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质层和内电极层相互交叉的叠层结构电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6723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质层和内电极层相互交叉的叠层结构电容,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包括电容器本体和设置在电容器本体上端的引脚,电容器本体的底壁上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上端与限位框相连接,操作人员利用开关使得电动推杆推动限位框向上移动,直至移出外壳外,此时限位杆的另一端在导槽内滑动,较为稳定,并将电质层和内电极层交错叠层安装在限位框内进行使用,安装好后再次利用开关使得限位框缩回至外壳内,并将盖板利用螺栓固定安装在外壳上,即可完成对电容器本体的组装,当需要对内部元件取出时,取下盖板,利用电动推杆即可将限位框、电质层和内电极层推出,便于取出,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质层和内电极层相互交叉的叠层结构电容


[0001]本技术涉及电容器
,具体为一种电质层和内电极层相互交叉的叠层结构电容。

技术介绍

[0002]电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由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在中间夹一层不导电的绝缘介质构成。通常简称其容纳电荷的本领为电容,用字母C表示,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
[0003]现有的电容器结构在使用时。一般外部没有设置保护结构,直接裸露在环境中容易与其他物体产生碰撞,容易使表面出现损伤,且有的电容器不便将内置元件取出,使用效果不好。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质层和内电极层相互交叉的叠层结构电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质层和内电极层相互交叉的叠层结构电容,操作人员利用开关使得电动推杆推动限位框向上移动,直至移出外壳外,此时限位杆的另一端在导槽内滑动,较为稳定,并将电质层和内电极层交错叠层安装在限位框内进行使用,安装好后再次利用开关使得限位框缩回至外壳内,并将盖板利用螺栓固定安装在外壳上,即可完成对电容器本体的组装,当需要对内部元件取出时,取下盖板,利用电动推杆即可将限位框、电质层和内电极层推出,便于取出,操作简单,从而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质层和内电极层相互交叉的叠层结构电容,包括电容器本体和设置在电容器本体上端的引脚,所述电容器本体的外侧还设置有外护套;
[0007]所述外护套的表面均匀开设有散热孔,外护套的内壁上设置有滑块。
[0008]优选的,所述电容器本体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一侧的滑槽,外壳的上端安装有盖板。
[0009]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框,限位框的内部设置有电质层和内电极层,且电质层和内电极层交错叠层安装。
[0010]优选的,所述电容器本体的底壁上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上端与限位框相连接,电容器本体的内壁上开设有导槽。
[0011]优选的,所述外壳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抗干扰层、吸音层和真空层,吸音层为蜂窝状结构制成的构件。
[0012]优选的,所述限位框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另一端与导槽接触。
[0013]优选的,所述滑块与滑槽均设置有两组,且滑块与滑槽相匹配。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质层和内电极层相互交叉的叠层结构电容,电容器本体的底壁上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上端与限位框相连接,操作人员利用开关使得电动推杆推动限位框向上移动,直至移出外壳外,此时限位杆的另一端在导槽内滑动,较为稳定,并将电质层和内电极层交错叠层安装在限位框内进行使用,安装好后再次利用开关使得限位框缩回至外壳内,并将盖板利用螺栓固定安装在外壳上,即可完成对电容器本体的组装,当需要对内部元件取出时,取下盖板,利用电动推杆即可将限位框、电质层和内电极层推出,便于取出,操作简单。
[0016]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质层和内电极层相互交叉的叠层结构电容,外壳最外层设置有抗干扰层,且抗干扰层为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构件,能够对电容器本体进行电磁屏蔽,使得电容器本体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吸音层为蜂窝状结构制成的构件,通过吸音层和真空层的配合能够对噪音进行吸收,降噪效果好。
[0017]3、外护套的内壁上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滑槽均设置有两组,且滑块与滑槽相匹配,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将滑槽与滑块相互对准,能够使外护套滑动安装在电容器本体的外侧,在电容器本体与外物接触时有阻挡效果,进而能够对电容器本体进行防护,且通过在外护套表面设置的散热孔能够对电容器本体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电容器本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电容器本体;11、外壳;111、抗干扰层;112、吸音层;113、真空层;12、滑槽;13、盖板;14、限位框;141、限位杆;15、电质层;16、内电极层;17、电动推杆;18、导槽;2、引脚;3、外护套;31、散热孔;32、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一种电质层和内电极层相互交叉的叠层结构电容,包括电容器本体1和设置在电容器本体1上端的引脚2,电容器本体1的外侧还设置有外护套3;用于对电容器本体1进行保护。
[0025]请参阅图2,外护套3的表面均匀开设有散热孔31,外护套3的内壁上设置有滑块32,滑块32与滑槽12均设置有两组,且滑块32与滑槽12相匹配,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将滑槽12与滑块32相互对准,能够使外护套3滑动安装在电容器本体1的外侧,在电容器本体1与外物接触时有阻挡效果,进而能够对电容器本体1进行防护,且通过在外护套3表面设置的散热孔31能够对电容器本体1进行散热。
[0026]请参阅图2

4,电容器本体1包括外壳11和设置在外壳11一侧的滑槽12,外壳11的上端安装有盖板13;外壳1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框14,限位框14的内部设置有电质层15和内电极层16,且电质层15和内电极层16交错叠层安装;电容器本体1的底壁上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7,且电动推杆17的上端与限位框14相连接,电容器本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导槽18,限位框14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杆141,且限位杆141的另一端与导槽18接触,操作人员利用开关使得电动推杆17推动限位框14向上移动,直至移出外壳11外,此时限位杆141的另一端在导槽18内滑动,较为稳定,并将电质层15和内电极层16交错叠层安装在限位框14内进行使用,安装好后再次利用开关使得限位框14缩回至外壳11内,并将盖板13利用螺栓固定安装在外壳11上,即可完成对电容器本体1的组装,当需要对内部元件取出时,取下盖板13,利用电动推杆17即可将限位框14、电质层15和内电极层16推出,便于取出,操作简单。
[0027]外壳11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抗干扰层111、吸音层112和真空层113,抗干扰层111为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构件,能够对电容器本体1进行电磁屏蔽,使得电容器本体1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吸音层112为蜂窝状结构制成的构件,能够对噪音进行吸收,降噪效果好。
[0028]工作原理:操作人员利用开关使得电动推杆17推动限位框14向上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质层和内电极层相互交叉的叠层结构电容,包括电容器本体(1)和设置在电容器本体(1)上端的引脚(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本体(1)的外侧还设置有外护套(3);所述外护套(3)的表面均匀开设有散热孔(31),外护套(3)的内壁上设置有滑块(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质层和内电极层相互交叉的叠层结构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本体(1)包括外壳(11)和设置在外壳(11)一侧的滑槽(12),外壳(11)的上端安装有盖板(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质层和内电极层相互交叉的叠层结构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框(14),限位框(14)的内部设置有电质层(15)和内电极层(16),且电质层(15)和内电极层(16)交错叠层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质层和内电极层相互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锋曾小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宇天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