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主动式悬架系统减振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6082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主动式悬架系统减振器,包括主板体,所述主板体顶面中心位置固接减振套筒,所述减振套筒与主板体顶面之间开设减振腔,所述减振腔顶面中心位置开设第三滑孔,所述主板体位于第三滑孔垂直位置开设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孔及第三滑孔内滑动连接活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多个弹簧以及永磁铁的方式对振动方向施反向力,减振部件多,效果更好,此外在减振腔内设置了多个小磁块,会在减振腔内形成磁场,当活动杆带动固定圆板滑移时,固定圆板上的侧磁块也会收到磁场作用,使得活动杆滑移时移动更加平滑,避免在发生震动时各部位运动过于猛烈不规律导致碰撞噪音大的情况。的情况。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主动式悬架系统减振器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
,具体为一种新型主动式悬架系统减振器。

技术介绍

[0002]车辆运行中因道路不平、车辆加减速、突发刹车、转弯等会产生各种冲击,不但对车辆的机械结构件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而且也一定程度影响乘坐舒适度和安全性。通常装备由弹簧和减振器组成的悬挂系统这一特定装置

来解决该问题。将悬挂系统置于车身与车轮之间,支持车身使其在行驶过程更加安全平稳,减振器是汽车的重要部件,通常设置于车身与底盘之间,当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冲击导致车轮振动时,减振器可以衰减振动,减小振动对车身的影响,提升舒适性和平顺性。但是,目前常见的减振器的减振性能不够好,在车轮受到强烈冲击时,仍会有较大冲击力传递到车身,降低舒适性。现有的减振器,一般包括缸筒、可滑动连接于缸筒的活塞杆、套设于活塞杆上的限位块和设于限位块顶部的安装支座,安装支座包括支座上板和支座下板,支座上板和支座下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当车轮受到外力强烈冲击时,活塞杆急剧压缩,限位块的底部冲击到缸筒顶部,产生剧烈振动,振动通过支座下板、橡胶、支座上板的路径由下向上传递,在这个过程中,支座下板和支座上板会产生变形,橡胶也随着支座下板和支座上板的变形产生微小变形,但这微小的变形程度难以全部吸收剧烈的振动,还是会有相当部分振动通过安装支座传递到车身,影响车辆乘坐的舒适性。
[0003]对此,授权公告号为CN21125944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减振器及悬架,该减振器包括缸筒、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缸筒内的活塞杆、连接于活塞杆的安装支座、套接于所述活塞杆上的限位块和橡胶;所述安装支座包括相互连接的支座上板和支座下板,所述支座上板的第一端形成前弯结构,所述前弯结构嵌入所述橡胶中;所述活塞杆的上端依次穿过所述限位块、支座下板和橡胶,并且在所述支座下板与所述橡胶之间形成有间隙。该
[0004]汽车减振器及悬架能更好地衰减吸收路面冲击传递到车身的振动,增强减振能力,有利于提高车辆舒适性和平顺性,该减振器主要通过弹簧进行减振,减振方式较为单一,影响减振性能,此外该减振器不够平滑,在减振时,各部件运动速度很快,撞击力大,容易产生较大的碰撞噪音。
[0005]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主动式悬架系统减振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主动式悬架系统减振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主动式悬架系统减振器,包括主板体,所述主板体顶面中心位置固接减振套筒,所述减振套筒与主板体顶面之间开设减振腔,所述减振腔顶面中心位置开设第三滑孔,所述主板体位于第三滑孔垂直位置
开设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孔及第三滑孔内滑动连接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位于减振腔内位置固定套接固定圆板,所述固定圆板顶面固接第二环形永磁铁,所述减振腔顶面位于第三滑孔外侧固接第一环形永磁铁,所述减振腔内侧壁固接多个小磁块,多个所述小磁块之间固接隔磁片,所述固定圆板外侧固接多个侧磁块。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形永磁铁与第二环形永磁铁相斥,多个所述侧磁块与多个小磁块相斥,所述固定圆板与主板体顶面之间固接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接在活动杆外侧。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杆顶面转动连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上安装通孔,所述主板体底面两侧分别固接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底面之间固接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开设下安装通孔。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侧板内侧壁分别固接两个支板,两个所述支板与主板体之间分别固接两个导向柱,两个所述导向柱上分别滑动套接两个套环,两个所述套环之间固接底板。
[0011]优选的,所述底板固接在活动杆底端,所述底板顶面两侧分别固接两个滑柱,所述主板体对应两个滑柱位置分别开设两个第二滑孔,所述滑柱滑动套接在第二滑孔内,所述滑柱顶面固接顶板,所述顶板底面与主板体顶面之间固接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滑柱外侧。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孔、第二滑孔及第三滑孔内侧分别固接多个阻尼套筒。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利用多个弹簧以及永磁铁的方式对振动方向施反向力,减振部件多,效果更好,此外在减振腔内设置了多个小磁块,会在减振腔内形成磁场,当活动杆带动固定圆板滑移时,固定圆板上的侧磁块也会收到磁场作用,使得活动杆滑移时移动更加平滑,避免在发生震动时各部位运动过于猛烈不规律导致碰撞噪音大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主板体;2、减振套筒;3、活动杆;4、底板;5、安装杆;6、安装板;7、阻尼套筒;11、第一滑孔;12、侧板;13、第二滑孔;14、支板;15、导向柱;21、减振腔;22、第三滑孔;23、第一环形永磁铁;24、小磁块;25、隔磁片;31、固定圆板;32、第二环形永磁铁;33、侧磁块;34、第一弹簧;41、套环;42、滑柱;43、顶板;44、第二弹簧;51、下安装通孔;61、上安装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主动式悬架系统减振器,
包括主板体1,活动杆3顶面转动连接安装板6,安装板6上开设上安装通孔61,主板体1底面两侧分别固接两个侧板12,两个侧板12底面之间固接安装杆5,安装杆5上开设下安装通孔51,在使用时,将本减振器通过安装杆5上的下安装通孔51及安装板6上的上安装通孔61安装在车体悬架处。
[0020]请参阅图2,主板体1顶面中心位置固接减振套筒2,减振套筒2与主板体1顶面之间开设减振腔21,减振腔21顶面中心位置开设第三滑孔22,主板体1位于第三滑孔22垂直位置开设第一滑孔11,第一滑孔11及第三滑孔22内滑动连接活动杆3。
[0021]请参阅图2,活动杆3位于减振腔21内位置固定套接固定圆板31,固定圆板31顶面固接第二环形永磁铁32,减振腔21顶面位于第三滑孔22外侧固接第一环形永磁铁23,减振腔21内侧壁固接多个小磁块24,多个小磁块24之间固接隔磁片25,固定圆板31外侧固接多个侧磁块33。
[0022]请参阅图2,第一环形永磁铁23与第二环形永磁铁32相斥,多个侧磁块33与多个小磁块24相斥,固定圆板31与主板体1顶面之间固接第一弹簧34,第一弹簧34套接在活动杆3外侧,当发生振动时,活动杆3会发生滑移,此时第一弹簧34则会对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主动式悬架系统减振器,包括主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体(1)顶面中心位置固接减振套筒(2),所述减振套筒(2)与主板体(1)顶面之间开设减振腔(21),所述减振腔(21)顶面中心位置开设第三滑孔(22),所述主板体(1)位于第三滑孔(22)垂直位置开设第一滑孔(11),所述第一滑孔(11)及第三滑孔(22)内滑动连接活动杆(3);所述活动杆(3)位于减振腔(21)内位置固定套接固定圆板(31),所述固定圆板(31)顶面固接第二环形永磁铁(32),所述减振腔(21)顶面位于第三滑孔(22)外侧固接第一环形永磁铁(23),所述减振腔(21)内侧壁固接多个小磁块(24),多个所述小磁块(24)之间固接隔磁片(25),所述固定圆板(31)外侧固接多个侧磁块(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主动式悬架系统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永磁铁(23)与第二环形永磁铁(32)相斥,多个所述侧磁块(33)与多个小磁块(24)相斥,所述固定圆板(31)与主板体(1)顶面之间固接第一弹簧(34),所述第一弹簧(34)套接在活动杆(3)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主动式悬架系统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3)顶面转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细永高巧红何从华曾烨敏卢小燕刘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