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孝兆专利>正文

座椅架体及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1008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架体及座椅。座椅架体包括固定基座、联动机构及臀腿支撑组件,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及联动组件,臀腿支撑组件包括臀腿支撑件及摆动牵引件,摆动牵引件有第一枢接部、第二枢接部及第三枢接部;第一支撑臂分别铰接固定基座和联动组件,联动组件铰接臀腿支撑件,第二支撑臂一端铰接固定基座,另一端铰接第一枢接部;摆动牵引件通过第二枢接部和第三枢接部分别铰接臀腿支撑件和联动组件;第一支撑臂与固定基座的铰接点到第一支撑臂与联动机构的铰接点的距离为L1,第二支撑臂与固定基座的铰接点到第二支撑臂与第一枢接部的铰接点的距离为L2,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的距离为D1,L1与L2之比为1.30~1.35,L2与D1之比为1.27~1.30。L2与D1之比为1.27~1.30。L2与D1之比为1.27~1.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架体及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椅子
,尤其涉及一种座椅架体及座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有一种可调节用户坐姿的活动座椅,主要包括固定基座、搁脚伸展机构、联动机构和臀腿支撑组件,有时还会增设座椅靠背机构。活动座椅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在常规坐姿、休闲姿和躺姿状态之间切换。
[0003]现有的活动座椅大都无法使用户充分舒缓身体,难以提高用户在躺姿状态下的舒适感,对于用户而言,背部、腰部脊椎负荷,以及髋部负荷的减轻效果不足。这其中既有腿部支撑高度不足的原因,也和腿部支撑高度与靠背支撑角度之间协调不良有关。
[0004]对于现有的活动座椅而言,虽然可以通过改变臀腿支撑组件的造型,例如增大其腿部支撑区域的材料用量,减小背部支撑区域的材料用量,从而弥补腿部支撑高度不足、协调在躺姿状态下的腿部支撑高度和靠背支撑角度,但是会造成臀腿支撑组件的重心位置前移,容易导致活动座椅失衡前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座椅架体及座椅。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座椅架体,包括固定基座、联动机构及臀腿支撑组件,臀腿支撑组件通过联动机构安装于固定基座,联动机构能够连接驱动源,并能够在驱动源的驱动下带动臀腿支撑组件相对于固定基座运动,以改变臀腿支撑角度;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及联动组件,臀腿支撑组件包括臀腿支撑件及摆动牵引件,摆动牵引件设有第一枢接部、第二枢接部及第三枢接部;第一支撑臂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基座和联动组件铰接,联动组件和臀腿支撑件铰接,第二支撑臂的一端与固定基座铰接;摆动牵引件通过第一枢接部铰接于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且摆动牵引件通过第二枢接部和第三枢接部分别铰接臀腿支撑件和联动组件;其中,第一支撑臂与固定基座的铰接点到第一支撑臂与联动机构的铰接点的距离为L1,第二支撑臂与固定基座的铰接点到第二支撑臂与第一枢接部的铰接点的距离为L2,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之间的距离为D1,L1与L2之比为1.30~1.35,L2与D1之比为1.27~1.30。
[0007]本技术通过改变摆动牵引件的形状结构,以及改变第二支撑臂的尺寸,使得座椅架体在躺姿状态时,第一支撑臂连接联动机构的一端具有更高的腿部支撑高度,以及更为低缓的靠背支撑角度。相较于现有的同类产品,本技术能够兼顾腿部支撑高度和靠背支撑角度的协调性,同时也不会造成臀腿支撑件的重心位置前移,可以降低座椅架体失衡前倾的几率和风险。因而本技术提供的座椅架体和座椅能够更好地帮助用户舒缓身体,减轻背部、腰部脊椎截面负荷以及髋部负荷,具有显著的消除疲劳的效果。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135mm≤D1≤145mm,235mm≤L1≤245mm,175mm≤L2≤185mm。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枢接部到第二枢接部的连线,和第一枢接部到第三枢接部连线之间的夹角为45
°
~50
°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座椅架体还包括搁脚伸展机构及座椅靠背机构,座椅靠背机构包括背部支撑件及牵引连杆,摆动牵引件还设有第四枢接部;背部支撑件铰接于臀腿支撑件,牵引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背部支撑件和第四枢接部;搁脚伸展机构铰接于臀腿支撑件相对远离背部支撑件的一端,并与第一支撑臂活动连接,搁脚伸展机构用于连接驱动源,能够在驱动源的驱动下带动联动机构、臀腿支撑组件和座椅靠背机构相对固定基座运动;座椅架体具有坐姿状态、休闲姿状态及躺姿状态;在坐姿状态下,搁脚伸展机构相对臀腿支撑件回缩,背部支撑件与固定基座之间具有第一靠背角度α;在休闲姿状态下,搁脚伸展机构相对臀腿支撑件伸出,背部支撑件与固定基座之间具有第二靠背角度β;在躺姿状态下,搁脚伸展机构相对臀腿支撑件伸出,背部支撑件与固定基座之间具有第三靠背角度γ;其中,56
°
≤α≤59
°
,51
°
≤β≤54
°
,12
°
≤γ≤15
°

[0011]如此设置,在坐姿和休闲姿状态之间切换时,靠背角度变化量被控制在5
°
范围内,减轻了用户切换座椅姿态时的摇晃感,有利于保持体态稳定;在躺姿状态下,背部支撑件相对于固定基座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更加低矮,且角度更加低缓,因而在躺姿状态下可以为用户带来更舒适的体验。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躺姿状态下,第二支撑臂铰接固定基座的一端与第三枢接部的距离为290mm~295mm;第二支撑臂铰接固定基座的一端到第一枢接部的连线,与固定基座之间夹角为40
°
~45
°
;第一支撑臂与固定基座的铰接点到第一支撑臂与联动机构的铰接点连线,与固定基座之间的夹角为45
°
~48
°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坐姿状态下,第一支撑臂铰接联动机构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固定基座的高度,与第二支撑臂铰接第一枢接部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固定基座的高度之比,为1.28~1.32;在躺姿状态下,第一支撑臂铰接联动组件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固定基座的高度,与第一枢接部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固定基座的高度之比为1.34~1.37;第一枢接部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固定基座的高度,与第三枢接部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固定基座的高度之比为1.25~1.28。
[0014]如此设置,相较于现有同类产品,本技术改进后使得座椅架体在躺姿状态时,第一支撑臂铰接联动组件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高于第二支撑臂铰接第一枢接部的一端,因而臀腿支撑件连接搁脚伸展机构的一端的高度增加,而臀腿支撑件连接座椅靠背机构的一端的高度降低,在躺姿状态下,用户身体姿态进一步后仰。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座椅架体还包括第一传动摇杆、第一传动连杆及第二传动连杆,第一传动摇杆转动安装于臀腿支撑件,第一传动连杆的两端与第一传动摇杆的第一端和第一支撑臂铰接,第二传动连杆的两端与第一传动摇杆的第二端和搁脚伸展机构铰接;第一支撑臂与第一传动连杆的铰接点,位于第一支撑臂和固定基座的铰接点与第一支撑臂和联动机构的铰接点之间;其中,第一支撑臂与第一传动连杆的铰接点到第一支撑臂与固定基座的铰接点之间的距离为L3,L3与L1之比为0.50~0.55。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联动组件包括第一活动连杆及第二活动连杆,第一活动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臀腿支撑件和第一支撑臂,第二活动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第一活动连杆和第三枢接部;第一传动摇杆固设有第一限位凸部,摆动牵引件固设有第二限位凸部;在
坐姿状态下,第一限位凸部部抵接第二活动连杆,第二限位凸部抵接第二支撑臂。
[0017]如此设置,在坐姿状态下,座椅架体的姿态更平稳,不会因用户身体重量导致座椅架体垮塌或出现意外形变运动,从而稳定支撑用户。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臀腿支撑件设有承重件安装面,承重件安装面用于定位臀腿承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架体,包括固定基座(10)、联动机构及臀腿支撑组件,所述臀腿支撑组件通过所述联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固定基座(10),所述联动机构能够连接驱动源(61),并能够在所述驱动源(61)的驱动下带动所述臀腿支撑组件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10)运动,以改变臀腿支撑角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支撑臂(21)、第二支撑臂(22)及联动组件,所述臀腿支撑组件包括臀腿支撑件(31)及摆动牵引件(32),所述摆动牵引件(32)设有第一枢接部(321)、第二枢接部(322)及第三枢接部(323);所述第一支撑臂(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基座(10)和所述联动组件铰接,所述联动组件和所述臀腿支撑件(31)铰接,所述第二支撑臂(2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基座(10)铰接;所述摆动牵引件(32)通过所述第一枢接部(321)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2)的另一端,且所述摆动牵引件(32)通过所述第二枢接部(322)和所述第三枢接部(323)分别铰接所述臀腿支撑件(31)和所述联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21)与所述固定基座(10)的铰接点到所述第一支撑臂(21)与所述联动机构的铰接点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支撑臂(22)与所述固定基座(10)的铰接点到所述第二支撑臂(22)与所述第一枢接部(321)的铰接点的距离为L2,所述第一枢接部(321)与所述第二枢接部(322)之间的距离为D1,L1与L2之比为1.30~1.35,L2与D1之比为1.27~1.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架体,其特征在于,135mm≤D1≤145mm,235mm≤L1≤245mm,175mm≤L2≤185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部(321)到所述第二枢接部(322)的连线,和所述第一枢接部(321)到所述第三枢接部(323)连线之间的夹角为45
°
~5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架体还包括搁脚伸展机构(40)及座椅靠背机构(50),所述座椅靠背机构(50)包括背部支撑件(51)及牵引连杆(52),所述摆动牵引件(32)还设有第四枢接部(324);所述背部支撑件(51)铰接于所述臀腿支撑件(31),所述牵引连杆(52)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背部支撑件(51)和所述第四枢接部(324);所述搁脚伸展机构(40)铰接于所述臀腿支撑件(31)相对远离所述背部支撑件(51)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支撑臂(21)活动连接,所述搁脚伸展机构(40)用于连接所述驱动源(61),能够在所述驱动源(61)的驱动下带动所述联动机构、所述臀腿支撑组件和所述座椅靠背机构(50)相对所述固定基座(10)运动;所述座椅架体具有坐姿状态、休闲姿状态及躺姿状态;在所述坐姿状态下,所述搁脚伸展机构(40)相对所述臀腿支撑件(31)回缩,所述背部支撑件(51)与所述固定基座(10)之间具有第一靠背角度α;在所述休闲姿状态下,所述搁脚伸展机构(40)相对所述臀腿支撑件(31)伸出,所述背部支撑件(51)与所述固定基座(10)之间具有第二靠背角度β;在所述躺姿状态下,所述搁脚伸展机构(40)相对所述臀腿支撑件(31)伸出,所述背部支撑件(51)与所述固定基座(10)之间具有第三靠背角度γ;其中,56
°
≤α≤59
°
,51
°
≤β≤54
°
,12
°
≤γ≤15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架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躺姿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臂(22)铰接所述固定基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孝兆
申请(专利权)人:张孝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