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系统的排气管道模块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476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排气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气系统的排气管道模块,包括底座、控制器、排气机构和净化机构,所述排气机构包括第一管道组件和第二管道组件,所述控制器固定设置于第二管道组件上,所述第一管道组件固定设置于底座上,所述第二管道组件固定设置于第一管道组件旁侧并与第一管道组件连通设置,所述净化机构包括过滤组件、雾化组件、供水组件和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固定设置于底座上,所述雾化组件的另一侧与分离组件固定并连通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级净化并操纵控制器,即可对工业废气进行高效净化处理,操作简单,安全高效,极大提高了工业废气的净化效率。极大提高了工业废气的净化效率。极大提高了工业废气的净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气系统的排气管道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排气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排气系统的排气管道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用于生产制造的工业设备功能越来越完备,日益朝着大型化,复杂化,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仍会伴随着一系列问题,首当其冲就是污染环保问题。
[0003]工业生产的排放废气现象仍然存在,从形态上说,工业废气为颗粒性废气主要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烟尘,其来源主要有水泥厂、重型工业材料生产厂、重金属制造厂以及化工厂等,在生产中,此类企业所需原料需要经过提纯,由于杂质较多,提纯后的可燃物不能完全燃烧、分解,因此以烟尘形态存在,形成废气,排放至大气中引发空气污染,目前传统的排放废气仍然存在污染颗粒,比较单一,缺乏多极的净化烟气程序,并没有达到排放标准,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排气系统的排气管道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系统的排气管道模块。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提供一种排气系统的排气管道模块,包括底座、控制器、排气机构和净化机构,所述排气机构包括第一管道组件和第二管道组件,所述控制器固定设置于第二管道组件上,所述第一管道组件固定设置于底座上,所述第二管道组件固定设置于第一管道组件旁侧并与第一管道组件连通设置,所述净化机构包括过滤组件、雾化组件、供水组件和分离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固定设置于第一管道组件和第二管道组件上,所述雾化组件固定设置于底座上,所述雾化组件的一侧与过滤组件固定并连通设置,所述供水组件固定设置于底座上,且雾化组件与雾化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分离组件固定设置于底座上,所述雾化组件的另一侧与分离组件固定并连通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组件包括进气主管、中转管、第一排气管、安装座和气体检测仪,所述进气主管固定设置于底座上,所述中转管的一端与进气主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与进气主管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排气管的一端固定设置于中转管的顶端中部,且第一排气管与中转管连通设置,所述安装座固定设置于第一排气管的顶部一侧,所述气体检测仪固定设置于安装座上,且气体检测仪感应端固定插设于第一排气管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管道组件包括第二排气管、固定座、连通柱、滑套、齿条、推杆、齿轮、转轴和密封块,所述第二排气管固定设置于底座上,且第二排气管的一端与中转管的另一端连通并固定连接,所述连通柱设置于第二排气管中部,所述连通柱的侧部设有贯通的接气道,所述接气道的两端与第二排气管的中部两侧均衔接并连通设置,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于连通柱的底部,且固定座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滑套固定设置于连通柱的顶部,并且滑套的一侧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齿条滑动设置于限位滑槽内,所述推杆呈水平状固定设置
于连通柱顶部一侧,且推杆的输出轴与齿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与齿轮固定连接,且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接气道并与接气道上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密封块设置于接气道内,并且密封块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设置,所述控制器固定设置于连通柱的一侧。
[0009]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安装箱400、卡接套和活性炭板,所述安装箱400固定设置于第一排气管的另一端并与第一排气管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另一端与安装箱400上一侧连通并固定连接,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位于安装箱400相邻两侧,所述卡接套固定设置于安装箱400内部中间,且卡接套内设有卡槽,所述活性炭板卡接于卡槽内,所述卡槽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两组取槽,所述安装箱400顶部铰接有第一箱盖,所述第一箱盖一侧固定设有第一把手。
[0010]优选的,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箱、第一连接管、机座、电机和搅拌杆,所述雾化箱底部设有四个第一支撑柱,四个所述支撑柱与底座均固定连接,所述雾化箱顶部固定设有顶盖,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安装箱400的一侧连通并固定连接,且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雾化箱的一侧连通并固定连接,所述机座固定设置于顶盖上,所述电机呈倒立状固定设置于机座上,且电机的输出轴穿过顶盖并通过联轴器与搅拌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雾化箱内部设有承载座,所述承载座固定设置于雾化箱内的底端中部,所述承载座上固定设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与承载座固定连接,且雾化器位于搅拌杆的正下方,所述雾化器底部设有下底管,所述下底管的一端与雾化器底部连通并固定连接,且下底管的另一端穿过承载座延伸至雾化箱底部。
[0012]优选的,所述供水组件包括水箱、水泵、进水管、出水软管和挂箱,所述水箱固定设置于底座上,所述水泵固定设置于底座上并位于水箱旁侧,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水箱的一侧连通并固定连接,且进水管的另一端固定插接于水泵的进水口端,所述挂箱固定设置于雾化箱底部,所述下底管的一端位于挂箱内,所述出水软管的一端与挂箱的一侧连通并固定连接,且出水软管的另一端与水泵的出水口固定插设连接,所述水箱的顶部铰接有第二箱盖,所述第二箱盖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二把手。
[0013]优选的,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分离箱、安装框、风扇、外接箱、PVC分离板、尾排管、下接管、收集箱两个限位杆,所述分离箱底部固定设有四个第二支撑柱,四个所述第二支撑柱与底座均固定连接,所述分离箱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雾化箱的一侧连通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杆对称并固定设置于分离箱内部两侧,所述PVC 分离板插设于两个限位杆之间,且PVC分离板将分离箱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安装框固定设置于第二腔室内壁一侧,且安装框内设有安装腔,所述风扇转动设置于安装腔内,所述外接箱固定设置于分离箱外部一侧并与安装框连通并衔接设置,所述尾排管固定插设于外接箱的一侧,所述下接管的一端固定插设于第一腔室的底部,所述收集箱固定设置于分离箱的底部并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下接管的另一端连通并插设于收集箱内部。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当工业废气进入至进气主管后,顺着进气主管进入至中转管内,此时第二排气管处于封闭状态,从而废气顺着中转管进入至第一排气管和安装箱400内,气体检测仪实时检测废气的浓度,当第一连通管出现故障或是废气浓度过高时,操纵控制器打开推杆开关,
推杆的输出轴带动齿条在滑套的限位滑槽内滑动,齿条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密封块转动,从而打开连通柱内的接气道,废气顺着第二排气管进入至安装箱400内,增设了第二排气管避免出现第一排气管的突发状况,当气体检测仪检测出废气浓度过高时,单管进入至安装箱400,会降低活性炭板吸附功能。
[0016]2、当废气进入至安装箱400内部时,活性炭板吸收大量粉尘和硫化物,当需要更换活性炭板时,通过第一把手打开第一箱盖,利用卡槽顶部的两组取槽取出活性炭板进行更换,经过一经净化的废气穿过活性炭板和第一连接管进入至雾化箱内,操纵控制器分别打开水泵和电机开关,受水泵吸力的影响,水箱内的净水通过进水管和出水软管进入至挂箱内,挂箱内的净水经下底管进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系统的排气管道模块,包括底座(1)、控制器(2)、排气机构(3)和净化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机构(3)包括第一管道组件(30)和第二管道组件(31),所述控制器(2)固定设置于第二管道组件(31)上,所述第一管道组件(30)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所述第二管道组件(31)固定设置于第一管道组件(30)旁侧并与第一管道组件(30)连通设置,所述净化机构(4)包括过滤组件(40)、雾化组件(41)、供水组件(42)和分离组件(43),所述过滤组件(40)固定设置于第一管道组件(30)和第二管道组件(31)上,所述雾化组件(41)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所述雾化组件(41)的一侧与过滤组件(40)固定并连通设置,所述供水组件(42)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且雾化组件(41)与雾化组件(4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分离组件(43)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所述雾化组件(41)的另一侧与分离组件(43)固定并连通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气系统的排气管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组件(30)包括进气主管(300)、中转管(301)、第一排气管(302)、安装座(303)和气体检测仪(304),所述进气主管(300)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所述中转管(301)的一端与进气主管(300)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与进气主管(300)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排气管(30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中转管(301)的顶端中部,且第一排气管(302)与中转管(301)连通设置,所述安装座(303)固定设置于第一排气管(302)的顶部一侧,所述气体检测仪(304)固定设置于安装座(303)上,且气体检测仪(304)感应端固定插设于第一排气管(302)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排气系统的排气管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组件(31)包括第二排气管(310)、固定座(311)、连通柱(312)、滑套(313)、齿条(314)、推杆(315)、齿轮(316)、转轴(317)和密封块(318),所述第二排气管(310)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且第二排气管(310)的一端与中转管(301)的另一端连通并固定连接,所述连通柱(312)设置于第二排气管(310)中部,所述连通柱(312)的侧部设有贯通的接气道(3120),所述接气道(3120)的两端与第二排气管(310)的中部两侧均衔接并连通设置,所述固定座(311)固定设置于连通柱(312)的底部,且固定座(311)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滑套(313)固定设置于连通柱(312)的顶部,并且滑套(313)的一侧设有限位滑槽(3130),所述齿条(314)滑动设置于限位滑槽(3130)内,所述推杆(315)呈水平状固定设置于连通柱(312)顶部一侧,且推杆(315)的输出轴与齿条(31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17)的一端与齿轮(316)固定连接,且转轴(317)的另一端穿过接气道(3120)并与接气道(3120)上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密封块(318)设置于接气道(3120)内,并且密封块(318)与转轴(317)固定连接,所述齿轮(316)与齿条(314)啮合设置,所述控制器(2)固定设置于连通柱(312)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排气系统的排气管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40)包括安装箱(400)、卡接套(401)和活性炭板(402),所述安装箱(400)固定设置于第一排气管(302)的另一端并与第一排气管(302)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排气管(310)的另一端与安装箱(400)上一侧连通并固定连接,第一排气管(302)和第二排气管(310)位于安装箱(400)相邻两侧,所述卡接套(401)固定设置于安装箱(400)内部中间,且卡接套(401)内设有卡槽(4010),所述活性炭板(402)卡接于卡槽(4010)内,所述卡槽(4010)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两组取槽(40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芳付玉明李友财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奥力五金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