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压釜热量的梯级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595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10
本公开涉及蒸压釜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压釜热量的梯级利用系统。包括蒸压釜、锅炉、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第二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和第三梯度热量利用装置;蒸压釜上设有余气排放口和污水排放口,余气排放口可切换的与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第二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和的第三梯度热量利用装置中的至少一者连通,污水排放口连接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第一水管内的水温高于第二水管内的水温,且第一水管与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连接,第二水管与第二梯度利用装置连接;锅炉与蒸压釜连接,锅炉设有排污口,排污口与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连接。该蒸压釜热量的梯级利用系统,充分的利用蒸压釜在生产过程中的热量,最大程度的实现节能的效果。节能的效果。节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压釜热量的梯级利用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蒸压釜余热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蒸压釜热量的梯级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加气砖是一种石灰、水泥、硅砂等原料根据配方添加搅拌后,浇筑特定结构的钢筋网成型,并经过预养切割、最后以高压蒸汽养护而成的高性能轻质砖。我国的加气混凝土生产企业一直以来是建筑行业的耗能大户,怎样合理利用其中的资源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在蒸压釜的蒸养过程中,需要通过锅炉不断补偿大量的高温蒸汽,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加气砖的蒸汽效果,蒸压釜工作呈阶段性变化,釜内气压也随之变化。在蒸养过程中,蒸压釜会不断的排出余气和冷凝水,余气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80度,高温冷凝水的温度达到100 度以上,中温冷凝水的温度达到60度至70度。传统的蒸压釜余气和冷凝水回收后没有进行合理的利用,热量损失较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蒸压釜热量的梯级利用系统。
[000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蒸压釜热量的梯级利用系统,包括蒸压釜、锅炉、烟囱、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第二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和第三梯度热量利用装置,所述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所述第二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和所述第三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利用的热量温度依次降低;所述蒸压釜上设有余气排放口和污水排放口,所述余气排放口可切换的与所述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第二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和所述的第三梯度热量利用装置中的至少一者连通,所述污水排放口连接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内的水温高于所述第二水管内的水温,且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第二梯度利用装置连接;所述锅炉与所述蒸压釜连接,用于向所述蒸压釜内提供蒸汽,所述锅炉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与所述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锅炉的排污口排出的水在经过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之后,流入到所述第二梯度热量利用装置。
[0006]可选的,所述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内部压力大于1个大气压,所述第一换热器设有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一加热通道,所述蒸压釜的余气排放口、所述第一水管以及所述锅炉的排污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连通,用于向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通入加热介质,所述第一加热通道的进口用于通入待加热物质,所述第一加热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锅炉,所述待加热物质流经所述第一加热通道后,温度最高可达到179.03度。
[0007]可选的,所述第二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包括二次静养室,所述二次静养室设置在所述蒸压釜的前端,用于对待进入所述蒸压釜内的砖坯预热;且所述二次静养室内设置第一
加热管,所述余气排放口、所述第一水管以及所述锅炉的排污口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一加热管的进口连通。
[0008]可选的,所述第二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包括釜下水槽和灌浆水箱,所述釜下水槽的进水口与所述二次静养室的第一加热管的出口以及所述第二水管的出口连通,所述灌浆水箱的进水口与所述釜下水槽的出水口、所述余气排放口及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出口中的至少一者连通。
[0009]可选的,所述锅炉的烟囱上设有烟气余热收集装置,所述烟气余热收集装置包括节能器和冷凝器,所述节能器和冷凝器均设于所述烟囱上,且所述节能器设于所述冷凝器的下方。
[0010]可选的,所述第二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节能器内设有第一循环通道;所述第二换热器内设有第二介质通道和第二加热通道,所述第二介质通道与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循环导通,所述第二加热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加热通道的进口连通。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三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包括第三换热器,所述冷凝器内设有第二循环通道;所述第三换热器内设有第三介质通道和第三加热通道,所述第三介质通道与所述第二循环通道循环导通,所述第三加热通道用于通入待加热物质与所述第三介质通道换热。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三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三加热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灌浆水箱连通。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三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包括育养室和料浆罐,所述育养室内设有第二加热管,所述余气排放口、所述第一水管、所述第二水管以及所述锅炉的排污口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二加热管的进口及所述料浆罐连通,用于对所述育养室和所述料浆罐升温。
[0014]可选的,第二梯级利用装置还包括第四换热器,所述第四换热器设有第四介质通道和第四加热通道,所述第四介质通道的进口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连通,用于通入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流出的加热介质。
[001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蒸压釜热量的梯级利用系统,将蒸压釜内排出的余气排入到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第二梯度热量利用装置或第三梯度热量利用装置中进行热量利用,从蒸压釜内排出的污水,根据水温的高度,分别通入到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和第二梯度热量利用装置中分别利用,锅炉内排出的污水因为温度可以达到130度至140 度,可以将这部分污水排入到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中进行第一次利用,从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中排出后,这部分污水还有一定的热量,可以通入到第二梯度热量利用装置中继续利用。该蒸压釜热量的梯级利用系统,针对不同温度的余气、釜内排污水和锅炉排污水进行梯级利用,将余气、釜内排污水和锅炉排污水按照需要通入到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第二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和第三梯度热量利用装置中,实现不同梯度的升温要求,充分的利用蒸压釜在生产过程中的热量,最大程度的实现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蒸压釜热量的梯级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蒸压釜;2、第一换热器;201、第一介质通道;202、第一加热通道;3、二次静养室;4、釜下水槽;5、育养室;6、废浆池;7、料浆罐;8、灌浆水箱;9、储水箱;10、第一热水存储箱;; 11、节能器;12、冷凝器;13、第二热水存储箱;14、锅炉;15、烟囱;a、软水供应装置;b、地下水或自来水供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压釜热量的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压釜(1)、锅炉(14)、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第二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和第三梯度热量利用装置,所述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所述第二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和所述第三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利用的热量温度依次降低;所述蒸压釜(1)上设有余气排放口和污水排放口,所述余气排放口可切换的与所述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第二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和所述的第三梯度热量利用装置中的至少一者连通,所述污水排放口连接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内的水温高于所述第二水管内的水温,且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第二梯度利用装置连接;所述锅炉(14)与所述蒸压釜(1)连接,用于向所述蒸压釜(1)内提供蒸汽,所述锅炉(14)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与所述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锅炉(14)的排污口排出的水在经过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之后,流入到所述第二梯度热量利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压釜热量的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2),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内部压力大于1个大气压,所述第一换热器(2)设有第一介质通道(201)和第一加热通道(202),所述蒸压釜(1)的余气排放口、所述第一水管以及所述锅炉(14)的排污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201)连通,用于向所述第一介质通道(201)内通入加热介质,所述第一加热通道(202)的进口用于通入待加热物质,所述第一加热通道(202)的出口连通所述锅炉(14),所述待加热物质流经所述第一加热通道(202)后,温度最高可达到179.03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压釜热量的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包括二次静养室(3),所述二次静养室(3)设置在所述蒸压釜(1)的前端,用于对待进入所述蒸压釜(1) 内的砖坯预热;且所述二次静养室(3)内设置第一加热管,所述余气排放口、所述第一水管以及所述锅炉(14)的排污口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一加热管的进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压釜热量的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梯度热量利用装置包括釜下水槽(4)和灌浆水箱(8),所述釜下水槽(4)的进水口与所述二次静养室(3)的第一加热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键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迪森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