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的机制砂洗砂系统及洗砂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224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制砂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的机制砂洗砂系统及洗砂方法。该洗砂系统包括:洗砂子系统,包括洗砂装置;污水回收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以及回收池,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上方分别设有用于投放絮凝剂的第一投放装置和用于投放抗絮凝剂的第二投放装置;第一沉淀池与洗砂装置的排水端连接,且回收池与洗砂装置的进水端连接,以使洗砂装置产生的污水依次流经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处理后排至回收池,并循环至洗砂装置使用;监测控制子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设置于第二沉淀池内的粘度计,粘度计、第二投放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控制器控制第二投放装置的开启或关闭。使控制器控制第二投放装置的开启或关闭。使控制器控制第二投放装置的开启或关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的机制砂洗砂系统及洗砂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制砂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的机制砂洗砂系统及洗砂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经济大发展,基础建设蓬勃兴起,现代混凝土用量十分庞大,细骨料用量也随之增加,一般占混凝土体积的30%左右,再加上建筑砂浆的细骨料用量,天然河砂已无法满足建设市场的需求。目前,随着河砂资源的逐渐枯竭,机制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使用越来越多,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机制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推广应用。
[0003]在生产机制砂的过程中,为了使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及泥块含量达到标准规定,洗砂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洗砂不可避免地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制砂企业为了节约水资源,在后续的废水和污水处理缓解用絮凝剂对污水进行快速地絮凝沉淀,以使污水回收利用,然而由于使用方式简单粗放,使得含有絮凝剂的回收水对机制砂进行清洗后,在机制砂中残留了大量的絮凝剂,对混凝土的质量和生产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如何从源头上,即洗砂环节上降低机制砂中的含泥量的同时,对机制洗砂中的絮凝剂残留量进行监测并消除是市场上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0004]申请号为CN202010453747.8,公开日为2020年08月25日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箱为环形腔体,位于环形腔体内盘绕设置有污水软管,所述污水软管一端与污水盛放箱连接、另一端与沉淀箱连接;所述污水软管内套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一端伸出污水软管与小型曝气泵连接;所述污水处理箱的中空腔体内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上游通过排水管与沉淀箱连接,所述过滤器的下游通过过滤泵与回水管连接,所述回水管的另一端从污水处理箱的上端伸入到污水处理箱中。该小型污水处理装置主要目的在于加强污水的曝气面积的同时也对加入到污水中的絮凝剂起到搅拌均匀的作用,使得絮凝剂更好的与污水相结合进行污水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在机制砂生产洗砂过程中残留了大量的絮凝剂,对混凝土的质量和生产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的机制砂洗砂系统,其包括:
[0006]洗砂子系统,包括洗砂装置;
[0007]污水回收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以及回收池,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上方分别设有用于投放絮凝剂的第一投放装置和用于投放抗絮凝剂的第二投放装置;第一沉淀池与洗砂装置的排水端连接,且回收池与洗砂装置的进水端连接,以使洗砂装置产生的污水依次流经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处理后排至回收池,并循环至洗砂装置使用;
[0008]监测控制子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设置于第二沉淀池内的粘度计,所述粘度计、第二投放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控制器控制第二投放装置的开启或关闭。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洗砂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N个前级洗砂装置以及终级洗砂装置,N≥1;所述第一沉淀池与前级洗砂装置和终级洗砂装置的排水端连通,回收池与前级洗砂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终级洗砂装置的进水端与外部水源连接,以使所述洗砂装置产生的污水依次流经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处理后排至回收池并循环至前级洗砂装置使用。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监测控制子系统还包括设于洗砂装置的排水管路上的第一浊度传感器,所述洗砂装置的进水管路上设有进水阀门;所述进水阀门、第一浊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沉淀池与回收池的连接通路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沉淀池内设有第二浊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的连接通路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第一投放装置、第二浊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一投放装置的开启或关闭。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上方分别设有用于搅拌沉淀池内污水的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所述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控制器控制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运行。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间的连接通路上设有滤网,所述第二沉淀池与回收池间的连接通路上设有滤网,以使第一沉淀池中的污水流经滤网过滤处理后进入第二沉淀池,且第二沉淀池中的污水流经滤网过滤处理后进入回收池。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沉淀池上方设有用于盖合密封所述第一沉淀池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二沉淀池上方设有用于盖合密封所述第二沉淀池的第二盖板。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分别设有絮凝剂储罐和抗絮凝剂储罐;所述絮凝剂储罐的出料端与第一投放装置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抗絮凝剂储罐的出料端与第二投放装置的进料端连接。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如上所述的废水循环利用的机制砂洗砂系统进行洗砂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8]S100、将机制砂投入洗砂装置进行清洗,所述洗砂装置产生的污水排至第一沉淀池内;
[0019]S200、第一投放装置将絮凝剂投放至第一沉淀池污水内,污水静置一定时长以使污水中杂质絮凝成团并沉淀;
[0020]S300、第一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的污水排至第二沉淀池,粘度计实时感应第二沉淀池内污水的粘度,当粘度大于设定数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二投放装置将抗絮凝剂投放至第二沉淀池污水内,污水静置一定时长以消除污水中的残留絮凝剂;当粘度小于设定数值时,所述第二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排至回收池;
[0021]S400、回收池内的回收水循环流通至洗砂装置进水端以循环进行S100洗砂步骤。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废水循环利用的机制砂洗砂系统,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23]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洗砂系统对机制砂进行清洗,该系统对洗砂产生的污水进行回收再利用,通过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串联处理污水,不仅有效消除污水中的泥污等杂
质,而且对污水中的残留絮凝剂进行了消除处理;且其能够监测处理后的回收水絮凝剂残留量是否达标,并根据监测到的残留量信息以自动控制系统对絮凝剂残留进行消除,有效保障回收水质量;因此,使用该洗砂系统既能保证洗砂过程中降低机制砂含泥量,又能消除机制洗砂中的絮凝剂残留以保障机制砂质量,解决了絮凝剂残留对混凝土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同时达到能够节约水资源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第一沉淀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第二沉淀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的机制砂洗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洗砂子系统,包括洗砂装置(100);污水回收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沉淀池(200)、第二沉淀池(300)以及回收池(400),第一沉淀池(200)和第二沉淀池(300)上方分别设有用于投放絮凝剂的第一投放装置(210)和用于投放抗絮凝剂的第二投放装置(310);第一沉淀池(200)与洗砂装置(110)的排水端连接,且回收池(400)与洗砂装置(110)的进水端连接,以使洗砂装置(110)产生的污水依次流经第一沉淀池(200)、第二沉淀池(300)处理后排至回收池(400),并循环至洗砂装置(110)使用;监测控制子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设置于第二沉淀池(300)内的粘度计(330),所述粘度计(330)、第二投放装置(310)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控制器控制第二投放装置(310)的开启或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循环利用的机制砂洗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洗砂装置(100)包括依次连接的N个前级洗砂装置(110)以及终级洗砂装置(120),N≥1;所述第一沉淀池(200)与前级洗砂装置(110)和终级洗砂装置(120)的排水端连通,回收池(400)与前级洗砂装置(110)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终级洗砂装置(120)的进水端与外部水源连接,以使所述洗砂装置(100)产生的污水依次流经第一沉淀池(200)、第二沉淀池(300)处理后排至回收池(400)并循环至前级洗砂装置(110)使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水循环利用的机制砂洗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控制子系统还包括设于洗砂装置(100)的排水管路上的第一浊度传感器(130),所述洗砂装置(100)的进水管路上设有进水阀门(140);所述进水阀门(140)、第一浊度传感器(130)均与控制器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循环利用的机制砂洗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淀池(300)与回收池(400)的连接通路上设有第二阀门(320),所述第二阀门(320)与控制器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循环利用的机制砂洗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200)内设有第二浊度传感器(230),所述第一沉淀池(200)与第二沉淀池(300)的连接通路上设有第一阀门(220);所述第一阀门(220)、第一投放装置(210)、第二浊度传感器(230)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220)和第一投放装置(210)的开启或关闭。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裕佳陈晓彬熊秋闵邱年丽
申请(专利权)人:科之杰新材料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