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厚铜板酸蚀破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441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厚铜板酸蚀破孔装置,包括压模支架、U型杆和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表面中间开设凹槽并活动安装有厚铜板本体,所述厚铜板本体外侧的固定座上表面设有导液槽,所述厚铜板本体上表面贴附有覆膜本体,所述固定座一侧上方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铰链,所述固定座一侧上方通过两个铰链与压模支架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座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分别与U型杆的两端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酸液与残留液体接触和酸液在贴膜与厚铜板之间流动的问题。膜与厚铜板之间流动的问题。膜与厚铜板之间流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厚铜板酸蚀破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厚铜板酸蚀
,具体为一种改善厚铜板酸蚀破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酸蚀是采用酸来腐蚀金属而得到特殊效果的方法。进行酸蚀的材料一般多为银、铜、铁等价格较低廉的金属材料。具体操作时,多选用硝酸等腐蚀性溶剂进行处理。为了达到镀件表面部分腐蚀部分保留的设计效果,酸蚀处理多与耐腐蚀材料配合使用。
[0003]酸蚀的生产流程为:磨板、贴膜、曝光、显影、执漏、酸性蚀刻和外观检查,但是在酸蚀的过程中由于厚铜板酸性蚀刻速度慢,干膜破孔几率高,易出现孔无铜问题,品质无法保证,尤其是在磨板及贴膜阶段,由于磨板导致厚铜板表面残留液体导致在进行酸蚀时,酸液与厚铜板表面残留液体混合,导致酸液在厚铜板表面晕染开来,从而使酸蚀结果不理想,同时,在贴膜阶段也容易因贴膜未能完全与厚铜板表面接触,导致在酸蚀过程中,酸液在贴膜与厚铜板之间流动,从而导致酸蚀失败,因此需要一种改善厚铜板酸蚀破孔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厚铜板酸蚀破孔装置,具备避免酸液与厚铜板表面残留液体接触和提高贴膜与厚铜板连接密实度的优点,解决了酸液与残留液体接触和酸液在贴膜与厚铜板之间流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善厚铜板酸蚀破孔装置,包括压模支架、U型杆、储液盒和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表面中间开设凹槽并活动安装有厚铜板本体,所述厚铜板本体外侧的固定座上表面设有导液槽,所述厚铜板本体上表面贴附有覆膜本体,所述固定座一侧上方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铰链,所述固定座一侧上方通过两个铰链与压模支架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座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分别与U型杆的两端滑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立杆,工作台上表面两侧均活动放置有储液盒。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两侧均开孔并分别嵌入安装有导液管,两个导液管均与导液槽连通,两个导液管远离固定座的一端分别位于储液盒上方。
[0008]优选的,所述覆膜本体下表面刷涂有胶质涂层,覆膜本体采用软质PVC材质设计。
[0009]优选的,所述压模支架下表面与覆膜本体上表面接触但不固定连接,压模支架尺寸与厚铜板本体尺寸相匹配。
[0010]优选的,所述U型杆上活动安装有吸水毛刷,U型杆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握把。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通过设置U型杆,并在固定座前后两端设置滑槽,通过在U型杆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滑槽内,从而使U型杆可沿滑槽方向滑动,同时,在U型杆上活动安装吸水毛
刷,并通过手握握把使U型杆上的吸水毛刷在厚铜板本体表面进行滚动,滚动的同时将磨板工序中残留的液体吸附,并可通过吸水毛刷将残留液体推离厚铜板本体,并使残留液体进入导液槽中,再通过导液管流入储液盒内,达到了有效去除厚铜板上磨板残留液体的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压模支架,并通过铰链将压模支架与固定座转动连接,使用时,通过将开设有图案的覆膜本体贴附在厚铜板本体上表面,并通过吸水毛刷对覆膜本体图案中的残留液进行吸附,从而使覆膜本体图案内无其他液体,同时,通过转动压模支架,使压模支架下表面压覆在覆膜本体上,从而覆膜本体与厚铜板本体紧密接触,达到了提高贴膜与厚铜板连接密实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导液管;2、压模支架;3、U型杆;4、吸水毛刷;5、厚铜板本体;6、固定座;7、储液盒;8、工作台;9、覆膜本体;10、铰链;11、导液槽;12、握把;13、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改善厚铜板酸蚀破孔装置,包括压模支架2、U型杆3、储液盒7和工作台8,工作台8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立杆,工作台8上表面两侧均活动放置有储液盒7。工作台8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座6,固定座6上表面中间开设凹槽并活动安装有厚铜板本体5,厚铜板本体5外侧的固定座6上表面设有导液槽11,固定座6两侧均开孔并分别嵌入安装有导液管1,两个导液管1均与导液槽11连通,两个导液管1远离固定座6的一端分别位于储液盒7上方。厚铜板本体5上表面贴附有覆膜本体9,覆膜本体9下表面刷涂有胶质涂层,覆膜本体9采用软质PVC材质设计。固定座6一侧上方
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铰链10,固定座6一侧上方通过两个铰链10与压模支架2一侧转动连接,压模支架2下表面与覆膜本体9上表面接触但不固定连接,压模支架2尺寸与厚铜板本体5尺寸相匹配。通过设置压模支架2,并通过铰链10将压模支架2与固定座6转动连接,使用时,通过将开设有图案的覆膜本体9贴附在厚铜板本体5上表面,并通过吸水毛刷4对覆膜本体9图案中的残留液进行吸附,从而使覆膜本体9图案内无其他液体,同时,通过转动压模支架2,使压模支架2下表面压覆在覆膜本体9上,从而覆膜本体9与厚铜板本体5紧密接触,达到了提高贴膜与厚铜板连接密实度的效果。
[0022]固定座6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滑槽13,两个滑槽13分别与U型杆3的两端滑动连接。U型杆3上活动安装有吸水毛刷4,U型杆3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握把12。通过设置U型杆3,并在固定座6前后两端设置滑槽13,通过在U型杆3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滑槽13内,从而使U型杆3可沿滑槽13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厚铜板酸蚀破孔装置,包括压模支架(2)、U型杆(3)、储液盒(7)和工作台(8),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8)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座(6),所述固定座(6)上表面中间开设凹槽并活动安装有厚铜板本体(5),所述厚铜板本体(5)外侧的固定座(6)上表面设有导液槽(11),所述厚铜板本体(5)上表面贴附有覆膜本体(9),所述固定座(6)一侧上方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铰链(10),所述固定座(6)一侧上方通过两个铰链(10)与压模支架(2)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座(6)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滑槽(13),两个滑槽(13)分别与U型杆(3)的两端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厚铜板酸蚀破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8)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立杆,工作台(8)上表面两侧均活动放置有储液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裕罗家亮
申请(专利权)人:惠阳科惠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