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154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有电池包、底盘、冷却系统,底盘的顶部设有电池包、电池包一侧与冷却系统相连接,底盘设有梯形槽,梯形槽内部设有转轴,转轴的一端安装有扇叶,梯形槽的一端设有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扇叶和转轴和排水扇的结合,是行驶中的风带动三者做为动力对冷却液进行输送,散热器的的设置可以使冷却液散热面积增大可以更好的散热,设置的开口,可以使风能对散热器进行辅助散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设置了泄压器,当冷却系统内过热压力过载时,可以自动将压力排出,压力降低时管体内的弹簧将活塞块顶出,散气道被管体堵住。散气道被管体堵住。散气道被管体堵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车辆。它使用存储在电池中的电来发动,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决定了它的续行里程和成本,新能源汽车对比普通燃油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废气,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按所耗电量对比发电厂所产电量的排放,污染物比普通燃油汽车的行驶时产生的废气更少,对环境保护和空气的洁净是十分有益的。
[000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作为汽车的动力源,其充电、放电的发热会一直存在,动力电池的性能和电池温度密切相关,因此目前新能源的动力电池单元都装有冷却装置,大多利用冷却液来实现冷却降温,而冷却液吸热会变热,不能快速降温,从而整体会降低电池的冷却降温,使得电池的散热冷却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其结构包括有电池包、底盘、冷却系统,所述底盘的顶部设有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一侧与冷却系统相连接,所述底盘设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内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安装有扇叶,所述梯形槽的一端设有开口。
[0005]进一步优化,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有排水扇、导热铜框、圆壳、出水管、散热器、泄压器,所述导热铜框的一端与散热器相连接,另一端与圆壳相连接,所述导热铜框与电池包相配合,所述圆壳内部设有排水扇,所述排水扇安装于转轴的一端,所述转轴与圆壳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圆壳通过出水管与散热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器远离出水管的一侧与泄压器相连接,所述导热铜框外包覆有硅胶,所述转轴从下至上穿过底盘、圆壳与排水扇相连接。
[0006]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器包括有第一汇管、散热管、第二汇管,所述第一汇管通过散热管与第二汇管相连通,所述散热管呈等距式并列设置有两个及以上,所述散热管的两末端中心均固定有分流管,所述散热管通过分流管与第二汇管无缝连接,所述第一汇管与导热铜框连接,所述第二汇管连接于出水管,所述散热管为人字形,所述散热管内部设有人字槽。
[0007]进一步优化,所述泄压器包括有管体、弹簧、活塞块、散气道、限位环、排气孔,所述管体内顶面与弹簧(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塞块相接,所述活塞块设于管体内部且两者采用过渡配合,所述管体内部还固定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述活塞块过渡配合,所述活塞块开设有L型的散气道,所述散气道的口径小于排气孔的孔径,所述排气孔设置在管体上,所述管体的底部与第一汇管垂直连接。
[0008]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塞块由圆盘状活塞块和倒T状活塞块组成,圆盘状活塞块与倒T状活塞块为一体化结构设置,圆盘状活塞块的高度大于排气孔的孔径,倒T状活塞块与限
位环过渡配合。
[0009]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管的纵向截面为三叉星形,所述散热管内部设有三叉星通道,所述散热管上均布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散热管采用过渡配合,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均开设有圆孔,所述分流管安装在圆孔上且与三叉星通道相通。
[0010]进一步优化,所述导热铜框设有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间形成九宫格,九宫格用于放置电池,使得冷却液通过导热铜框的框体来对电池进行散热。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设置扇叶和转轴和排水扇的结合,利用行驶中的风带动三者做为动力对冷却液进行输送,散热器的的设置可以使冷却液散热面积增大可以更好的散热,设置的开口,可以使风能对散热器进行辅助散热,本技术还设置了泄压器,当冷却系统内过热压力过载时,可以自动将压力排出,压力降低时管体内的弹簧将活塞块顶出,散气道被管体堵住,停止泄压。
附图说明
[0014]通过阅读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底盘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冷却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散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散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5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的导热铜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技术的泄压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附图编号与部件名称的对应关系为:电池包

1、底盘

2、冷却系统

3、排水扇

31、导热铜框

32、圆壳

33、出水管

34、散热器

35、泄压器

36、第一汇管

351、散热管

352、第二汇管

354、管体

3a、弹簧3b、活塞块

3c、散气道

3d、限位环

3e、排气孔

3f、三叉星通道

y、散热片
ꢀ‑
x。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

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有电池包1、底盘2、冷却系统3,所述底盘2的顶部设有电池包1、所述电池包1一侧与冷却系统3相连接,所述底盘2设有梯形槽22,所述梯形槽22内部设有转轴23,所述转轴23的
一端安装有扇叶 24,所述梯形槽22的一端设有开口25。
[0027]所述冷却系统3包括有排水扇31、导热铜框32、圆壳33、出水管34、散热器35、泄压器36,所述导热铜框32的一端与散热器35相连接,另一端与圆壳33相连接,所述导热铜框32与电池包1相配合,所述圆壳33内部设有排水扇31,所述排水扇31安装于转轴23的一端,所述转轴23与圆壳33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圆壳33通过出水管34与散热器35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器35远离出水管34的一侧与泄压器36相连接,所述导热铜框32 外包覆有硅胶,所述转轴23从下至上穿过底盘2、圆壳33与排水扇31相连接。
[0028]所述散热器35包括有第一汇管351、散热管352、第二汇管354,所述第一汇管351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其结构包括有电池包(1)、底盘(2)、冷却系统(3),所述底盘(2)的顶部设有电池包(1)、所述电池包(1)一侧与冷却系统(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2)设有梯形槽(22),所述梯形槽(22)内部设有转轴(23),所述转轴(23)的一端安装有扇叶(24),所述梯形槽(22)的一端设有开口(25),所述冷却系统(3)包括有排水扇(31)、导热铜框(32)、圆壳(33)、出水管(34)、散热器(35)、泄压器(36),所述导热铜框(32)的一端与散热器(35)相连接,另一端与圆壳(33)相连接,所述导热铜框(32)与电池包(1)相配合,所述圆壳(33)内部设有排水扇(31),所述排水扇(31)安装于转轴(23)的一端,所述转轴(23)与圆壳(33)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圆壳(33)通过出水管(34)与散热器(35)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器(35)与泄压器(36)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35)包括有第一汇管(351)、散热管(352)、第二汇管(354),所述第一汇管(351)通过散热管(352)与第二汇管(354)相连通,所述散热管(352)呈等距式并列设置有两个及以上,所述散热管(352)的两末端中心均固定有分流管(3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荷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