装配零件进行表面处理,使其满足使用需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桨叶拉杆间隙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对桨叶拉杆进行故障排除的方法为:采用测量统计故障件各零件尺寸及配合尺寸,调整更换零件和更换装配力矩的方法进行装配试验,逐项验证排出后确定引起故障的主要装配零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桨叶拉杆间隙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利用间隙调整工装进行桨叶拉杆间隙调整和检测试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桨叶拉杆间隙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对引起桨叶拉杆故障的主要装配零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为:对装配零件进行表面镀铜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升机桨叶拉杆间隙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零件表面镀铜处理后镀铜层的单边厚度在0.01~0.015mm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升机桨叶拉杆间隙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处理后的装配零件进行桨叶拉杆装配后过盈量大于0.02mm,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奕锋卓伟伟陈强孙欢欢张晶鑫曹永辉丁忠伟宋永巍唐驭傲罗太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国营锦江机器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