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板成型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型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叠合板成型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叠合板是由预制梁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预制梁板按照轴线的形状,可分为直梁和曲梁,而曲梁主要是拱形梁,如申请号为201811124869.1提出的叠合梁预制板,现有的拱形梁一般都是通过凸辊和与其相适配的凹槽相互配合,将直梁压弯成拱形梁,这种生产拱形梁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对拱形梁的弧度或者半径的要求发生变化时,现有的生产方式无法直接进行调整变化,其加工出来的叠合板的拱形梁较为单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叠合板成型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叠合板成型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叠合板成型装置及其成型方法,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中相互靠近的一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板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7),所述底座(7)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9),两个支撑板(9)之间固定连接有U形板(8),所述U形板(8)中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第六齿轮(37),所述第六齿轮(37)的底部均啮合有第二齿条(39),两个所述第二齿条(39)相互靠近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38),两个第一齿条(38)之间设有与U形板(8)底部转动连接的第五齿轮(35),所述第六齿轮(37)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杆(43),所述第三杆(43)远离第六齿轮(37)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凹槽(44),所述第一凹槽(44)中均滑动连接有第五杆(50),所述第五杆(50)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凹槽(44)的外部并转动连接有第二辊(4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装置(34),所述第二伸缩装置(34)的伸长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杆(47),第四杆(47)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辊(48),所述第四杆(4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齿条(46),所述第一凹槽(44)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柱(45),所述螺纹柱(45)均与相对应的第五杆(50)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柱(45)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蜗轮(42),所述第二蜗轮(42)均啮合有第二蜗杆(41),所述第二蜗杆(41)均与第一凹槽(4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蜗杆(41)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凹槽(44)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七齿轮(40),两个所述第七齿轮(40)分别与两个第三齿条(46)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分别位于U形板(8)两侧的支撑架(6),两个所述支撑架(6)之间连接有位于第二辊(49)上方的滑杆(4),所述滑杆(4)上滑动连接有打磨机构(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合板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的顶面滑动连接有两个分别位于U形板(8)两侧的第一杆(11),两个所述第一杆(11)的顶面均开设有第二凹槽(54),所述第二凹槽(54)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56),所述限位柱(56)的外部均套设有第二弹簧(55),所述第二弹簧(55)的上方均设有与第二凹槽(54)滑动连接的限位板(52),所述限位柱(56)均穿过限位板(52),所述限位板(52)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第六杆(53),所述第六杆(53)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板(12),所述第一板(12)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合板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合成,
申请(专利权)人:临泉晶宫绿建节能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