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380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包括型钢组件和栓钉组件,其中型钢组件包括腹板和与腹板垂直设置的翼缘;栓钉组件呈螺旋趋势分布于型钢组件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在纯扭状态下,柱子产生的斜向螺旋形宏观裂缝,在翼缘处采用左右交错的布置形式,使栓钉在保证布置密度的同时,增大栓钉间距,借以缓解构件浇筑时的振捣压力,同时在腹板双侧均对中单排布置栓钉,通过翼缘与腹板处栓钉的相互组合,使型钢表面栓钉的布置形式整体上形成螺旋上升效果,与柱箍筋相互搭配,可有效抑制柱子纯扭受力时斜向螺旋裂缝的发展,提高型钢混凝土柱在复杂受力状态下的延性与抗扭能力。延性与抗扭能力。延性与抗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一种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

技术介绍

[0002]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超高层、异形建筑等工程中应用广泛,但由于型钢表面光滑,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较差,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常在型钢表面焊接一定数量的栓钉,用以促进钢

混组合结构中型钢与混凝土的协同工作,关于工字钢表面栓钉的布置形式,目前多为单排或多排等距对齐布置,此类布置方式虽然可以增强型钢与混凝土之间协同工作的一体性,但常由于栓钉间距偏小、布置密度过大而导致栓钉的利用效率低或栓钉周围混凝土浇筑不密实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栓钉间距的布置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其包括,型钢组件,包括腹板和与所述腹板垂直设置的翼缘;
[0007]栓钉组件,呈螺旋趋势分布于所述型钢组件的表面。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腹板为长方形,所述翼缘设有两个,分别垂直于所述腹板的两端,且所述翼缘的横截面长度小于所述腹板的横截面长度。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腹板设置于所述型钢组件的中部。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栓钉组件分为第一栓钉和第二栓钉。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栓钉设置于所述腹板的两个相对面,所述第二栓钉设置于所述翼缘背对所述腹板的一端。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栓钉为单排布置,竖直设置于所述腹板的中部,且与相对面的第一栓钉呈交错布置。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栓钉为双排布置,整体居中设置于所述翼缘的中部,且呈左右交错布置,相邻的第二栓钉的横向间距为所述翼缘宽度的0.4

0.8倍。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栓钉的布置间距为所述翼缘处相邻的第二栓钉纵向间距的2倍。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栓钉组件焊接于所述型钢组件上,焊后最小长度为40mm。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型钢组件外部还设有箍筋和纵筋,所述纵筋的长度与所述型钢组件的长度一致,且分布于所述型钢组件的四周,呈正方形,若干所述箍筋垂直纵向包裹于所述纵筋,且相邻所述箍筋的间距相同,呈若干正方形。
[0017]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在纯扭状态下,柱子产生的斜向螺旋形宏观裂缝,对传统焊接栓钉单排或多排等距对齐的布置方式加以改进,在翼缘处采用左右交错的布置形式,使栓钉在保证布置密度的同时,尽可能增大栓钉间距,借以缓解构件浇筑时的振捣压力,同时在工字钢腹板双侧均对中单排布置栓钉,通过翼缘与腹板处栓钉的相互组合,使工字钢表面栓钉的布置形式整体上形成螺旋上升效果,在增强工字钢与混凝土间的机械咬合力的同时,与柱箍筋相互搭配,可有效抑制柱子纯扭受力时斜向螺旋裂缝的发展,提高型钢混凝土柱在复杂受力状态下的延性与抗扭能力。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9]图1为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的整体结构图。
[0020]图2为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的型钢组件和栓钉组件的结构图。
[0021]图3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的型钢组件和栓钉组件的局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5]实施例1
[0026]参照图1,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包括型钢组件100和栓钉组件200,其中型钢组件100,包括腹板101和与腹板101垂直设置的翼缘102;
[0027]栓钉组件200,呈螺旋趋势分布于型钢组件100的表面。
[0028]基于上述,翼缘102内外侧平行或接近于平行,翼缘102的端部呈直角,在承受弯曲力矩、压力负荷、偏心负荷都有较强的优越性能,大大提高了承载能力,且节约材质10%~40%,且由于翼缘102的内外侧平行,缘端呈直角,便于拼装组成各种构件,从而节约焊接、铆接工作量25%左右,能够大大加快工程的建设速度,进而缩短工期。
[0029]进一步的,由于型钢组件100表面光滑,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较差,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型钢组件100上设有若干栓钉组件200,现有的栓钉多为单排或多排等距对齐布置,虽然可以增强型钢组件100与混凝土之间协同工作的一体性,但常由于栓钉间距偏小、布置密度过大而导致栓钉的利用效率低或栓钉周围混凝土浇筑不密实等问题,故本实施例设置的栓钉呈螺旋趋势分布于型钢组件100的表面,旨在就纯扭状态下,柱子产生的斜向螺旋形宏观裂缝,可有效抑制柱子纯扭受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型钢组件(100),包括腹板(101)和与所述腹板(101)垂直设置的翼缘(102);栓钉组件(200),呈螺旋趋势分布于所述型钢组件(100)的表面;所述栓钉组件(200)分为第一栓钉(201)和第二栓钉(202);所述第一栓钉(201)设置于所述腹板(101)的两个相对面,所述第二栓钉(202)设置于所述翼缘(102)背对所述腹板(101)的一端;所述第一栓钉(201)为单排布置,竖直设置于所述腹板(101)的中部,且与相对面的第一栓钉(201)呈交错布置;所述第二栓钉(202)为双排布置,整体居中设置于所述翼缘(102)的中部,且呈左右交错布置,相邻的第二栓钉(202)的横向间距为所述翼缘(102)宽度的0.4

0.8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形焊接栓钉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抗扭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101)为长方形,所述翼缘(102)设有两个,分别垂直于所述腹板(101)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良晏方吉云鹏陈宗平吴辉琴徐金俊张绍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