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韧性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6521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韧性针织面料,包括面料基层,所述面料基层的上方设有韧性层,所述韧性层的上方设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上方设有耐磨层,所述面料基层的下方设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的下方设有亲肤层,所述亲肤层的下方还设有吸湿层,所述韧性层包括径向韧性线和纬向韧性线,且韧性层由径向韧性线和纬向韧性线上下交替编织而成,该种高韧性针织面料通过设置的面料基层、韧性层、抗菌层、耐磨层、弹性层以及亲肤层构成高韧性的针织面料,利用面料基层两侧的韧性层以及弹性层,从而增强针织面料的韧性,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形变恢复能力,避免面料被拉伸后无法恢复。免面料被拉伸后无法恢复。免面料被拉伸后无法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韧性针织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高韧性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针织面料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的不同之处在于纱线在织物中的形态不同,针织分为纬编和经编,针织面料广泛应用与服装面料及里料、家纺等产品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0003]但现有的针织面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破损或者是撕裂的情况,继而使得物品不能正常使用,即现有的针织面料的韧性较低,抗撕拉效果差,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高韧性针织面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韧性针织面料,该种高韧性针织面料通过设置的面料基层、韧性层、抗菌层、耐磨层、弹性层以及亲肤层构成高韧性的针织面料,利用面料基层两侧的韧性层以及弹性层,从而增强针织面料的韧性,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形变恢复能力,避免面料被拉伸后无法恢复。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韧性针织面料,包括面料基层,所述面料基层的上方设有韧性层,所述韧性层的上方设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上方设有耐磨层,所述面料基层的下方设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的下方设有亲肤层,所述亲肤层的下方还设有吸湿层,所述韧性层包括径向韧性线和纬向韧性线,且韧性层由径向韧性线和纬向韧性线上下交替编织而成。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径向韧性线采用聚酰胺纤维和蚕丝纤维交织而成,所述纬向韧性线采用铜纤维和聚乙烯纤维交织而成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性层的厚度与韧性层的厚度一致,且弹性层由氨纶丝和纱线编织而成。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与抗菌层的厚度一致,且耐磨层采用聚酰胺纤维,所述抗菌层采用竹炭纤维和涤纶纤维编织而成。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面料基层与韧性层之间还设有加强线,且加强线均匀设有多组,多组所述加强线上通过束缚线与面料基层连接,且束缚线均匀设有多组。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种高韧性针织面料通过设置的面料基层、韧性层、抗菌层、耐磨层、弹性层以及亲肤层构成高韧性的针织面料,利用面料基层两侧的韧性层以及弹性层,从而增强针织面料的韧性,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形变恢复能力,避免面料被拉伸后无法恢复,再利用抗菌层以及耐磨层的设置,增强面料耐磨性能的同时,还具备较好的抗菌抑菌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面料基层与加强线连接立体示意图。
[0013]图3本技术实施例二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1、面料基层;2、韧性层;3、抗菌层;4、耐磨层;5、弹性层;6、亲肤层;7、吸湿层;8、径向韧性线;9、纬向韧性线; 10、加强线;11、束缚线;12、弹性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6]实施例一
[0017]根据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高韧性针织面料,包括面料基层1,所述面料基层1的上方设有韧性层2,所述韧性层2的上方设有抗菌层3,所述抗菌层3的上方设有耐磨层4,所述面料基层1的下方设有弹性层5,所述弹性层5的下方设有亲肤层6,所述亲肤层6的下方还设有吸湿层7,所述韧性层2包括径向韧性线8和纬向韧性线9,且韧性层2由径向韧性线8和纬向韧性线9上下交替编织而成,通过设置的面料基层1、韧性层2、抗菌层3、耐磨层4、弹性层5以及亲肤层6构成高韧性的针织面料,利用面料基层1两侧的韧性层2以及弹性层5,从而增强针织面料的韧性,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形变恢复能力,避免面料被拉伸后无法恢复。
[0018]所述径向韧性线8采用聚酰胺纤维和蚕丝纤维交织而成,所述纬向韧性线9采用铜纤维和聚乙烯纤维交织而成,即韧性层2是采用聚酰胺纤维、蚕丝纤维、铜纤维和聚乙烯纤维交织而成,有效提升了针织面料的韧性,使得针织面料在被拉扯方面,不容易破损。
[0019]所述弹性层5的厚度与韧性层2的厚度一致,且弹性层5由氨纶丝和纱线编织而成,而弹性层5的设置,其目的是当韧性层2受到拉力使,弹性层5也会跟随着发生形变,继而会分担部分韧性层2受到的力,且在外力移除后,弹性层5由于自身的性能,使得针织面料能够更快的恢复到原样。
[0020]所述耐磨层4的厚度与抗菌层3的厚度一致,且耐磨层4采用聚酰胺纤维,所述抗菌层3采用竹炭纤维和涤纶纤维编织而成,耐磨层4主要是用于提升针织面料表面的耐磨性能,而抗菌层3即起到了抗菌抑菌的效果。
[0021]所述面料基层1与韧性层2之间还设有加强线10,且加强线10 均匀设有多组,多组所述加强线10上通过束缚线11与面料基层1连接,且束缚线11均匀设有多组,加强线10以及束缚线11在附图1 中并未显示,通过设置的加强线10以及束缚线11,有效加强了针织面料的承载能力。
[0022]实施例二
[0023]根据图3所示,包括面料基层1,所述面料基层1的上方设有韧性层2,所述韧性层2的上方设有抗菌层3,所述抗菌层3的上方设有耐磨层4,所述面料基层1的下方设有弹性层5,所述弹性层5的下方设有亲肤层6,所述亲肤层6的下方还设有吸湿层7,所述耐磨层4与抗菌层3为一体式编织结构,所述韧性层2、面料基层1以及弹性层5一体式编织结构,采用一体式编织的方式无需胶水进行连接,使得各个层之间连接牢固,同时可以降低其厚度。
[0024]所述面料基层1上还设有弹性连接线12,所述弹性连接线12设有多组,且弹性连接线12呈波浪型设置,弹性连接线12的作用是将各个层之间进行连接,即加强各个层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针织面料的强度。
[00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韧性针织面料,包括面料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基层(1)的上方设有韧性层(2),所述韧性层(2)的上方设有抗菌层(3),所述抗菌层(3)的上方设有耐磨层(4),所述面料基层(1)的下方设有弹性层(5),所述弹性层(5)的下方设有亲肤层(6),所述亲肤层(6)的下方还设有吸湿层(7),所述韧性层(2)包括径向韧性线(8)和纬向韧性线(9),且韧性层(2)由径向韧性线(8)和纬向韧性线(9)上下交替编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性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韧性线(8)采用聚酰胺纤维和蚕丝纤维交织而成,所述纬向韧性线(9)采用铜纤维和聚乙烯纤维交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宝永
申请(专利权)人:高阳县玉麒麟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