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片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940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印片材具备:具有0.01g/m2以上且10g/m2以下的平均质量的薄膜层;和对薄膜层进行支撑的支撑层。支撑层具有接触于薄膜层的支撑面,且包含位于支撑面的多个纤维。薄膜层具有接触于纤维的多个接触部和远离纤维的非接触部。多个接触部中包含下述的接触部:该接触部按照沿着纤维表面扩展的方式与纤维相接触,且该接触部处的薄膜层的平均膜厚小于非接触部处的薄膜层的平均膜厚。触部处的薄膜层的平均膜厚。触部处的薄膜层的平均膜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转印片材


[0001]本公开涉及用于薄膜层的转印的转印片材。

技术介绍

[0002]具有数nm~数μm左右的厚度的薄膜层具有对生物体器官表面的粘接性。因此,提出了在医疗用途或美容用途中,将上述薄膜层贴敷在脏器或皮肤等上进行使用的方案。
[0003]用于将薄膜层转印至被转印体的转印片材具备薄膜层和对薄膜层进行支撑的支撑层。使支撑层上的薄膜层的表面接触于被转印体之后,将支撑层从薄膜层上剥离,从而薄膜层被转印至被转印体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现有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191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在薄膜层的转印时,需要使转印片材移动至被转印体中的薄膜层的贴敷位置;以及使薄膜层的表面接触于贴敷位置之后、将支撑层从薄膜层上剥离。为了易于处理转印片材,期待这种转印片材的移动和支撑层的剥离能够变得简单。然而,由于薄膜层极薄,因此当薄膜层与支撑层之间的密合力过低时,在将薄膜层搬运至贴敷位置时,会引起因吹到风而薄膜层从支撑层上剥落;或者受到静电的影响而在薄膜层中产生皱褶或扭曲。另一方面,当薄膜层与支撑层之间的密合力过高时,支撑层从薄膜层上的剥离变难。
[0009]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处理的转印片材。
[0010]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0011]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转印片材具备:具有0.01g/m2以上且10g/m2以下的平均质量的薄膜层;和对所述薄膜层进行支撑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具有接触于所述薄膜层的支撑面,且包含位于所述支撑面的多个纤维,所述薄膜层具有接触于所述纤维的多个接触部和远离所述纤维的非接触部,所述多个接触部中包含下述的接触部:该接触部按照沿着所述纤维的表面扩展的方式与所述纤维接触,且该接触部处的所述薄膜层的平均膜厚小于所述非接触部处的所述薄膜层的平均膜厚。
[0012]根据上述构成,通过薄膜层与支撑层部分地接触,与薄膜层在其整个面上与支撑层相接触的情况相比,薄膜层与支撑层之间的密合力减小。结果,当使转印片材接触于被转印体时,可以容易地将支撑层从薄膜层上剥离。另一方面,在多个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中,按照薄膜层薄薄地扩展的方式、沿着支撑层的纤维的表面与该纤维相接触。因此,与在接触部中、薄膜层与纤维以点状进行接触的情况相比,薄膜层与支撑层之间的密合力变大。结果,在使转印片材移动至被转印体时,可抑制薄膜层从支撑层上剥落、以及在薄膜层中产生皱褶或扭曲。因此,转印片材的处理变得容易。
[0013]专利技术效果
[0014]根据本公开,可以使转印片材的处理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表示转印片材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印片材截面结构的图。
[0016]图2为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印片材的接触部的分布之一例的图。
[0017]图3为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印片材的接触部附近的截面结构的图。
[0018]图4为放大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印片材的接触部附近的截面结构的图。
[0019]图5为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印片材的接触部附近的截面结构之另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照附图,说明转印片材的一个实施方式。
[0021][转印片材的整体构成][0022]如图1所示,转印片材10具备薄膜层20和对薄膜层20进行支撑的支撑层30。
[0023]薄膜层20具有第一面21F和作为与第一面21F为相反侧的面的第二面21R。第一面21F是在薄膜层20的转印时、接触于被转印体的面。第二面21R接触于支撑层30。
[0024]薄膜层20薄至以单独的薄膜层20即可表现对被转印体的粘接性的程度。当用薄膜层20的质量表示薄至表现对被转印体的粘接性的程度时,例如当薄膜层20的密度为1g/cm3以上且3g/cm3以下时,薄膜层20的每单位面积的平均质量为0.01g/m2以上且10g/m2以下。上述平均质量是换算成俯视下每1m2面积的部分的薄膜层20的质量。薄膜层20的平均质量为上述范围内时,即便不使用粘合层,薄膜层20自身也会贴敷在例如为生物体的皮肤或脏器的被转印体的表面上。此外,图1中,薄膜层20的厚度与支撑层30的厚度的比率以比实际更大的方式进行图示。
[0025]薄膜层20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只要根据薄膜层20贴敷于被转印体的目的进行选择即可。薄膜层20的材料例如为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聚二噁烷酮等聚酯,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乙烯醇、聚酰胺、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聚氨酯及这些高分子的共聚物,透明质酸、壳聚糖等多糖类,酪蛋白、蚕丝蛋白等蛋白质,有机硅、醋酸纤维素、醋酸丙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聚碳酸酯、环烯烃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系弹性体等。薄膜层20可以由1种材料形成,也可以由多种材料形成。
[0026]薄膜层20还可以含有提高薄膜层20的功能或者对薄膜层20附加功能的功能性物质。功能性物质例如是美容成分或药效成分。若薄膜层20含有美容成分,则在美容用途中会实现适于贴敷于作为被转印体的肌肤上的薄膜层20。
[0027]作为美容成分,例如可举出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神经酰胺、普鲁兰多糖、SACRAN(水前寺海藻多糖体)等具有保湿效果的成分,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曲酸或维甲酸及其衍生物、氢醌等美白成分,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α硫辛酸、腺苷、α

羟基酸等皱纹改善成分。另外,作为药效成分,可举出水杨酸等痤疮治疗成分、甘草次酸(盐)等抗炎成分。另外,薄膜层20还可以含有的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或维生素E及作为其衍生物的生育酚醋酸酯等作为稳定剂。
[0028]另外,功能性物质还可以是提高薄膜层20的紫外线隔离功能的物质。这种功能性
物质是紫外线吸收剂或紫外线散射剂。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例如使用甲氧基肉桂酸辛酯、二甲氧基亚苄基二氧代咪唑烷丙酸辛酯、二乙基氨基羟基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叔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辛基三嗪酮、对甲氧基肉桂酸2

乙基己酯。作为紫外线散射剂,例如使用氧化钛或氧化锌等金属氧化物。若薄膜层20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或紫外线散射剂,则将薄膜层20贴敷于被转印体时,可抑制紫外线入射到被转印体。
[0029]另外,功能性物质还可以是对薄膜层20附加利用着色获得的装饰功能的物质。这种功能性物质是作为着色颜料发挥功能的有机颜料或无机颜料。
[0030]另外,功能性物质还可以是对薄膜层20附加光的散射功能的物质。这种功能性物质例如是粒子。通过粒子的含有,在薄膜层20的内部,因粒子与其周围的折射率之差而发生光的散射。这种内部散射的程度根据粒子的形状及薄膜层20所含高分子材料与粒子的折射率之差而发生变化。
[0031]作为上述粒子,使用无机填充物或有机填充物。作为无机填充物的材料,例如可举出滑石、二氧化硅、云母、氧化铝、氧化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转印片材,其具备:具有0.01g/m2以上且10g/m2以下的平均质量的薄膜层;和对所述薄膜层进行支撑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具有接触于所述薄膜层的支撑面,且包含位于所述支撑面的多个纤维,所述薄膜层具有接触于所述纤维的多个接触部和远离所述纤维的非接触部,所述多个接触部中包含下述的接触部:该接触部按照沿着所述纤维的表面扩展的方式与所述纤维相接触,且该接触部处的所述薄膜层的平均膜厚小于所述非接触部处的所述薄膜层的平均膜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片材,其中,按照沿着所述纤维的表面扩展的方式与所述纤维相接触、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岛优一郎长岛健太石川宏典横居广美
申请(专利权)人: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