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电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6475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井下电加热器,包括电缆仓、注气仓、加热仓、加热器单体、外壳程、中心注气管、端头,所述电缆仓设置在注气仓上方,加热仓设置在注气仓的下部,加热仓的底部设置端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便于大规模推广。通过加热器单体降低壳程流体的流通截面积,提高了流体的流动速度,降低了辐射传热在壳程传热中的占比,可有效降低电加热棒的壁面温度,提高井下电加热器的井下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双壳体结构,改变壳程空气的流动路径,极大地提高了加热器的加热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电加热器


[0001]本技术属于油气资源开发
,尤其涉及用于富油煤、油页岩、重油和稠油等非常规能源原位开采领域中使用的一种井下电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对富油煤、油页岩、重油和稠油等非常规能源进行原位开采往往需要进行原位加热,而上述非常规能源储层的导热系数较低,不适合采用热传导方式进行井下加热,而对流传热方式中高温热载体与储层的接触面积大,相同条件下,其加热效率更高。
[0003]油页岩是一种低渗透性、低导热性岩体,而对油页岩进行储层改造后,油页岩层中的人造裂缝提供了高温流体的流动通道,增大了传热面积,以热对流方式将油页岩加热至裂解温度所需的时间较短,有利于提高油页岩原位加热效率。虽然储层改造后,油页岩层的渗透性有所提高,但高温流体需要较高的压力(大于起裂压力)才能打开流动通道,而高压条件下的燃烧不易控制,由于不充分燃烧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可能堵塞油页岩中的人造裂缝,不利于高温流体的注入。同时,注热井突发涌水可能使燃烧反应无法稳定持续进行,燃烧反应停止后,该加热器不易再次点火,因此燃烧式井下加热器不适用于油页岩的原位开采。
[0004]2006年壳牌公司开展电加热原位开采技术(简称E

ICP)试验工程,其与ICP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使用Y型电加热器加热油页岩层。Y型电加热器是由三根电加热棒(裸电极)构成,采用热传导方式加热油页岩。由于油页岩的导热系数较低,因此该方式的加热效率低,加热时间长,而且裸电极局部存在高温热点,电加热棒易产生局部热损失而失效。
[0005]受注热井直径的限制,井下电加热器的直径较小,且电加热棒需要一定空间用于连接动力线,因此,井下电加热器中可安装的电加热棒数量较少。基于此,专利CN201720974607.9提出基于连续螺旋折流板结构的井下流体电加热器,虽然该加热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加热棒的壁面温度,提高了井下电加热器的使用寿命,但该加热器的连续螺旋折流板需要钻孔,折流板的加工和安装较为困难,制造成本较高,且该加热器在高功率、大流量加热时,电加热棒的壁面温度依然较高,不利于提高加热器的井下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的阐述,本技术提供一种井下电加热器,能够在井下产生大流量的高温流体,同时具有较低的电加热棒壁面温度及较高的井下使用寿命。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井下电加热器,包括电缆仓、注气仓、加热仓、加热器单体、外壳程、中心注气管、端头,所述电缆仓设置在注气仓上方,加热仓设置在注气仓的下部,加热仓的底部设置端头,所述电缆仓包括设置在电缆仓支座上的电缆仓壳体,电缆仓壳体上设置电缆密封支座;所述电缆仓支座与中心注气管、电加热棒连接;
[0009]电加热棒穿过注气仓的壳体、上端盖,注气仓的壳体上部与电缆仓支座连接,注气
仓的壳体下部与上端盖连接;
[0010]所述加热仓包括加热器内壳体、加热器外壳体和支撑板,所述加热器单体包括电加热棒、连续螺旋折流板和加热器内壳体,电加热棒设置在热器内壳体内,所述电加热棒外侧设置连续螺旋折流板;中心注气管、电加热棒穿过支撑板,所述加热器内壳体穿过支撑板和下端盖。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板的数量最低为3个。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器内壳体下部出口直径小于加热器内壳体上部入口直径。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器内壳体与下端盖之间未固定,为加热器内壳体的轴向膨胀预留空间,通过下端盖上的限位孔约束加热器内壳体的径向位移。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缆仓支座和支撑板中间设置注气管连接孔和限位孔,支撑板中间设置注气管连接孔。
[0015]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便于大规模推广。通过加热器单体降低壳程流体的流通截面积,提高了流体的流动速度,降低了辐射传热在壳程传热中的占比,可有效降低电加热棒的壁面温度,提高井下电加热器的井下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双壳体结构,改变壳程空气的流动路径,极大地提高了加热器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专利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专利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电缆仓壳体101、电缆仓支座102、电缆密封支座103、注气仓壳体201、上端盖202、电加热棒3011、加热器内壳体305、加热器外壳体401、支撑板402、中心注气管403、下端盖406、端头5、连续螺旋折流板6。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专利的附图,对本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专利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专利保护的范围。
[0020]根据图1所示,作为实施例所示的一种井下电加热器,包括电缆仓、注气仓、加热仓、加热器单体、外壳程、中心注气管、端头,所述电缆仓设置在注气仓上方,加热仓设置在注气仓的下部,加热仓的底部设置端头。电缆仓包括电缆仓壳体101、电缆仓支座102和电缆密封支座103,电缆仓壳体设置在电缆仓支座上,电缆仓壳体上设置电缆密封支座,安装时,电缆仓支座102先与中心注气管403焊接;然后,所述电缆仓支座102与电加热棒301通过螺纹连接,并密封连接处,形成电加热棒束,在保证加热器外壳体能够顺利进入注热井的前提下,所述电缆仓支座102的截面直径越大,电加热棒束中的电加热棒数量就越多,加热面积
越大,相同条件下,加热器的井下使用寿命越高。
[0021]注气仓壳体201穿过电加热棒束,将注气仓壳体201上部与电缆仓支座102焊接在一起。将上端盖202穿过电加热棒束,与注气仓壳体201下部焊接在一起。连续螺旋折流板6穿过电加热棒3011,再将加热器内壳体305穿过连续螺旋折流板;支撑板402穿过中心注气管403和加热器内壳体305,并将支撑板402与中心注气管403焊接在一起。
[0022]加热仓包括加热器内壳体、加热器外壳体和支撑板,将加热器外壳体401穿过支撑板402,上端盖202和加热器外壳体401上部焊接在一起。支撑板402的数量最低为3个,具体数量可根据电加热器的长度适当增加。
[0023]将下端盖406穿过加热器内壳体305,并将下端盖406和加热器外壳体401的下部焊接在一起。下端盖406与中心注气管403之间留有一定间隙,用于流通被加热的流体,下端盖406与加热器内壳体303仅通过限位孔约束加热器内壳体305的径向位移,为加热器内壳体305的轴向膨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仓、注气仓、加热仓、加热器单体、外壳程、中心注气管、端头,所述电缆仓设置在注气仓上方,加热仓设置在注气仓的下部,加热仓的底部设置端头,所述电缆仓包括设置在电缆仓支座上的电缆仓壳体,电缆仓壳体上设置电缆密封支座;所述电缆仓支座与中心注气管、电加热棒连接;电加热棒穿过注气仓的壳体、上端盖,注气仓的壳体上部与电缆仓支座连接,注气仓的壳体下部与上端盖连接;所述加热仓包括加热器内壳体、加热器外壳体和支撑板,所述加热器单体包括电加热棒、连续螺旋折流板和加热器内壳体,电加热棒设置在热器内壳体内,所述电加热棒外侧设置连续螺旋折流板;中心注气管、电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东杨甫付德亮段中会马丽田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