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395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33
一种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10),其是层叠2层以上的纤维层(1、2)而成的热风无纺布(10),其具有至少1层包含热塑性纤维且具有纤维块部(7)的纤维层(8)。维块部(7)的纤维层(8)。维块部(7)的纤维层(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

技术介绍

[0002]热风无纺布是以热风方式吹送热风使纤维彼此的交点热熔接而形成,因此易在形成得相对较厚,而使肌肤触感良好。故而,多作为吸收性物品的构成构件使用。关于该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迄今为止已出现各种提案。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如下热风无纺布:自不损坏肌肤触感地,通过花样而赋予审美性的观点而言,将7.64kPa加压下的具有小纤维块的部位的厚度与无小纤维块的部位的厚度之差设定为1mm以下。作为该热风无纺布的制造方法,记载有如下内容:对通过热风吹送处理而获得的预备无纺布实施轧光加工。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具备了具有热塑性的合成纤维与有机棉纤维的无纺布的吸收性物品。在上述无纺布中,有机棉纤维形成多个纤维块而配置。该有机棉纤维不被热熔接,而通过纤维彼此的相互缠绕留存在无纺布内。
[0004]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如下内容:自改良无纺布的质感的观点而言,将完成的无纺布置于一对辊间而以特定线压及温度进行加压处理。
[0005]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如下加工方法:卷出卷绕成卷状的纤维片材,以热风方式吹送热风,并以特定线压实施轧光加工。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151774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

202265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0

126365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

2994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技术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其是层叠有2层以上纤维层的热风无纺布,具有至少1层包含热塑性纤维且具有纤维块部的纤维层。
[0013]此外,本技术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包含:开纤工序,其对热塑性纤维实施多次开纤处理,而形成纤维网;热风无纺布形成工序,其将在上述开纤工序中获得的多个单层纤维网层叠而形成层叠纤维网,并使用热风对上述层叠纤维网实施热风加工而获得热风无纺布;以及轧光加工工序,其是使用一对轧光辊,对选自上述单层纤维网、上述层叠纤维网及上述热风无纺布中的一者或多者实施加工。
[0014]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及优点适当参照随附的附图,由下述记载可知。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16]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0017]图3是表示实施本实施方式中的热风工序的热处理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技术涉及一种蓬松度与柔软的肌肤触感优异且具有花样的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的提供。
[0019]在热风无纺布的制造工序中,将纤维开纤而纤维网化时,存在纤维彼此缠绕而部分形成纤维块的情况。尤其是,纤维直径越小则越易产生上述纤维块。该纤维块若直接通过热风被施以热风加工工序,则会因纤维彼此的热熔接而固化。
[0020]相对于此,一直以来,如上述专利文献1、3及4所记载,对完成的无纺布进行轧光加工,以降低坚硬感。但轧光加工是将热风无纺布夹持在一对辊间进行加压的处理,加压后的热风无纺布的厚度变薄,因此在蓬松度上留有改善的余地。即便对上述专利文献1、3及4所记载的无纺布在轧光加工之后进行热风处理,曾一度被压扁的无纺布的厚度的回复依然存在极限,因而留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关于该点,上述专利文献3中并无关于蓬松度的回复的启示。
[0021]在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中,自吸收性物品的吸收性及缓冲性等观点而言,强烈希望兼具蓬松度与柔软的肌肤触感且使两者均更加优异。
[0022]相对于此,本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的蓬松度与柔软的肌肤触感优异,且具备花样。此外,根据本技术的制造方法,能精度良好地制造上述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
[0023]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进行说明。
[0024]本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可应用在穿戴在身上吸收体液的各种吸收性物品,可应用在该吸收性物品中的表面片材等各种构成构件。
[0025]在本技术中,只要未特意说明,则将与人体接触的一侧称作肌肤面侧或肌肤抵接面侧或表面侧,将其相反侧称作非肌肤面侧或非肌肤抵接面侧或背面侧。
[0026]此外,在本技术中,所谓“热风无纺布”,是指热熔接性纤维彼此在交点热熔接而一体化所得的无纺布。在该无纺布的制造中使用热风法。该热风法是指,以贯通方式对包含热熔接性纤维的纤维网吹送热风,使该纤维网彼此的交点熔接而形成无纺布的方法。
[0027]本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是层叠2层以上纤维层而成的热风无纺布。所层叠的纤维层可为2层,也可为3层以上。本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通过具有2层以上,与以1层形成无纺布的情形相比,能越过制造上的制约而形成蓬松的无纺布。
[0028]图1表示出了层叠有2层纤维层(纤维层1及纤维层2)的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10(以下简称无纺布10),作为本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的较佳实施方式。纤维层1及纤维层2包含热熔接性纤维,通过该热熔接性纤维彼此的熔接,两层的抵接面遍及
整个范围而接合。因此,无纺布10不具有纤维层1与纤维层2分离的区域。即,无纺布10是上述2层一体化而成的1张片材体。
[0029]本技术的无纺布也可具有凹凸面等各种表面形状,但优选为如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10般,两面10A及10B(纤维层1的表面及纤维层2 的表面)为平坦的形状。无纺布10通过为多个纤维层的层叠体,且为两面平坦的形状,而兼具表面的顺滑感与缓冲感且两者优异。所谓平坦的形状,是指无纺布表面的凹部与凸部的厚度差为1mm以内。具体而言,使用剃刀刃沿着厚度方向切割无纺布,并使用显微镜(基恩士公司制造,VHX

900)拍摄剖面的照片。测定该照片中无纺布的上表面位于最上侧的部分即凸部的厚度、无纺布的上表面位于最下侧的部分即凹部的厚度,计算其厚度差。取3点的平均值。
[0030]无纺布10具有至少1层具有纤维块部7的纤维层8。以下,将具有纤维块部7的纤维层8称作纤维块层8。在图1中,纤维块层8配置于纤维层1。
[0031]在本技术中,所谓“纤维块部”,是指在纤维层内纤维相互缠绕而形成的节(线团)的部分。在纤维块部中,纤维的密度较同一纤维层内的周边部分高,视觉上会被识认成纤维所具有的颜色(主要为白色)的浓度(明度)较周边部分高的块(粒状)。纤维块部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制。在本技术中,纤维块部在无纺布的厚度方向的剖面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其是层叠有2层以上的纤维层的热风无纺布,具有至少1层包含热塑性纤维且具有由热塑性纤维形成的纤维块部的纤维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其中,将在配置有所述纤维块部的位置处在7.64kPa的压力下测定所得的所述热风无纺布的厚度设为T1,并将在未配置所述纤维块部的位置处在相同压力下测定所得的所述热风无纺布的厚度设为T2时,以T3=T1-T2定义的厚度之差T3为0.3mm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其中,所述差T3为0.2mm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其中,具有所述纤维块部的纤维层是所述热风无纺布的最外侧的层。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其具有至少1层不具有所述纤维块部的纤维层。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其中,所述热风无纺布整体的基重为15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森康浩寒川裕太种市祥一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