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及预制道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98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设施,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及预制道面,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包括金属材质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上设置有贯穿该第一板体的第一孔道,第一板体的边沿设置第一企口;第二板体上设置有与第一孔道对应的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孔道,第二板体的边沿设置有与第一企口配合的第二企口;第二板体的上侧设置有用于装入锚具的锚具预留槽,第二孔道经过锚具预留槽,使第二孔道在锚具预留槽的侧壁上形成穿孔。通过采用本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不仅在质量和强度上相较于混凝土预制板更具有优势,并且可以进行灵活的拆装,即在需要搭建、铺设临时道面的情况下,可以快速的完成安装,拆卸和回收,作为装备重复使用。装备重复使用。装备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及预制道面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及预制道面。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社会发展需求环境中,在对交通道路的品质、施工速度的高要求越专利技术显,由此预制道面板从而出现,预制道面板为通过工厂预先制造,到现场进行安装。预制道路板通过拼接安装,但是拼接后,在整体的稳固性能上依然不高,所以现在的做法是采用张拉钢筋施加一定的预应力使得道面的受拉区预先承受压应力,以提高预制道面板形成的整体的抗拉强度,目前的预制道路板均是施工完成后,形成永久性设施,即施工完毕后,无法进行回收再使用,针对临时铺设、需要较大承载强度的场景,目前还没有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同时可方便回收的预制道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可进行回收重复使用的、可作为临时道面的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结构的预制板体,不仅可以作为临时路面如供野外作战使用,使用完毕后可以方便的进行回收,通过其中一个预制板体作为处于整体拼接道门的预应力抗拉节点,让两种预制板体形成的整体结构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使整个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固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预制道面,该预制道面通过上述的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结合交织的钢绞线、分布在作为预应力抗拉节点的预制板体上的锚具,使本预制道面施工方便的同时,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在使用完成后,通过拆卸锚具和钢绞线,实现对预制板体的快速回收。
[0004]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包括金属材质的、可相互拼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述第一板体上设置有贯穿该第一板体的第一孔道,上述第一板体的边沿设置第一企口;上述第二板体上设置有用于与上述第一孔道对应的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孔道,上述第二板体的边沿设置有与第一企口配合的第二企口;上述第二板体的上侧设置有用于装入锚具的锚具预留槽,上述第二孔道经过上述锚具预留槽,使第二孔道在锚具预留槽的侧壁上形成至少一对穿孔。
[0005]施工时,将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按顺序进行拼接,在上述的锚具预留槽内设置需要的锚具,将钢绞线穿在上述的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内,将锚具与钢绞线固结并拉紧钢绞线,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牢固的连接。
[0006]设置上述的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不仅使用预制道面作为路面面层,以明显提高施工和抢修效率,采用金属预制道面板在质量和强度上相较于混凝土预制板更具有优势,因为采用这样的金属板体,拥有更高的强度,板间连接的接口设计上也可以更加灵活,通过采用本金属材质的板体,可以将抗拉节点集中在上述的第二板体上,让每个第二板体不仅作为连接整体道面板的一部分,也同时可以与穿设在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内的钢绞线连接为一整体作为将第一板体聚拢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件,即第二板体和钢绞线形成的全金属
连接系统不仅让整个道面板组更为牢靠,也使得整个道面板抗拉强度更为优异。金属的板体,相比于传统的混凝土预制板,不仅重量可以做到更轻,强度还可以做到更高,特别适合于野战机场等重载荷临时道面的铺设。
[0007]通过采用本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不仅在质量和强度上相较于混凝土预制板更具有优势,抗拉强度更好,并且可以进行灵活的拆装,即在需要搭建、铺设临时道面的情况下,如搭建野战机场等情况,可以快速的完成安装,拆卸和回收,可以作为装备重复使用。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预制道面,包括上述方案及其改进方案的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在第一板体的宽度或长度方向上,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间隔布置;上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通过企口拼接为板体阵列;上述预制道面还包括穿设在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的锚具钢绞线组,上述锚具钢绞线组包含锚具和钢绞线,该钢绞线两端分别可拆卸式连接上述锚具;上述锚具设置于锚具预留槽内或板体阵列外侧边。
[0009]本预制道面,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上述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与穿设在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内的钢绞线连接为一整体作为将第一板体聚拢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件,即第二板体和钢绞线形成的全金属连接系统不仅让整个道面板组更为牢靠,也使得整个道面板抗拉强度更为优异,在使用完成后,通过拆卸锚具与钢绞线的连接,可快速的回收上述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这里的可拆卸式连接可以是通过在钢绞线两端设置挂钩或扣件,也可以是通过绑扎的方式进行连接。
[0010]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间隔布置的方式是:间隔布置的第二板体之间布置至少一个第一板体。
[0011]上述的作为抗拉、稳固节点的第二板体可不必布置过多,采用多个第一板体将两个第二板体隔开形成一定间距,这样的布置方式在成本上、受力上更为合理。
[0012]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上述锚具的尺寸大于第二孔道在锚具预留槽上形成的孔的尺寸,使内锚具在被钢绞线拉伸时,该内锚具被锚具预留槽限位;上述锚具预留槽设置与第二板体的中部上侧板面上。
[0013]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上述预制道面还包括地锚件,该地锚件与上述第二板体上的地锚孔适配。
[0014]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上述板体阵列由多排间隔布置的第一板体行和第二板体行组成;上述第一板体行由在第一板体长度方向依次拼接的第一板体组成;上述第二板体行由在第二板体长度方向依次拼接的第二板体组成。这样的设置不仅让板体阵列受力布局更为合理,也是为了方便施工安装时,更为方便,即可以在长度方向上形成第一板体行或第二板体行后,再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每行的拼接。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6]图1为用于说明实施例1或实施例3提供的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的第一板体的示意图;
[0017]图2为用于说明实施例1或实施例3提供的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的第二板体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用于说明实施例2提供的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5为用于说明实施例4提供的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6为用于说明实施例5提供的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提供的预制道面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提供的预制道面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8提供的预制道面的示意图;
[0025]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26]1‑
第一板体,110

第一孔道,111

第一横向孔道,112

第一纵向孔道,113

第一左斜向孔道,114

第一右斜向孔道,12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材质的、可相互拼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有贯穿该第一板体的第一孔道,所述第一板体的边沿设置第一企口;所述第二板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孔道对应的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孔道,所述第二板体的边沿设置有与第一企口配合的第二企口;所述第二板体的上侧设置有用于装入锚具的锚具预留槽,所述第二孔道经过所述锚具预留槽,使第二孔道在锚具预留槽的侧壁上形成至少一对穿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道包含:第一横向孔道,该第一横向孔道沿第一板体长度方向延伸;和/或第一纵向孔道,该第一纵向孔道沿第一板体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孔道包含:第二横向孔道,该第二横向孔道沿第二板体长度方向延伸;和/或第二纵向孔道,该第二纵向孔道沿第二板体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横向孔道与第二横向孔道平行;所述第一纵向孔道与第二纵向孔道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向孔道经过锚具预留槽,使锚具预留槽侧壁形成至少一对横向穿孔;所述第二纵向孔道经过锚具预留槽,使锚具预留槽侧壁形成至少一对纵向穿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左斜向孔道,所述第一左斜向孔道相对于第一板体的宽度或长度方向斜向布置,用于使拼接在一起的第一板体的第一左斜向孔道相互对应;或者所述第一板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右斜向孔道,所述第一右斜向孔道相对于第一板体的宽度或长度方向斜向布置,用于使拼接在一起的第一板体的第一右斜向孔道相互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左斜向孔道和第一右斜向孔道,第一左斜向孔道延伸方向和第一右斜向孔道延伸方向相交且使拼接在一起的第一板体的第一左斜向孔道相互对应、第一右斜向孔道相互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道包含:相互交叉布置的第一左斜向孔道或/和第一右斜向孔道;所述第一左斜向孔道、第一右斜向孔道均相较于第一板体宽边或长边延伸方向斜向布置;所述第二孔道包含:相互交叉布置且均经过锚具预留槽的第二左斜向孔道或/和第二右斜向孔道;所述第二左斜向孔道、第二右斜向孔道均相较于第二板体宽边或长边延伸方向斜向布置;所述第一左斜向孔道与第二左斜向孔道对应,所述第一右斜向孔道与第二右斜向孔道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预制道面板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子敏于芳游青青杨琼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