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泌尿科用尿道插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3578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泌尿科用尿道插管装置,包括导尿插管,导尿插管包括导尿内管和外管,导尿内管的前端开设有尿液进口,外管包括外管本体及设置于外管本体前端与导尿内管前端之间的前端变形段,前端变形段由乳胶材料制成,导尿内管的前端于前端变形段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三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弹性撑杆,外管本体的前端于前端变形段的内侧设置有与弹性撑杆对应布置的导向支撑,导向支撑具有朝向弹性撑杆的内凹引导弧面,弹性撑杆具有在导尿内管相对外管朝后移动时,被内凹引导弧面引导而朝外弹性变形以将前端变形段撑开至直径大于外管本体直径的工作位。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气囊存在导致尿液进口位置较高而不利于膀胱内尿液排出的技术问题。尿液排出的技术问题。尿液排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泌尿科用尿道插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患者尿液导流的泌尿科用尿道插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尿道插管是在无菌操作的原则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从而将膀胱中的尿液导出而进行的辅助诊断或治疗手段。
[0003]现有的尿道插管技术如图1所示:将导尿管1自尿道3插入到膀胱5位置,导尿管1包括管体,管体的前端设置有球囊4,管体上于球囊4的前侧设置有尿液进口,管体的内腔与尿液进口导通而用于将尿液导出,管体的后端设置有与气囊相连的充水口2。实际操作时,将球囊4插入膀胱中,通过充水口向球囊充水,球囊扩张,这样球囊就挡在膀胱的尿道口6处,避免导尿管自动脱出。
[0004]传统的这种导尿管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为了避免患者使用过程中,导尿管自动由尿道脱出,必须设置一个能够扩张的球囊,球囊扩张后,占用了较大的轴向空间,导致管体上的尿液进口距离膀胱的尿道出口有一段距离,也就是说尿液进口的位置较高,高于正常的人体排尿高度(尿道出口位置),尿液容易在膀胱内产生积存,积存的尿液不能顺利排出,容易导致膀胱炎症和其它并发症状;2、导尿管在插入尿道的过程中,导尿管上的尿液进口是打开的,尿液容易在插管的过程中自导尿管流出,造成一定的污染,为避免污染,操作人员需要提前在导尿管的尾端连上尿袋,尿袋的重量作用于导尿管上,还有尿袋的存在,这会影响操作人员的插管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泌尿科用尿道插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气囊存在导致尿液进口位置较高而不利于膀胱内尿液排出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泌尿科用尿道插管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泌尿科用尿道插管装置,包括导尿插管,导尿插管包括导尿内管和设置于导尿内管外围的外管,导尿内管的前端开设有尿液进口,外管包括外管本体及设置于外管本体前端与导尿内管前端之间的前端变形段,前端变形段由乳胶材料制成,导尿内管的前端于前端变形段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三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弹性撑杆,外管本体的前端于前端变形段的内侧设置有与弹性撑杆对应布置的导向支撑,导向支撑具有朝向弹性撑杆的内凹引导弧面,弹性撑杆具有在导尿内管相对外管朝后移动时,被内凹引导弧面引导而朝外弹性变形以将前端变形段撑开至直径大于外管本体直径的工作位。
[0007]导尿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用于在弹性撑杆处于工作位时对导尿内管和外管之间轴向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
[0008]弹性撑杆的前端固定于导尿内管外周,弹性撑杆的后端朝外管本体方向弹性悬伸。
[0009]外管本体由PVC材料制成。
[0010]导向支撑由弧形片构成,导向支撑通过倾斜布置的支撑杆固定于外管本体的内侧。
[0011]导向支撑上设置有挡止方向朝后的第一挡止结构,弹性撑杆上设置有挡止方向朝前的用于与第一挡止结构挡止配合的撑杆挡块。
[0012]弹性撑杆与导尿内管的管臂铰接相连,弹性撑杆的内端伸入到导尿内管的内腔中,弹性撑杆的外端用于与内凹引导面顶推配合而将前端变形段撑开。
[0013]弹性撑杆的个数与尿液进口的个数一一对应,撑杆挡块与第一挡止结构挡止时,弹性撑杆的内端封堵对应尿液进口的后端,弹性撑杆处于工作位时,尿液进口的后端被打开。
[0014]外管本体后端设置有与导尿内管后端相连的后端变形段,后端变形段由乳胶材料制成,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导尿内管外周的内侧环形摩擦件和设置于外管本体内壁上的外侧环形摩擦件,外侧环形摩擦件为气囊或者水囊,内侧环形摩擦件具有由后至前直径逐渐变大的摩擦接触面。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导尿插管包括外管和导尿内管,使用时,导尿内管、外管一起插入尿道,在插入过程中,导尿内管和外管均朝前移动,因此弹性撑杆处于自由状态,弹性撑杆不会对前端变形段顶推,外管和导尿内管可以经尿道顺利进入膀胱中,当外管、导尿内管的前端进入到膀胱中后,向后回拉导尿内管,导尿内管相对外管朝后移动,弹性撑杆在内凹引导面的引导作用下,一边朝外伸出,一边朝前伸出,将前端变形段撑开至直径大于外管的状态,固定结构固定导尿内管和外管的轴向位置,此时被撑开的前端变形段和弹性撑杆一起构成能够和膀胱的尿道出口口沿进行挡止的防脱结构,避免导尿插管在使用过程中由尿道脱出,弹性撑杆的后端在内凹引导面的引导作用下既朝外动作又朝前动作,从而形成了一个内凹的勾状结构,勾状结构的外壁和前端变形段一起形成防脱结构,不会对膀胱壁造成损伤,本专利技术不需要使用球囊进行防脱,节省了球囊所占用的轴向空间,导尿内管回拉后完成插管操作,导尿内管上的尿液进口相比球囊技术的尿液进口位置较低,更加接近膀胱的尿道出口位置,可以有效减少膀胱内的积存尿液。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尿道插管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尿道插管装置的实施例1中弹性撑杆处于工作位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3的使用状态图;图5是图2中的A处放大图;图6是图3中的B处放大图;图7是图3中的C处放大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尿道插管装置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尿道插管装置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尿管;2、充水口;3、尿道;4、球囊;5、膀胱;6、膀胱的尿道口;7、内管端头;8、尿液进口;9、前端变形段;10、弹性撑杆;11、内凹引导弧面;12、导向支撑;13、支撑杆;14、后端变形段;15、外管本体;16、导尿内管;17、内侧环形摩擦件;18、摩擦接触面;19、外侧
环形摩擦件;20、第一挡止结构;21、撑杆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18]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19]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泌尿科用尿道插管装置的实施例1如图2~7所示:包括使用时用于沿尿道3自后至前朝膀胱5插入的导尿插管,导尿插管包括导尿内管16和设置于导尿内管外围的外管,导尿内管的前端具有内管端头7,内管端头7上开设有两个三个沿周向分布的尿液进口8。
[0020]外管包括外管本体15、设置于外管本体前端与导尿内管之间的前端变形段9和设置于外管本体后端与导尿内管之间的后端变形段14,本实施例中,前端变形段9、后端变形段14均由乳胶材料制成的套形结构,乳胶材料具有柔软和富有弹性的特点,外管本体15和导尿内管16均由PVC材料构成,PVC材料相比乳胶材料较硬,可以更方便沿尿道3的插入。根据未成年和成人,外管的周长范围在8F

16F之间,导尿内管的周长范围在6F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泌尿科用尿道插管装置,包括导尿插管,其特征在于:导尿插管包括导尿内管和设置于导尿内管外围的外管,导尿内管的前端开设有尿液进口,外管包括外管本体及设置于外管本体前端与导尿内管前端之间的前端变形段,前端变形段由乳胶材料制成,导尿内管的前端于前端变形段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三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弹性撑杆,外管本体的前端于前端变形段的内侧设置有与弹性撑杆对应布置的导向支撑,导向支撑具有朝向弹性撑杆的内凹引导弧面,弹性撑杆具有在导尿内管相对外管朝后移动时,被内凹引导弧面引导而朝外弹性变形以将前端变形段撑开至直径大于外管本体直径的工作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道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尿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用于在弹性撑杆处于工作位时对导尿内管和外管之间轴向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道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撑杆的前端固定于导尿内管外周,弹性撑杆的后端朝外管本体方向弹性悬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道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管本体由PVC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道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自豪文秀华刘太阳焦湘桂琦李杰黄雪强张永张奎
申请(专利权)人: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