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隧后站施工地连墙围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7261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先隧后站施工地连墙围护结构,包括两个沿盾构隧道延伸方向设置在双线隧道外侧的地连墙和两个沿盾构隧道宽度方向设置在盾构断面且用于封闭两个地连墙的端头地连墙,地连墙和端头地连墙的交接位置处设置有水泥土回填体,地连墙和端头地连墙均包括多个地连墙骨架笼,相邻两个地连墙骨架笼通过王字接头连接,地连墙或端头地连墙的两端均通过王字接头与两端的接头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端头地连墙中采用玻璃纤维材料替换钢材,满足抗拉强度,盾构机在不大幅度调整刀具的情况下就可完成地连墙的切削顺利过站,端头墙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在后期基坑开挖过程中掌子面更加稳定,可降低涌水涌砂风险保证后浇环梁质量。险保证后浇环梁质量。险保证后浇环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先隧后站施工地连墙围护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端头地连墙围护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先隧后站施工地连墙围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用的先隧后站施工端头地连墙围护结构常采用素混凝土地连墙或者素混凝土咬合桩工艺。这种围护形式虽能满足盾构机正常掘进通过的要求但在盾构机通过后基坑开挖的过程中,素混凝土围护结构由于其中未加入柔性材料使得洞门与管片之间的缝隙极易出现渗水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掌子面坍塌。素混凝土围护结构中没有钢筋等一系列材料也会导致后浇洞门环梁施工困难。但加入钢筋后虽能满足围护结构稳定需要但盾构机在切削围护结构常常因为扭力不足使得刀具严重损坏并不能完全切断钢筋。应寻找一种代替钢材的柔性材料以满足围护结构稳定和保证盾构机正常切削过站。目前常规的坑底加固一般采用拌合20%的水泥浆液加固形式有抽条、裙边、满堂加固。在周边环境复杂,地下水位较高时,常规的坑底加固由于施工质量不能保、被动区加固范围小、不能形成完整的支撑体系等缺点而导致地连墙在开挖过程中变形大,地面沉降严重、坑内涌水涌砂等灾害的出现。
术内容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先隧后站施工地连墙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沿盾构隧道(15)延伸方向设置在双线隧道外侧的地连墙(7)和两个沿盾构隧道(15)宽度方向设置在盾构断面且用于封闭两个地连墙(7)的端头地连墙(71),地连墙(7)和端头地连墙(71)的交接位置处设置有水泥土回填体(8),地连墙(7)和端头地连墙(71)均包括多个地连墙骨架笼(701),相邻两个地连墙骨架笼(701)通过王字接头(10)连接,地连墙(7)或端头地连墙(71)的两端均通过王字接头(10)与两端的接头箱(1001)连接,防绕流铁皮(706)连接在王字接头(10)最外翼缘板的面板上,地连墙骨架笼(701)外侧设置有多道定位块(703),地连墙骨架笼(701)的一侧接头处通过多个横向主筋(702)与王字接头(10)连接,地连墙骨架笼(701)的另一侧设置适应于王字接头的双峰型接头筋(704),地连墙骨架笼(701)顶部设置有注浆孔(705),地连墙(7)中地连墙骨架笼(701)为地连墙钢筋笼,地连墙(7)中横向主筋(702)为钢筋(13),地连墙(7)中王字接头(10)为型钢接头(11);端头地连墙(71)包括钢制端头地连墙和设置在所述钢制端头地连墙内且位于隧道贯穿的位置的柔性端头地连墙,所述钢制端头地连墙结构与地连墙(7)结构一致,所述柔性端头地连墙中地连墙骨架笼(701)为地连墙玻璃纤维筋笼,所述柔性端头地连墙中横向主筋(702)为玻璃纤维筋(14),所述柔性端头地连墙中王字接头(10)为玻璃纤维接头(12)。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先隧后站施工地连墙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连墙(7)和端头地连墙(71)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多个三重管型的高压旋喷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辉阮永芬张云飞乔文件段武全吕岩潘继强蔡龙张虔闫明邱龙郭宇航李朝成丁仕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