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反流型洗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114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反流型洗胃管,包括有洗胃管本体,洗胃管本体的前端开设有一个顶孔和多个侧孔,洗胃管本体的中部外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气囊,洗胃管本体的前端靠近侧孔位置处的外周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气囊,第二气囊位于第一气囊与侧孔之间,第二气囊连通有延伸至洗胃管本体后部的第二导管以实现往第二气囊内填充气体或者将第二气囊内的气体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二气囊,第二气囊位于侧孔和第一气囊之间,能够在实现防反流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将洗胃管本体的侧孔完全放入胃内,同时第二气囊胀起时通过浮力游动的方式减少负压对胃粘膜的刺激,减少洗胃过程的不适感。减少洗胃过程的不适感。减少洗胃过程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反流型洗胃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防反流型洗胃管。

技术介绍

[0002]洗胃是临床常用的急救措施,是将洗胃管插入胃内反复注入和吸出一定量溶液尽可能排出胃内一切胃内容物,以达到紧急彻底清洁胃的灌洗方法。洗胃过程中因胃急速扩张收缩、毒物刺激、食管下端括约肌麻痹、贲门关闭不全,极易出现胃内容物返流误吸;造成吸入性肺炎,胃内容物量大返流至气管甚至会导致窒息;这将威胁到病人生命。临床中常通过改变体位、减少灌注量、间歇洗胃,来减少误吸;但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洗胃返流情况的改善效果不佳。针对该问题,人们设计了一些防反流型洗胃管,主流的样式是在洗胃管中部的外周侧壁上设置气囊,通过往气囊内充气以使得气囊胀起而临时封堵住食道以防止反流。然而现有的防反流型洗胃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使用过程中难以准确判断洗胃管前端的侧孔是否完全进入胃内,难以判断气囊胀起情况,以及无法对病人胃内压和食管压力进行评估,对病人的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反流型洗胃管,能够解决现有洗胃管难以准确判断洗胃管前端的侧孔是否完全进入胃内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防反流型洗胃管,包括有洗胃管本体,所述洗胃管本体的前端开设有一个顶孔和多个侧孔,所述洗胃管本体的中部外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连通有延伸至洗胃管本体后部的第一导管以实现往第一气囊内填充气体或者将第一气囊内的气体排出,所述洗胃管本体的前端靠近侧孔位置处的外周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位于第一气囊与侧孔之间,所述第二气囊连通有延伸至洗胃管本体后部的第二导管以实现往第二气囊内填充气体或者将第二气囊内的气体排出。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囊为球状气囊。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在靠近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部分分别开设或埋设在洗胃管本体的侧壁内;或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在靠近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部分分别贴合设置在洗胃管本体的外侧壁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在远离第一气囊或第二气囊的端口处分别设置有用以临时封堵住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端口的封堵部;或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在远离第一气囊或第二气囊的端部处分别设置有用以临时封堵住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控制阀。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囊为圆柱状气囊。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在远离第一气囊或第二气囊的端部处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测压气囊,所述测压气囊分别连通第一导管或第二导管。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上分别设置有识别标签。
[0012]进一步地,所述洗胃管本体的后端部处设有温感变色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囊与最接近的侧孔之间的距离为1

2cm。
[0014]进一步地,所述洗胃管本体在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连接的部分设有抗压增强层。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气囊,第二气囊位于侧孔和第一气囊之间,能够在实现防反流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将洗胃管本体的侧孔完全放入胃内,同时第二气囊胀起时通过浮力游动的方式减少负压对胃粘膜的刺激,减少洗胃过程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气囊未胀起时);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气囊胀起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反流型洗胃管。防反流型洗胃管包括有洗胃管本体10,洗胃管本体10可借鉴常用的洗胃管的材料等,洗胃管10本体的外周侧壁上设置有沿洗胃管本体10轴向延伸的刻度,以助于医护人员大致、直观地了解洗胃管本体10插入或拉出的长度。洗胃管本体10的前端开设有一个顶孔11和多个侧孔12用以实现排液或吸液。洗胃管本体10的前端倒圆角处理,以便于插管,并减少病人的不适感。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顶孔11开设在洗胃管本体10的前端端面处,侧孔12开设在洗胃管本体10的前端部,侧孔为四个,两两一边,分别对应设置在洗胃管本体10的前端部的两侧,且互相错位设置,顶孔11为圆孔,侧孔12为椭圆孔,椭圆孔有助于侧孔12实现负压分散,有助于排液或吸液。洗胃管本体10的后端设置有接头14,用于与洗胃机、胃灌器等连接。洗胃管本体10的中部外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气囊30,第一气囊30连通有延伸至洗胃管本体10后部的第一导管31以实现往第一气囊30内填充气体或者将第一气囊30内的气体排出,也即通过设置第一导管31,能够往第一气囊30内冲入气体或者排出第一气囊30内的气体,优选的,第一气囊30为圆柱状气囊,也即第一气囊30充气胀起时呈圆柱状,从而能够更好地堵塞住食道,第一气囊30的轴向长度约为6cm,以助于实现良好的堵塞。洗胃管本体10的前端靠近侧孔12位置处的外周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气囊20,第二气囊20位于第一气囊30与侧孔12之间,优选的,第二气囊20与最接近的侧孔12之间的距离为1

2cm,第二气囊20连通有延伸至洗胃管本体10后部的第二导管21以实现往第二气囊20内填充气体或者将第二气囊20内的气体排出,也即通过设置第二导管21,能够往第二气囊20内冲入气体或者排出第二气囊20内的气体。
[0021]以下为本优选的实施例的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
[0022]第一步:检查洗胃管本体10及其他零部件的完整性,使用50ml注射器或其他充气器械从第一导管31和第二导管21的端口往内充入气体,查看第一气囊30和第二气囊20胀起情况,查看是否有漏气,以检查第一气囊30和第二气囊20的完好性,待检查完后将第一气囊30和第二气囊20内的气体尽量排尽;
[0023]第二步:在洗胃管本体10的前端均匀涂抹石蜡油,将洗胃管本体10的前端经口或经鼻插入口咽,沿食道伸入到胃;使用灌注器连接洗胃管本体10的后端的接头14,并从洗胃管本体10后端回抽胃液,证明洗胃管本体10的前端在胃内;
[0024]第三步:再将洗胃管本体10往内插入10cm,用注射器或其他充气器械从第二导管21的端口往内充入气体,以使得第二气囊20胀起,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查看患者是否有不适等情况;
[0025]第四步:轻轻将洗胃管本体10拉出至不能继续回拉,再向里插入3cm,此时可保证洗胃管本体10的侧孔12完全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反流型洗胃管,包括有洗胃管本体(10),所述洗胃管本体(10)的前端开设有一个顶孔(11)和多个侧孔(12),所述洗胃管本体(10)的中部外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气囊(30),所述第一气囊(30)连通有延伸至洗胃管本体(10)后部的第一导管(31)以实现往第一气囊(30)内填充气体或者将第一气囊(30)内的气体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胃管本体(10)的前端靠近侧孔(12)位置处的外周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气囊(20),所述第二气囊(20)位于第一气囊(30)与侧孔(12)之间,所述第二气囊(20)连通有延伸至洗胃管本体(10)后部的第二导管(21)以实现往第二气囊(20)内填充气体或者将第二气囊(20)内的气体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流型洗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20)为球状气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流型洗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31)和第二导管(21)在靠近第一气囊(30)和第二气囊(20)的部分分别开设或埋设在洗胃管本体(10)的侧壁内;或所述第一导管(31)和第二导管(21)在靠近第一气囊(30)和第二气囊(20)的部分分别贴合设置在洗胃管本体(10)的外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流型洗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31)和第二导管(21)在远离第一气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喜薛兰芳张琰周明君周雅英梁海珍黄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广西康复医学保健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