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钢模板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083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钢模板及其施工方法。该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钢模板包括用于与木模板配合的钢模板组件,钢模板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侧模一和侧模二,侧模一和侧模二通过两侧的多个横向固定孔以及穿设在横向固定孔之间的横向固定件分别与对应的木模板连接以形成浇筑空间,侧模一和侧模二之间设置有多个内撑板,内撑板顶压在侧模一以及侧模二之间以防涨模。侧模一和侧模二之间通过多个内撑板支撑顶压,有效的防止涨模。有效的防止涨模。有效的防止涨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钢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钢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伸缩缝是一种常见的施工预留缝,将基础以上的墙体、楼板、屋顶(木屋顶除外)分成两个独立的部分。气候温度变化(热胀冷缩),易使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产生裂缝或破坏。为了防止房屋因气候变化而产生裂缝,通过设置伸缩缝,使建筑物或构筑物沿水平方向可做水平收缩,应用十分的广泛。
[0003]传统的伸缩缝处施工一般有两种方法:1.使用聚苯乙烯泡沫板对伸缩缝进行填充,并充当模板。2.使用木模板进行传统加固,但由于加固体系的原因无法同层施工,必须错层施工。
[0004]以上两种伸缩缝处的施工方式最为常用,但存在以下缺点:1.泡沫板刚度不足,易产生变形,引起涨模;2.施工过后泡沫板无法取出,观感质量差;3.泡沫板不满足防火要求,存在安全隐患;4.采用传统木模施工时,为了模板能够拆卸,必须采用错层施工即不同单元分开浇筑保持层高相差一层,大大的降低了施工效率;5.在混凝土浇筑时由于伸缩缝的存在,布料机在伸缩缝两侧来回移动时难以避免的造成部分混凝土从伸缩缝中掉落,随着施工层数增多,底层施工缝会堆积越来越多的混凝土,最终造成施工缝堵塞,影响其伸缩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钢模板,以解决伸缩缝同层施工时模板的拆卸问题、涨模问题、以及累计漏灰造成的伸缩缝底部混凝土堆积凝固影响伸缩功能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钢模板的施工方法。
[0007]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钢模板,包括若干组钢模板组件,每组钢模板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侧模一和侧模二,侧模一和侧模二通过多个横向固定孔以及穿设在横向固定孔之间的横向固定件进行固定连接以形成浇筑空间,相邻钢模板组件之间设置有多个内撑板,内撑板顶压在侧模一以及相邻钢模板组件的侧模二之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侧模一和侧模二竖向延伸,内撑板横向铰接在侧模一上,多个内撑板通过竖向拉杆串起来,并通过竖向拉杆拉动来回翻转以顶压在侧模一以及相邻钢模板组件的侧模二之间。
[0009]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内撑板上设置有供竖向拉杆穿设的穿孔,竖向拉杆包括起始节和多个标准节,起始节和标准节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防止内撑板滑脱的结节,起始节和标准节可依次串联连接成整体,结节直径大于内撑板上的穿孔的直径,以保证竖向拉杆拉动
时能带动内撑板旋转。
[0010]进一步地,所述标准节的上部与结节丝接连接以实现相邻标准节之间的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侧模二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竖向拉杆的固定座,固定座上开设有供竖向拉杆穿过的长孔,竖向拉杆上端通过紧固螺母固定在固定座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起始节的结节设置在距离起始节下端的20

40cm处,标准节的结节设置在标准节的下端。
[0013]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固定件包括对拉螺杆以及紧固对拉螺杆的对拉螺帽,对拉螺杆的一端与对拉螺帽丝接,对拉螺杆的另一端为旋转卡杆,对拉螺杆的端部设置有旋转槽以及在旋转槽内旋转的旋转卡杆,旋转槽内设置有供旋转卡杆绕在上面旋转的旋转轴,对拉螺杆可在横向固定孔内旋转以使旋转卡杆在重力作用下绕旋转轴来回旋转,旋转卡杆闭合状态时,旋转卡杆与对拉螺杆平行,以使旋转卡杆和对拉螺杆顺利穿设在横向固定孔内,旋转卡杆张开状态时,旋转卡杆与对拉螺杆垂直,以与对拉螺帽配合将对拉螺杆紧固。
[0014]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卡杆上开设有用于拉动旋转卡杆转动的拉孔,拉孔上连接有拉线。
[0015]进一步地,所述侧模一和侧模二上部均设置有用于吊装的吊环。
[0016]上述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模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侧模安装及横向加固:将侧模一吊装到预定位置,之后安装横向固定件,然后将侧模二吊装到预定位置,通过横向固定件将侧模一和侧模二固定起来;2)竖向加固:将内撑板顶压在侧模一与相邻钢模板组件的侧模二之间;3)浇筑:将混凝土浇筑在侧模一和侧模二之间;4)拆模:将内撑板与相邻钢模板组件的侧模二分离,使得内撑板不再顶压侧模一和相邻钢模板组件的侧模二,拆掉横向加固件,之后拆掉侧模一和侧模二。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钢模板,侧模一和侧模二之间通过多个内撑板支撑顶压,有效的防止涨模。
[0018]本专利技术的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钢模板,内撑板横向铰接在侧模一上,竖向拉杆穿在内撑板损伤,结节挡住内撑板,拉动竖向拉杆时内撑板对竖向拉杆向上移动,顶压在侧模一以及相邻钢模板组件的侧模二之间,多个内撑板对侧模一和相邻钢模板组件的侧模二进行顶压,防止涨模的新效果较好,且施工方法较为简单。此外,内撑板横向顶压在相邻钢模组件之间,在浇筑混凝土时,可防止混凝土向下漏。
[0019]本专利技术的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钢模板,对拉螺杆上设置有旋转卡杆,旋转卡杆闭合状态时,旋转卡杆与对拉螺杆平行,以使旋转卡杆和对拉螺杆顺利穿设在横向固定孔内,旋转卡杆张开状态时,旋转卡杆与对拉螺杆垂直,以与对拉螺帽配合将对拉螺杆紧固。旋转卡杆上开设有用于拉动旋转卡杆转动的拉孔,拉孔上连接有拉线,在拆除对拉螺杆时,拉动拉线,旋转卡杆旋转至与对拉螺杆平行,拉线带动旋转卡杆以及对拉螺杆移动,即可以即将对拉螺杆拆除,对拉螺杆的安装与拆除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钢模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钢模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钢模板侧模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钢模板竖向拉杆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侧模一;11、合页;12、顶部挡板;121、长孔;122、侧模一吊环;2、侧模二;21、侧模二吊环;3、木模板;4、对拉螺杆孔;5、对拉螺杆;51、对拉螺帽;52、旋转卡杆;521、拉孔;53、套管;6、内撑板;7、竖向拉杆;71、穿孔;72、结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钢模板,结构如图1

4所示。
[0024]本实施例的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钢模板,包括钢模板组件,钢模板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侧模一1和侧模二2,侧模一1和侧模二2竖向延伸。侧模一1和侧模二2均为4mm厚钢板。
[0025]侧模一1和侧模二2通过多个横向固定孔以及穿设在横向固定孔之间的横向固定件分别与对应的木模板3连接以形成浇筑空间,侧模一1和侧模二2之间设置有三个内撑板6,内撑板6顶压在侧模一1以及侧模二2之间。
[0026]侧模一1和侧模二2上的横向固定孔为对拉螺杆孔4,对拉螺杆孔4的孔间距为500mm,均匀分布在侧模一1和侧模二2上。此间距根据与之匹配的木模板3的规格而定,能够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钢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木模板配合的钢模板组件,钢模板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侧模一和侧模二,侧模一和侧模二通过两侧的多个横向固定孔以及穿设在横向固定孔之间的横向固定件分别与对应的木模板连接以形成浇筑空间,侧模一和侧模二之间设置有多个内撑板,内撑板顶压在侧模一以及侧模二之间以防涨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一和侧模二竖向延伸,内撑板横向铰接在侧模一上,多个内撑板通过竖向拉杆串起来,并通过竖向拉杆拉动来回翻转以顶压在侧模一和侧模二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模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内撑板上设置有供竖向拉杆穿设的穿孔,竖向拉杆包括起始节和多个标准节,起始节和标准节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防止内撑板滑脱的结节,起始节和标准节可依次串联连接成整体,结节直径大于内撑板上的穿孔的直径,以保证竖向拉杆拉动时能带动内撑板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节的上部与结节丝接连接以实现相邻标准节之间的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

4任一项所述的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二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竖向拉杆的固定座,固定座上开设有供竖向拉杆穿过的长孔,竖向拉杆上端通过紧固螺母固定在固定座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层施工的伸缩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固定件包括对拉螺杆和紧固对拉螺杆的对拉螺帽;对拉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敬宗穆宣名陈鹏程王伟严森魏鹏高思源高笃晓史玉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