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5585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03
一种儿童康复训练辅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常规儿童康复训练辅助装置构造较复杂,且功能单一,不能方便的移动,不能在训练过程中很好的保护儿童的身体,并且在锻炼过程中不能手脚协同锻炼,在锻炼过程中缺乏趣味性,导致患儿缺乏锻炼的主动性的问题,包括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根立杆,立杆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万向轮,固定圈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下部外侧分别连接有的传动轮,支架上部外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带轮,第二带轮可随传动轮的转动而转动,第二带轮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摆动杆,摆动杆上端外侧分别转动连接有滑块,支架中部外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动杆。第一连动杆。第一连动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康复训练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
,尤其是涉及一种儿童康复训练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由多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目前,治疗脑瘫患者常以外科手术及理疗为主,传统的理疗手段由医师进行按摩牵拉,劳动强度大,需长时间坚持,而手术费用高昂,并有一定的危险性,术后仍要继续进行长时间理疗,这都给社会、家庭、患儿个人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而且,现有的儿童脑瘫康复训练装置构造较复杂,且功能单一,不能方便的移动,不能在训练过程中很好的保护儿童的身体,并且在锻炼过程中不能手脚协同锻炼,在锻炼过程中缺乏趣味性,导致患儿缺乏锻炼的主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儿童康复训练辅助装置,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儿童康复训练辅助装置构造较复杂,且功能单一,不能方便的移动,不能在训练过程中很好的保护儿童的身体,并且在锻炼过程中不能手脚协同锻炼,在锻炼过程中缺乏趣味性,导致患儿缺乏锻炼的主动性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根立杆,立杆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万向轮,固定圈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下部外侧分别连接有的传动轮,支架上部外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带轮,第二带轮可随传动轮的转动而转动,第二带轮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摆动杆,摆动杆上端外侧分别转动连接有滑块,支架中部外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动杆,滑块中部与第一连动杆滑动连接,第一连动杆可随第二带轮的转动而左右往复摆动,立杆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防护圈,防护圈左侧中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罩,保护罩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连动杆,第三连动杆可随传动轮的转动而左右往复摆动,第三连动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发声球,右侧两个所述立杆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内侧转动连接有可折叠的座板。
[0005]优选的,所述传动轮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的外缘连接有第一皮带,第一皮带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带轮连接。
[0006]优选的,后侧所述第二带轮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左部后侧所述立杆上部后侧转动连接有第四带轮,第三带轮的外缘连接有第二皮带,第二皮带的左端和第四带轮互相连接,第四带轮的前端同轴固接有第五带轮。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五带轮的外缘连接有第三皮带,第三皮带的上方连接有第六带轮,第六带轮前端和保护罩转动连接,第六带轮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动杆,第二连动杆的左端与第三连动杆的下端互相铰接。
[0008]优选的,后侧所述支撑杆下部设有变形孔,座板后侧有转动连接的调节杆,调节杆
上部固定连接有卡柱,卡柱和变形孔滑动连接,座板随卡柱在变形孔内的位置移动而折叠。
[0009]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儿童康复训练辅助装置构造较复杂,且功能单一,不能方便的移动,不能在训练过程中很好的保护儿童的身体,并且在锻炼过程中不能手脚协同锻炼,在锻炼过程中缺乏趣味性,导致患儿缺乏锻炼的主动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第一带轮和第五带轮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第二带轮和第一连动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第五带轮和发声球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技术卡柱和座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号:1、扶手;2、防护圈;3、座板;4、保护罩;5、立杆;6、万向轮;7、支架;8、传动轮;9、第一带轮;10、第一皮带;11、第二带轮;12、第三带轮;13、第二皮带;14、第四带轮;15、第五带轮;16、固定圈;17、摆动杆;18、滑块;19、第一连动杆;20、第三皮带;21、第六带轮;22、第二连动杆;23、第三连动杆;24、发声球;25、支撑杆;26、卡柱;27、变形孔;28、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本技术包括固定圈16,所述固定圈16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根立杆5,立杆5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万向轮6,固定圈16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架7,支架7下部外侧分别连接有的传动轮8,支架7上部外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带轮11,第二带轮11可随传动轮8的转动而转动,第二带轮11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摆动杆17,摆动杆17上端外侧分别转动连接有滑块18,支架7中部外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动杆19,滑块18中部与第一连动杆19滑动连接,第一连动杆19可随第二带轮11的转动而左右往复摆动,立杆5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防护圈2,防护圈2左侧中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罩4,保护罩4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连动杆23,第三连动杆23可随传动轮8的转动而左右往复摆动,第三连动杆23上端固定连接有发声球24,右侧两个所述立杆5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5,支撑杆25内侧转动连接有可折叠的座板3。
[0018]本装置可视儿童身体状况选择儿童主动移动锻炼或看护人员推动把手协助锻炼,锻炼时将儿童放入本装置防护圈2内,当儿童主动移动或看护人员协助推动时,在万向轮6的作用下实现本装置的随意移动,传动轮8由于摩擦力作用下而转动,第二带轮11会随着传动轮8的转动而转动,摆动杆17随第二带轮11的转动而做圆周运动,滑块18随摆动杆17的转动带动第一连动杆19做左右往复运动,第一连动杆19上部有圆柱形握把,儿童握持时可带动儿童手臂做手臂伸缩运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增加儿童手臂的运动量,从而增加血液循环达到锻炼效果,同时保护罩4内部的第三连动杆23随传动轮8的转动做左右往复摆动,从而带动发声球24左右摆动,发声球24会在摆动时发出规律声响吸引儿童注意力,儿童更容易在发声球24的吸引下向前移动从而达到锻炼腿部的目的,当锻炼有需求时,可将卡柱26
沿变形孔27向下移动,座板3随调节杆28向下折叠。
[0019]所述传动轮8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9,第一带轮9的外缘连接有第一皮带10,实现第二带轮11的同步转动。
[0020]第一带轮9随传动轮8的转动而转动,第一带轮9转动时带动第一皮带10转动,第二带轮11随第一皮带10的转动而转动。
[0021]后侧所述第二带轮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12,左部后侧所述立杆5上部后侧转动连接有第四带轮14,第三带轮12的外缘连接有第二皮带13,第二皮带13的左端和第四带轮14互相连接,第四带轮14的前端同轴固接有第五带轮15。
[0022]第三带轮12随第二带轮11的转动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二皮带13转动,第二皮带13带动第四带轮14转动,第五带轮15随第四带轮14的转动同步转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包括固定圈(16),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16)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根立杆(5),立杆(5)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万向轮(6),固定圈(16)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架(7),支架(7)下部外侧分别连接有的传动轮(8),支架(7)上部外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带轮(11),第二带轮(11)可随传动轮(8)的转动而转动,第二带轮(11)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摆动杆(17),摆动杆(17)上端外侧分别转动连接有滑块(18),支架(7)中部外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动杆(19),滑块(18)中部与第一连动杆(19)滑动连接,第一连动杆(19)可随第二带轮(11)的转动而左右往复摆动,立杆(5)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防护圈(2),防护圈(2)左侧中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罩(4),保护罩(4)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连动杆(23),第三连动杆(23)可随传动轮(8)的转动而左右往复摆动,第三连动杆(23)上端固定连接有发声球(24),右侧两个所述立杆(5)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5),支撑杆(25)内侧转动连接有可折叠的座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8)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晶晶尚清吴英英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