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池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9973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絮凝池反应器,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进水管、混合导流筒以及若干个循环导流筒,所述进水管与混合导流筒连通,所述混合导流筒上端口伸至上方与其相邻的循环导流筒的下端口内,所述循环导流筒的上端口伸至上方与其相邻的循环导流筒下端口内,所述混合导流筒的上端口截面积小于与其相邻的循环导流筒的下端口截面积,所述循环导流筒的上端口截面积小于上方与其相邻的循环导流筒下端口截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废水向上流动过程中废水流速变化,利于废水、颗粒、药剂及回流污泥的混合,也利于慢速絮凝,且循环导流筒分段设置的方式可以提供更好的循环、碰撞效果,利于絮体的生成。于絮体的生成。于絮体的生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絮凝池反应器


[0001]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涉及一种絮凝池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絮凝反应是混凝沉淀工艺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也是污水处理流程中重要的一环。污废水中存在的细微颗粒物、胶体等因表面电荷导致的静电斥力等原因,在水体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难以依靠自然沉淀从水中去除,只能通过混凝沉淀工艺打破稳定状态,完成颗粒胶体的聚集、沉降。
[0003]其中混凝工艺包括凝聚和絮凝两部分;
[0004]凝聚反应是指向水体中投加带大量正电荷的混凝剂,例如如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通过压缩双电层或电中和等机理使水体中的颗粒物及胶体脱稳,提供相互碰撞聚集的基础条件。
[0005]絮凝反应是指向水体中投加高分子聚合物,例如聚丙烯酰胺,利用吸附架桥、网捕卷扫等机理,使脱稳的颗粒物、胶体团聚成较大较重的大粒径矾花,从而可以依靠重力从水中自然分离。
[0006]常规污水处理中混凝反应池以机械搅拌为主,以高密度沉淀池为例,其絮凝池常设置导流筒,导流筒内由于轴流搅拌机作用,携带脱稳颗粒的废水在筒内以较快速度向上流动,与絮凝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絮凝池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进水管、混合导流筒以及若干个循环导流筒,所述进水管上端作为出水端与混合导流筒底部连通,所述混合导流筒上端口伸至上方与其相邻的循环导流筒的下端口内,所述循环导流筒的上端口伸至上方与其相邻的循环导流筒下端口内,所述混合导流筒的上端口截面积小于与其相邻的循环导流筒的下端口截面积,所述循环导流筒的上端口截面积小于上方与其相邻的循环导流筒下端口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池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导流筒的上端口截面积小于混合导流筒筒身的截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池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搅拌叶片,所述提升搅拌叶片位于混合导流筒并可被驱动转动,用于搅拌混合导流筒内的溶液并对该溶液施以向上的作用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池反应器,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部的所述循环导流筒包括循环导流筒身以及连接于循环导流筒身上端的循环导流出水筒,所述循环导流出水筒呈圆台状,所述循环导流出水筒的大径端与循环导流筒身上端连接、下端伸至上方与其相邻的循环导流筒下端口内。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峡余云飞赵二华郑界陈思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