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昆虫幼虫智能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717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昆虫幼虫智能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箱,所述培育箱内壁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垫块,所述垫块顶部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垫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培育框架,并且培育框架的底部设置有滤板,所述培育框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网罩,所述培育箱内壁的顶部设置有灯组,所述培育箱的右侧设置有换气扇,并且换气扇的出风口通过气管连通有加湿器,所述加湿器的顶部连通有导管,所述导管的顶端延伸至培育箱的内部,所述网罩的顶部设置有拉环,并且培育框架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挡块。该昆虫幼虫智能培育装置既能保证幼虫能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又通过网罩够将昆虫幼虫限制在培育框架内部,限制其活动范围方便取用。限制其活动范围方便取用。限制其活动范围方便取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昆虫幼虫智能培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昆虫幼虫培育
,具体为一种昆虫幼虫智能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中占了超过百分之五十,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昆虫种类繁多是生物实验研究中常用的实验研究对象。
[0003]昆虫一般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昆虫幼虫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不易培育,现有技术一般通过培养箱对昆虫幼虫进行培育,但是存在一些问题,列如;昆虫幼虫爬行能力较强,甚至能爬至容器外部,取用不方便,其次幼虫的排泄物和饲料混合在一起,导致其生长环境变差影响存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昆虫幼虫智能培育装置,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昆虫幼虫智能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箱,所述培育箱内壁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垫块,所述垫块顶部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垫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培育框架,并且培育框架的底部设置有滤板,所述培育框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网罩,所述培育箱内壁的顶部设置有灯组,所述培育箱的右侧设置有换气扇,并且换气扇的出风口通过气管连通有加湿器,所述加湿器的顶部连通有导管,所述导管的顶端延伸至培育箱的内部。
[0006]优选的:所述网罩的顶部设置有拉环,并且培育框架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挡块。
[0007]优选的:所述培育箱的左侧设置有电子温度计,所述电子温度计的探头贯穿且延伸至培育箱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培育箱的正面通过铰链铰接有箱门,并且箱门的正面设置有把手。
[0009]优选的:所述培育箱左侧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口,并且通风口的内部设置有遮网。
[0010]优选的:所述培育箱的底部固定有垫板,并且垫板的两侧均开设有抓槽。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昆虫幼虫智能培育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昆虫幼虫智能培育装置,通过垫块、凹槽以及滤板的设置,幼虫在滤板上进行培育,幼虫的排泄物以及分解的饲料小颗粒能够穿过滤板掉落至凹槽内部,既能保证幼虫能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0014](2)、该昆虫幼虫智能培育装置,通过换气扇对培育箱内部进行换气,保证培育箱内部的空气环境,并且换气扇鼓出的气流会经过加湿器然后才进入培育箱,确保空气中的含水量能够满足昆虫幼虫的生长需求。
[0015](3)、该昆虫幼虫智能培育装置,由于昆虫幼虫爬行能力较强,甚至能爬至容器外
部,而通过网罩的设置能够将昆虫幼虫限制在培育框架内部,限制其活动范围,方便取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图。
[0018]图中:1培育箱、2垫块、3凹槽、4培育框架、5滤板、6网罩、7灯组、8换气扇、9加湿器、10导管、11气管、12拉环、13挡块、14电子温度计、15箱门、16把手、17通风口、18遮网、19垫板、20抓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昆虫幼虫智能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箱1,培育箱1的正面通过铰链铰接有箱门15,并且箱门1的正面设置有把手16,培育箱1内壁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垫块2,垫块2顶部的中部开设有凹槽3,垫块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培育框架4,并且培育框架4的底部设置有滤板5,通过垫块2、凹槽3以及滤板5的设置,幼虫在滤板5上进行培育,幼虫的排泄物以及分解的饲料小颗粒能够穿过滤板5掉落至凹槽3内部,既能保证幼虫能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方便随时取用较为干净的幼虫,培育框架4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网罩6,网罩6的顶部设置有拉环12,并且培育框架4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挡块13,昆虫幼虫在培育过程中能够在容器内部爬行,甚至能能爬至容器外部,而通过网罩6的设置能够将昆虫幼虫限制在培育框架4内部,限制其活动范围,方便取用,培育箱1内壁的顶部设置有灯组7,培育箱1左侧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口17,并且通风口17的内部设置有遮网18。
[0021]培育箱1的右侧设置有换气扇8,并且换气扇8的出风口通过气管11连通有加湿器9,加湿器9的顶部连通有导管10,导管10的顶端延伸至培育箱1的内部,过程中通过换气扇8对培育箱1内部进行换气,保证培育箱1内部的空气环境,并且换气扇8鼓出的气流会经过加湿器9然后才进入培育箱,确保空气中的含水量能够满足昆虫幼虫的生长需求,培育箱1的左侧设置有电子温度计14,电子温度计14的探头贯穿且延伸至培育箱1的内部,通过电子温度计14可以实时监测培育箱1内部的温度,便于将温度控制在幼虫生长的最佳温度环境。
[0022]培育箱1的底部固定有垫板19,并且垫板19的两侧均开设有抓槽20,通过垫板19和抓槽20的设置,不仅能够在放置该装置时保护培育箱1的底部,并且抓槽的设置在需要移动该设备时能够提供一个较好的着力点,方便对其进行搬运。
[0023]具体使用时,首先在滤板5顶部添加饲料,再将昆虫幼虫置于培滤板5的顶部,然后盖上网罩6,关闭箱门即可开始培育,培育过程中通过换气扇8对培育箱1内部进行换气,保证培育箱1内部的空气环境,并且换气扇8鼓出的气流会经过加湿器9然后才进入培育箱,确保空气中的含水量能够满足昆虫幼虫的生长需求,同时通过电子温度计14可以实时监测培育箱1内部的温度,便于将温度控制在幼虫生长的最佳温度环境。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昆虫幼虫智能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箱(1)内壁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垫块(2),所述垫块(2)顶部的中部开设有凹槽(3),所述垫块(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培育框架(4),并且培育框架(4)的底部设置有滤板(5),所述培育框架(4)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网罩(6),所述培育箱(1)内壁的顶部设置有灯组(7),所述培育箱(1)的右侧设置有换气扇(8),并且换气扇(8)的出风口通过气管(11)连通有加湿器(9),所述加湿器(9)的顶部连通有导管(10),所述导管(10)的顶端延伸至培育箱(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幼虫智能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罩(6)的顶部设置有拉环(12),并且培育框架(4)顶部的两侧均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明刘树龙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