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复合生态型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1497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装配式复合生态型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涉及生态挡土墙技术领域。该装配式复合生态型挡土墙包括:挡土墙主体部分、内部支撑机构和绿植部分。所述挡土墙主体部分包括挡墙模块、导杆和滤网板,所述挡墙模块设置为中空结构,且所述挡墙模块顶部设置为敞口,多根所述导杆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挡墙模块侧面,所述挡墙模块远离所述导杆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导杆相配合的插槽,所述滤网板设置于所述挡墙模块背面。挡土模块顶部采用敞口设计,雨水可直接落入挡墙模块内部对绿植部分进行灌溉,被挡土层内部渗入的雨水,可逐渐通过进水口进入挡墙模块内部,对挡墙模块内部的绿植部分进行持续灌溉,提高挡土墙上绿植的存活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复合生态型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生态挡土墙
,具体而言,涉及装配式复合生态型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挡土墙能够稳定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路肩墙或路堤墙设置在高填土路堤或陡坡路堤的下方,可以防止路基边坡或基地滑动,确保路基稳定,同时可收缩填土坡脚,减少填土数量,减少拆迁和占地面积,以及保护临近线路的既有建筑物。滨河及水库路堤,在傍水一侧设置挡土墙,可防止水流对路基的冲刷和侵蚀,也是减少压缩河床或少占库容的有效措施。设置在隧道口或明洞口的挡土墙,可缩短隧道或明洞长度,降低工程造价。
[0003]生态型挡土墙即在挡土墙内部种植绿植以起到挡土墙美化的作用。挡土墙内部种植的绿植主要依靠雨水灌溉生活,对于雨水较少的地区带有挡土墙内部的绿植不能够获得充足的雨水,导致绿植难以生长甚至导致绿植难以存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装配式复合生态型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对于雨水较少的地区带有挡土墙内部的绿植不能够获得充足的雨水,导致绿植难以生长甚至导致绿植难以存活的问题。
[000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装配式复合生态型挡土墙,包括:挡土墙主体部分、内部支撑机构和绿植部分。
[0006]所述挡土墙主体部分包括挡墙模块、导杆和滤网板,所述挡墙模块设置为中空结构,且所述挡墙模块顶部设置为敞口,多根所述导杆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挡墙模块侧面,所述挡墙模块远离所述导杆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导杆相配合的插槽,所述滤网板设置于所述挡墙模块背面,且所述挡墙模块背面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内部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立板、第二支撑立板和伸缩调节杆件,所述第一支撑立板和所述第二支撑立板均分别设置于所述挡墙模块内部背面两侧,多组所述伸缩调节杆件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板和所述第二支撑立板正面,且所述伸缩调节杆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挡墙模块内部内部正面,所述绿植部分种植于所述挡墙模块内部。
[000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伸缩调节杆件包括支撑套管、螺纹杆和手轮,所述支撑套管一端连接于所述挡墙模块内部正面,所述螺纹杆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板,且所述螺纹杆另一端螺接于所述支撑套管内部,所述手轮固定设置于所述螺纹杆外部。
[000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立板靠近所述支撑套管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支撑套管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墙模块内部正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支撑套管远离所述第一支撑立板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
[0010]该装配式复合生态型挡土墙还包括底部辅助固定机构,所述底部辅助固定机构包括锚柱和锥形块,所述锚柱设置于所述挡墙模块底部,且多组所述锥形块等距分布设置于所述锚柱外部。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锚柱顶端贯穿于所述挡墙模块底部,所述锚柱顶端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固定连接于所述挡墙模块内部底壁。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墙模块内部底壁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锚柱顶端贯穿于所述安装孔。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墙模块底部固定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固定套设于所述锚柱外部。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墙模块背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滤网板固定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部。
[001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装配式复合生态型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组件的预先安装,预先将绿植部分栽植在挡墙模块内部,将滤网板设置在挡墙模块的背面;步骤B:对接挡土墙主体部分,将相邻两组挡墙模块侧面的导杆插入插槽内部,使得多组挡墙模块完成对接安装;步骤C:埋设挡墙模块,将挡墙模块的底部埋设在土壤内部。
[0016]现有的挡土墙内部种植的绿植主要采用直接淋雨灌溉,在一些雨水天气较少的地区设置带有绿植的挡土墙,易导致挡土墙上的绿植出现干枯的状况。且挡土墙上的绿植主要种植在挡土墙顶部,观赏性一般。
[00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墙模块正面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部安装有透明隔板件,所述安装口两侧均分别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透明隔板件两侧分别卡设于所述限位槽内部,所述挡墙模块内部固定设置有栽培盆,所述栽培盆设置于所述进水口正面,且所述栽培盆底部的小孔与所述进水口同轴设置,所述栽培盆内部埋设有培植土层,所述绿植部分种植于所述培植土层内部,所述第一支撑立板和所述第二支撑立板侧面均分别设置有限位通口,所述栽培盆安装于所述限位通口内部。
[00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隔板件包括第一透明板层、第二透明板层和透明胶水层,所述第一透明板层和所述第二透明板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口内部的正面与背面,且所述透明胶水层粘合于所述第一透明板层和所述第二透明板层。
[001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隔板件两侧均分别设置有弹性垫条,所述弹性垫条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部。
[0020]上述装配式复合生态型挡土墙中的绿植部分主要利用被挡土中的雨水渗入,而被挡土中的雨水直接透过土层渗入至进水口水量较少。
[0021]该装配式复合生态型挡土墙还包括集水机构,所述集水机构包括集水箱、集水管和出水管,所述集水箱设置于所述栽培盆一侧上方,且所述集水箱固定设置于所述挡墙模块内部背面,所述出水管一端连通于所述集水箱,且所述出水管另一端埋设于所述栽培盆内部的所述培植土层中,所述集水管倾斜设置于所述挡墙模块背面,所述集水管底端贯穿于所述挡墙模块背面,且所述集水管底端连通于所述集水箱,所述集水管外侧上方设置有集水孔若干组,且所述集水管内部设置有海绵柱。
[002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水管两侧均分别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部与所述集水管之间连通有连接管,所述集水槽内部设置有海绵块。
[0023]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配式复合生态型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使用时,预先将绿植部分栽植在挡墙模块内部,将滤网板设置在挡墙模块的背面;将相邻两组挡墙模块侧面的导杆插入插槽内部,使得多组挡墙模块完成对接安装;再将挡墙模块的底部埋设在土壤内部,使得挡墙模块起到良好的挡土支撑作用。挡土模块顶部采用敞口设计,雨水可直接落入挡墙模块内部对绿植部分进行灌溉,被挡土层内部渗入的雨水,可逐渐通过进水口进入挡墙模块内部,对挡墙模块内部的绿植部分进行持续灌溉,提高挡土墙上绿植的存活率。
[0024]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复合生态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土墙主体部分(10),所述挡土墙主体部分(10)包括挡墙模块(110)、导杆(120)和滤网板(130),所述挡墙模块(110)设置为中空结构,且所述挡墙模块(110)顶部设置为敞口,多根所述导杆(120)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挡墙模块(110)侧面,所述挡墙模块(110)远离所述导杆(120)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导杆(120)相配合的插槽(111),所述滤网板(130)设置于所述挡墙模块(110)背面,且所述挡墙模块(110)背面设置有进水口(112);内部支撑机构(20),所述内部支撑机构(20)包括第一支撑立板(210)、第二支撑立板(220)和伸缩调节杆件(230),所述第一支撑立板(210)和所述第二支撑立板(220)均分别设置于所述挡墙模块(110)内部背面两侧,多组所述伸缩调节杆件(230)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板(210)和所述第二支撑立板(220)正面,且所述伸缩调节杆件(230)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挡墙模块(110)内部内部正面;绿植部分(30),所述绿植部分(30)种植于所述挡墙模块(110)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复合生态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调节杆件(230)包括支撑套管(231)、螺纹杆(232)和手轮(233),所述支撑套管(231)一端连接于所述挡墙模块(110)内部正面,所述螺纹杆(232)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板(210),且所述螺纹杆(232)另一端螺接于所述支撑套管(231)内部,所述手轮(233)固定设置于所述螺纹杆(232)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复合生态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板(210)靠近所述支撑套管(231)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235),所述螺纹杆(232)远离所述支撑套管(231)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3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波邬凯朱圻蒋瑜阳汪晓锋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