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电源的硬件保护锁存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4581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源转换器领域,提供了一种汽车电源的硬件保护锁存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电路设计代替MCU判断电源保护是否给到后端电路驱动,从而降低了MCU的工作饱和度,提高了MCU的工作效率。提高了MCU的工作效率。提高了MCU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电源的硬件保护锁存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转换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电源的硬件保护锁存电路。

技术介绍

[0002]48V直流转换器在汽车混动系统中,将48V直流电转换为12V直流电用来给12V电池充电,该48V直流转换器上设有欠压保护、过压保护、过流保护等电源保护。现有的48V直流转换器的电源保护是使用MCU进行保护,这样会消耗大量的CPU时间,如图1所示,电源保护通过电压比较器输入至MCU,MCU判断是否给到后端电路驱动,这样会加大MCU的工作饱和度,导致MCU的工作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电源的硬件保护锁存电路,代替MCU判断电源保护是否给到后端电路驱动,从而降低了MCU的工作饱和度,提高了MCU的工作效率。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一种汽车电源的硬件保护锁存电路,用于48V直流转换器代替MCU判断电源保护是否给到后端电路驱动,所述硬件保护锁存电路包括:晶闸管Q3,二极管D1、D2、D3、D4、D5、D6、D7、D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电源的硬件保护锁存电路,其特征在于,用于48V直流转换器代替MCU判断电源保护是否给到后端电路驱动,所述硬件保护锁存电路包括:晶闸管Q3,二极管D1、D2、D3、D4、D5、D6、D7、D8、D9,三极管Q1和Q2,电容C1和C2,电阻R1、R2、R3、R4、R5、R6、R7;所述二极管D1~D8用于接入电压比较器输出的电平信号,所述电压比较器输出的电平信号包括信号1、信号2、信号3、信号4、信号5、信号6、信号7以及信号8,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信号1,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信号2,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信号3,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信号4,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信号5,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信号6,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信号7,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所述信号8,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的连接点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的连接点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的连接点与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的连接点相连后分别连接所述晶闸管Q3的引脚2、所述电阻R1的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依次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晶闸管Q3的引脚1以及所述电容C2的一端相连后与接地端GND1相接,所述晶闸管Q3的引脚3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以及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的连接点,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路供电电压VCC1,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路供电电压VCC2,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后端电路的信号端PRO,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相连后与接地端GND2相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MCU的复位信号端NREST。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源的硬件保护锁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电路包括:三极管Q4和Q5,电阻R8、R9、R10、R11以及R12;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信号端PRO,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2的一端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桃郑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天邦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