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混组合梁及其滑移步履式整体顶推安装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190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混组合梁,包括悬桥面板、箱间桥面板、箱间横梁和三个窄幅钢箱,三个所述窄幅钢箱平行设置,相邻两个窄幅钢箱通过箱间横梁连接,所述箱间桥面板设置在三个所述窄幅钢箱的顶部,所述悬桥面板有两个,两个所述悬桥面板分别设置在外侧的两个窄幅钢箱的顶部,两个所述悬桥面板设置在所述箱间桥面板的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的滑移步履式整体顶推安装工艺包括支架搭设、钢混组合梁吊装、导梁安装、第一次顶推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三次吊装两次顶推的方式完成跨线梁的安装,降低了临时支架的架设长度,减小了临时支架及顶推设备的用量,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减小了施工难度。减小了施工难度。减小了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混组合梁及其滑移步履式整体顶推安装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路桥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钢混组合梁及其滑移步履式整体顶推安装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桥梁设计与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公路、城市交通、铁路等领域大量涌现出各种连续钢箱梁桥。因占地少、对桥下交通无影响、无需大型吊运机具、安全可靠、造价低等优点,顶推法在其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顶推法施工是在沿桥轴线方向的桥台后设置预制场,并设置钢导梁、临时墩、滑道、水平千斤顶(也称为顶推动力装置或顶推施力装置)等,实际施工时,分节段加工梁体且纵向连接成整体后,通过水平千斤顶施力,借助滑道、滑块等,将梁逐段向前顶推,就位后落梁。
[0003]现有的跨线桥顶推施工均为:跨线梁在临时支架上一次拼装完成,然后通过临时支架上的顶推设备进行顶推。这样的施工方式存在如下问题:跨线梁一次性完成拼装需要增加临时支架的架设长度(临时支架的数量),同时临时支架上配套的顶推设备对应增加,这样不但增加了施工成本,同时增加了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混组合梁及其滑移步履式整体顶推安装工艺,通过三次吊装两次顶推的方式完成跨线梁的安装,降低临时支架的架设长度,减小临时支架及顶推设备的用量,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减小施工难度。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钢混组合梁,包括悬桥面板、箱间桥面板、箱间横梁和三个窄幅钢箱,三个所述窄幅钢箱平行设置,相邻两个窄幅钢箱通过箱间横梁连接,所述箱间桥面板设置在三个所述窄幅钢箱的顶部,所述悬桥面板有两个,两个所述悬桥面板分别设置在外侧的两个窄幅钢箱的顶部,两个所述悬桥面板设置在所述箱间桥面板的两侧。
[0006]进一步地,所述窄幅钢箱为直腹板结构,所述窄幅钢箱包括顶板、底板、腹板和腹板肋条,腹板为直板结构,所述腹板设置在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所述腹板肋条与所述腹板相连接。
[0007]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的滑移步履式整体顶推安装工艺,使用顶推系统对刚混合梁进行安装,所述顶推系统包括第一支架、两个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和多套顶推设备;所述第一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依次设置,其中一个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之间,另一个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之间;套顶推设备均匀设置在两个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六根第一立柱和两个第一横梁,六根所述第一立柱形成第一长方体框架,第一长方体框架的长宽分别由三根第一立柱、两根第一立柱组成,相邻两根第一
立柱之间分别设有水平的第一横联杆和倾斜的第一斜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横梁分别设置在第一长方体框架长度方向上的三根第一立柱上;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横梁、六根第二立柱和三个第一纵梁,六根所述第二立柱形成第二长方体框架,第二长方体框架的长宽分别由三根第二立柱、两根第二立柱组成,相邻两根第二立柱之间分别设有水平的第二横联杆和倾斜的第二斜撑杆,所述第一纵梁设置在第二长方体框架宽度方向上的两根第二立柱上,所述第二横梁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梁上;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第三横梁、九根第三立柱、三个第二纵梁,九根所述第三立柱形成第三长方体框架,第三长方体框架的长宽均由三根第三立柱组成,相邻两根第三立柱之间分别设有水平的第三横联杆和倾斜的第三斜撑杆,所述第二纵梁设置在第三长方体框架宽度方向上的两根点立柱上,所述第二横梁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梁上,所述第三横梁设置在所述第二纵梁上;所述第四支架包括六根第四立柱、一个第四横梁和三个第三纵梁,六根所述第四立柱形成第四长方体框架,第四长方体框架的长宽分别由三根第四立柱、两根第四立柱组成,相邻两根第四立柱之间通过水平的第四横联杆相连接,相邻两根立柱之间还设有倾斜的第四斜撑杆;所述第三纵梁设置在第四长方体框架宽度方向上的两根第四立柱上,所述第四横梁设置在三个所述第三纵梁上。其中,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和两个第二支架上面均分别设置多套顶推设备;包括如下步骤:S1、支架搭设:搭设临时支架,并在临时支架上搭设施工平台,施工平台上安装顶推设备;S2、钢混组合梁吊装:以E、F、G三个梁节段为第一吊装单元,将第一吊装单元吊装至临时支架上,E、F、G三个梁节段连接为一体化结构;S3、导梁安装:吊装导梁至临时支架上,将导梁与第一吊装单元的前端连接;S4、第一次顶推:通过顶推设备顶推导梁及第一吊装单元到位;S5、钢混组合梁第一次拼装:以H、I两个梁节段为第二吊装单元,将第二吊装单元吊装至临时支架上,并将第二吊装单元与第一吊装单元连接,使E、F、G、H、I五个梁节段成为整体;S6、钢混组合梁第二次拼装:以J、K、L三个梁节段为第三吊装单元,将第三吊装单元吊装至临时支架上,并经第三吊装单元与第二吊装单元连接,使E、F、G、H、I、J、K、L八个梁节段成为整体;S7、第二次顶推:通过顶推设备将E、F、G、H、I、J、K、L八个梁节段及导梁顶推到位;S8、导梁拆除:拆除导梁后E、F、G、H、I、J、K、L八个梁节段落梁;S9、剩余梁节段吊装:将剩余梁节段依次吊装到位;S10、支架拆除。
[0008]进一步地,所述顶推设备包括机械系统、压力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机械系统包括顶升油缸、上部滑移机构、顶推油缸、纠偏油缸、导向机构和下部支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为对称设置在下部支撑机构上端两侧的导轨,所述上部滑移机构与所述下部支撑机构的上端滑动连接,所述顶升油缸设置在所述下部支撑机构的底部,所述顶推油缸设置在所述下部支撑机构上,所述顶推油缸的活塞端与所述上部滑移机构相
连接,所述纠偏油缸与所述上部滑移机构相连接;所述压力系统为通过液压管路与顶升油缸、顶推油缸和纠偏油缸相连接的同步控制液压泵站;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位移传感器、电磁阀、控制子站和远程终端,所述位移传感器至少有三个分别用于监测顶推油缸、纠偏油缸、顶升油缸的位移,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液压管路相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子站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阀与控制子站电性连接,所述液压泵站与所述控制子站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子站与所述远程终端通信连接。
[0009]所述上部滑移机构包括滑动底板、纠偏支撑箱和顶部托板,所述滑动底板与所述下部支撑机构的上端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底板上设有两块限位板,两块所述限位板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纠偏支撑箱的凹槽,所述纠偏支撑箱可沿垂直于滑动底板行进方向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顶部托板与所述纠偏支撑箱相连接。
[0010]进一步地,步骤S3中,导梁与第一吊装单元栓接。
[0011]进一步地,完成步骤S2后通过设置水平的千斤顶进行梁节段的平面位置调整。
[0012]进一步地,梁节段的平面位置调整后通过设置竖直的千斤顶进行梁节段的竖直方向调整。
[0013]进一步地,步骤S3还包括如下步骤:S31、调低施工平台上的垫块高度,移动导梁使导梁的前端越过顶推设备;S32、顶推设备上设置千斤顶,通过千斤顶将导梁的前端顶起;S33、顶推设备上设置支撑垛,拆除千斤顶后导梁由支撑垛支撑;S34、顶推第一吊装单元,使导梁梁底到达顶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混组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桥面板、箱间桥面板、箱间横梁和三个窄幅钢箱,三个所述窄幅钢箱平行设置,相邻两个窄幅钢箱通过箱间横梁连接,所述箱间桥面板设置在三个所述窄幅钢箱的顶部,所述悬桥面板有两个,两个所述悬桥面板分别设置在外侧的两个窄幅钢箱的顶部,两个所述悬桥面板设置在所述箱间桥面板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混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窄幅钢箱为直腹板结构,所述窄幅钢箱包括顶板、底板、腹板和腹板肋条,腹板为直板结构,所述腹板设置在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所述腹板肋条与所述腹板相连接。3.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钢混组合梁的滑移步履式整体顶推安装工艺,使用顶推系统对刚混合梁进行安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系统包括第一支架、两个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和多套顶推设备;所述第一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依次设置,其中一个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之间,另一个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之间;套顶推设备均匀设置在两个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六根第一立柱和两个第一横梁,六根所述第一立柱形成第一长方体框架,第一长方体框架的长宽分别由三根第一立柱、两根第一立柱组成,相邻两根第一立柱之间分别设有水平的第一横联杆和倾斜的第一斜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横梁分别设置在第一长方体框架长度方向上的三根第一立柱上;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横梁、六根第二立柱和三个第一纵梁,六根所述第二立柱形成第二长方体框架,第二长方体框架的长宽分别由三根第二立柱、两根第二立柱组成,相邻两根第二立柱之间分别设有水平的第二横联杆和倾斜的第二斜撑杆,所述第一纵梁设置在第二长方体框架宽度方向上的两根第二立柱上,所述第二横梁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梁上;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第三横梁、九根第三立柱、三个第二纵梁,九根所述第三立柱形成第三长方体框架,第三长方体框架的长宽均由三根第三立柱组成,相邻两根第三立柱之间分别设有水平的第三横联杆和倾斜的第三斜撑杆,所述第二纵梁设置在第三长方体框架宽度方向上的两根点立柱上,所述第二横梁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梁上,所述第三横梁设置在所述第二纵梁上;所述第四支架包括六根第四立柱、一个第四横梁和三个第三纵梁,六根所述第四立柱形成第四长方体框架,第四长方体框架的长宽分别由三根第四立柱、两根第四立柱组成,相邻两根第四立柱之间通过水平的第四横联杆相连接,相邻两根立柱之间还设有倾斜的第四斜撑杆;所述第三纵梁设置在第四长方体框架宽度方向上的两根第四立柱上,所述第四横梁设置在三个所述第三纵梁上;其中,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和两个第二支架上面均分别设置多套顶推设备;所述的滑移步履式整体顶推安装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支架搭设:搭设临时支架,并在临时支架上搭设施工平台,施工平台上安装顶推设备;S2、钢混组合梁吊装:以E、F、G三个梁节段为第一吊装单元,将第一吊装单元吊装至临时支架上,E、F、G三个梁节段连接为一体化结构;S3、导梁安装:吊装导梁至临时支架上,将导梁与第一吊装单元的前端连接;S4、第一次顶推:通过顶推设备顶推导梁及第一吊装单元到位;
S5、钢混组合梁第一次拼装:以H、I两个梁节段为第二吊装单元,将第二吊装单元吊装至临时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延露曹明瑞邓闯黄英魁丁天张鹏高文斌白生利陈政雷尚成刘洋廖培岭梁积铭徐小龙杨政鲁俊良徐鹏彭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