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的防油渍复合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4609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循环的防油渍复合面料,包括面料基层,所述面料基层的上端表面设置有防油层,所述防油层的内部表面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上端表面设置有防渗透槽,所述面料基层的下端表面设置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的内部表面设置有透气球,所述透气层的上下端表面设置有透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循环的防油渍复合面料,通过设置有防油层、耐磨层与防渗透槽,使得粘黏在防油层上端的油渍会被防渗透槽阻隔,可防止油渍的扩散,提高了防油层的抗油渍效果,通过设置有透气层、透气球与透气孔,使得交叉排布的透气球形成的缝隙与透气孔相通,便于面料基层的快速晾杆,防止细菌的滋生。防止细菌的滋生。防止细菌的滋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的防油渍复合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可循环的防油渍复合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防油渍的复合面料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不同面料具备有不同的功能,可以适应人体在特殊场合的穿戴,防油渍的复合面料的表面可防止吃饭时洒落的油渍扩散,便于清洗与具有保暖功能的一种面料,且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在报废后,会随着生物降解而发生物质循环,起到环保的作用,具有低碳节能、自然无有害物质、环保可循环利用的优点;如现有技术CN212312932U的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复合面料,虽然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阻燃面料虽然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难以满足实际极端环境的要求的优点,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粘黏在防油层上端的油渍不会被防渗透槽阻隔,不能防止油渍的扩散,降低了防油层的抗油渍效果,其次,没有设置有交叉排布的透气球形成的缝隙与透气孔相通,不便于面料基层的快速晾杆,容易造成细菌的滋生,不便于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循环的防油渍复合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循环的防油渍复合面料,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可循环的防油渍复合面料,一种可循环的防油渍复合面料,包括面料基层,所述面料基层的上端表面设置有防油层,所述防油层的内部表面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上端表面设置有防渗透槽,所述防油层的内部表面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面料基层的下端表面设置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的内部表面设置有透气球,所述透气层的上下端表面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层的下端表面设置有弹力层,所述弹力层的下端表面设置有毛绒层。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面料基层的正常使用。
[0007]优选的,所述防油层与面料基层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防油层为防油渍材料制成,所述耐磨层与防油层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耐磨层为高强度纤维材料制成。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防油层与耐磨层的配合使用。
[0009]优选的,所述耐磨层的上端嵌有防渗透槽,且防渗透槽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防渗透槽的数量为若干组,且防渗透槽呈对称排布,所述防水层在防油层与耐磨层的连接处固定连接,且防水层为防水材料制成。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防渗透槽的使用。
[0011]优选的,所述透气层与面料基层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透气层为合成纤维编织制成,所述透气球与透气层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透气球为抗水材料制成,所述透气球的数量为若干组,且透气球呈交叉排布。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透气层的使用。
[0013]优选的,所述透气层的上下端表面嵌有透气孔,且透气孔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透气孔的数量为若干组,且透气孔呈对称排布。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透气球与透气孔的配合使用。
[0015]优选的,所述弹力层与透气层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弹力层为合成弹性纤维材料编织制成,所述毛绒层与弹力层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毛绒层为天然纤维制成。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毛绒层的使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一种可循环的防油渍复合面料,通过设置有防油层、耐磨层与防渗透槽,使得粘黏在防油层上端的油渍会被防渗透槽阻隔,可防止油渍的扩散,提高了防油层的抗油渍效果;
[0019]2、一种可循环的防油渍复合面料,通过设置有透气层、透气球与透气孔,使得交叉排布的透气球形成的缝隙与透气孔相通,便于面料基层的快速晾杆,防止细菌的滋生,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循环的防油渍复合面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循环的防油渍复合面料防油层的局部侧剖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循环的防油渍复合面料透气层的局部侧剖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一种可循环的防油渍复合面料弹力层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面料基层;2、防油层;3、耐磨层;4、防渗透槽;5、防水层;6、透气层;7、透气球;8、透气孔;9、弹力层;10、毛绒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6]实施例一:
[0027]如图1所示,一种可循环的防油渍复合面料,包括面料基层1,面料基层1的上端表面设置有防油层2,防油层2的内部表面设置有耐磨层3,耐磨层3的上端表面设置有防渗透槽4,防油层2的内部表面设置有防水层5,面料基层1的下端表面设置有透气层6,透气层6的内部表面设置有透气球7,透气层6的上下端表面设置有透气孔8,透气层6的下端表面设置有弹力层9,弹力层9的下端表面设置有毛绒层10。
[0028]实施例二:
[0029]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防油层2与面料基层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防油层2为防油渍材料制成,耐磨层3与防油层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耐磨层3为高强度纤维材料制成,耐磨层3的上端嵌有防渗透槽4,且防渗透槽4为圆柱形结构,防渗透槽4的数量为若干组,且防渗透槽4呈对称排布,防水层5在防油层2与耐磨层3的连接处固定连接,且防水层5为防水材料制成。
[0030]当油渍洒落在面料基层1上端的防油层2的上端时,防油层2上端的防油渍涂料可防止油渍的侵入,此时,轻轻一擦便可清除油渍,当油渍长时间未清理时,油渍会被防油层2
内部设置有的耐磨层3上端表面的防渗透槽4隔离,防止油渍的进一步扩散,耐磨层3为高强度的合成纤维材料制成,可提供面料基层1的耐磨性,防油层2内部的防水层5可防止清洗油渍时,油渍进入到面料基层1的内部,使得粘黏在防油层2上端的油渍会被防渗透槽4阻隔,可防止油渍的扩散,提高了防油层2的抗油渍效果。
[0031]实施例三:
[0032]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3

4所示,透气层6与面料基层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透气层6为合成纤维编织制成,透气球7与透气层6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透气球7为抗水材料制成,透气球7的数量为若干组,且透气球7呈交叉排布,透气层6的上下端表面嵌有透气孔8,且透气孔8为圆柱形结构,透气孔8的数量为若干组,且透气孔8呈对称排布,弹力层9与透气层6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弹力层9为合成弹性纤维材料编织制成,毛绒层10与弹力层9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毛绒层10为天然纤维制成。
[0033]使用者在对面料基层1清洗晾杆时,透气层6内部的抗水材料的透气球7与透气孔8之间相通的透气间隙,便于水分的蒸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的防油渍复合面料,包括面料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基层(1)的上端表面设置有防油层(2),所述防油层(2)的内部表面设置有耐磨层(3),所述耐磨层(3)的上端表面设置有防渗透槽(4),所述防油层(2)的内部表面设置有防水层(5),所述面料基层(1)的下端表面设置有透气层(6),所述透气层(6)的内部表面设置有透气球(7),所述透气层(6)的上下端表面设置有透气孔(8),所述透气层(6)的下端表面设置有弹力层(9),所述弹力层(9)的下端表面设置有毛绒层(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的防油渍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油层(2)与面料基层(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防油层(2)为防油渍材料制成,所述耐磨层(3)与防油层(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耐磨层(3)为高强度纤维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的防油渍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3)的上端嵌有防渗透槽(4),且防渗透槽(4)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防渗透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亚晴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拓丽时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