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透湿防护服面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3188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透湿防护服面料结构,该新型透湿防护服面料结构由高弹性涤纶面料、复合层、抗静电层和透湿透气层复合制备而成,抗静电层为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透湿防护服面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透湿防护服面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清洁人员等)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如患者、医院探视人员、进入感染区域的人员等)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其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按照材料的加工工艺不同,医用防护服又分为机织类和非织造布类防护服。机织类材料主要包括传统机织物、高密织物、涂层织物和层压织物。非织造布类防护服材料基本都是一次性的,使用较多的有纺粘非织造布、水刺非织造布、SMS(纺粘-熔喷-纺粘)复合非织造布、闪蒸法非织造布和纺粘布复膜产品等。现有的新型透湿防护服面料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普通面料在透气透湿、抗静电、防渗透等方面特性强度一般,为医护人员提供的防护面较少,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暴露风险,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透湿防护服面料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透湿防护服面料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新型透湿防护服面料结构,包括高弹性涤纶面料与复合层,所述高弹性涤纶面料由经线与纬线交叉织造而成,所述高弹性涤纶面料的经纬密度为65-80根每厘米,所述复合层覆合固定于高弹性涤纶面料的上部,所述复合层为PU膜,所述高弹性涤纶面料与复合层之间设置有抗静电层,所述高弹性涤纶面料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透湿透气层。
[0006]优选的所述经线与纬线交叉织造而成,所述经线与纬线的纤度单位为60-85D。
[0007]优选的所述抗静电层为LD-9400H抗静电涂层。
[0008]优选的所述透湿透气层的主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新型透湿防护服面料结构,该面料由高弹性涤纶面料、复合层、抗静电层和透湿透气层复合制备而成,抗静电层为LD-9400H抗静电涂层,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效果,透湿透气层的主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形成的过程中,自身能够形成多个透湿透气的微孔性的薄膜,将此薄膜覆合在高弹性涤纶面料上,成为新型面料,由于该膜具有孔径小、分布均匀、孔隙率大等特点,在保持空气流通的同时,可以过滤包括细菌在内的尘埃颗粒,达到净化且通风的目的,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湿性和抗血液渗透等优点。总之,该新型透湿防护服面料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和透湿透气性能,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较全面的防护,较为实用。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透湿防护服面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透湿防护服面料结构中高弹性涤纶面料。
[0012]图中:1、高弹性涤纶面料;2、复合层;3、抗菌层;4、透湿透气层;5、经线;6、纬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4]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透湿防护服面料结构,包括高弹性涤纶面料1与复合层2,所述高弹性涤纶面料1由经线5与纬线6交叉织造而成,所述高弹性涤纶面料1的经纬密度为65-80根每厘米,所述复合层2覆合固定于高弹性涤纶面料1的上部,所述复合层2为PU膜,所述高弹性涤纶面料1与复合层2之间设置有抗静电层3,所述高弹性涤纶面料1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透湿透气层4,所述经线5与纬线6交叉织造而成,所述经线5与纬线6的纤度单位为60-85D,所述抗静电层3为LD-9400H抗静电涂层,所述透湿透气层4的主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001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新型透湿防护服面料结构,该面料由高弹性涤纶面料1、复合层2、抗静电层3和透湿透气层4复合制备而成,抗静电层3为LD-9400H抗静电涂层,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效果,透湿透气层4的主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形成的过程中,自身能够形成多个透湿透气的微孔性的薄膜,将此薄膜覆合在高弹性涤纶面料1上,成为新型面料,由于该膜具有孔径小、分布均匀、孔隙率大等特点,在保持空气流通的同时,可以过滤包括细菌在内的尘埃颗粒,达到净化且通风的目的,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湿性和抗血液渗透等优点。总之,该新型透湿防护服面料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和透湿透气性能,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较全面的防护,较为实用。
[001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透湿防护服面料结构,包括高弹性涤纶面料(1)与复合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弹性涤纶面料(1)由经线(5)与纬线(6)交叉织造而成,所述高弹性涤纶面料(1)的经纬密度为65-80根每厘米,所述复合层(2)覆合固定于高弹性涤纶面料(1)的上部,所述复合层(2)为PU膜,所述高弹性涤纶面料(1)与复合层(2)之间设置有抗静电层(3),所述高弹性涤纶面料(1)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透湿透气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湘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拓丽时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