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流体循环系统
[0001]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基于2019年6月7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9
‑
106928号,并主张其优先权的利益,将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编入本说明书。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4]以往,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的流体循环系统。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流体循环系统具备:热介质流路、蓄电池流路、车载设备流路以及车载设备旁通流路。热介质流路是环状的流路,供冷却水循环。在热介质流路相对于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依次配置有第一泵、冷机、散热器以及第一流路切换阀。蓄电池流路设置为将第一流路切换阀与热介质流路中的冷机的下游侧的部分连接。冷机是在热介质流路流动的冷却水与在搭载于车辆的制冷循环流动的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部分。在蓄电池流路配置有搭载于车辆的蓄电池。车载设备流路设置为将热介质流路中的散热器的上游侧的部分与其下游侧的部分连接。在车载设备流路依次配置有第二泵、逆变器、充电器以及电动发电机。以下,为了方便,将逆变器、充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流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流路(W11),该第一流路配置有第一发热设备(20),并供与所述第一发热设备进行热交换的流体流动;第二流路(W12),该第二流路配置有第二发热设备(21),并供与所述第二发热设备进行热交换的流体流动;第三流路(W13),该第三流路配置有产生冷热的冷热产生部(15),并供与所述冷热产生部进行热交换的流体流动;第四流路(W14),该第四流路配置有第一散热器(11),并供在所述第一散热器中与外气进行热交换的流体流动;第五流路(W15),该第五流路配置有第二散热器(12),并供在所述第二散热器中与外气进行热交换的流体流动;以及流路切换阀(30),该流路切换阀与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三流路、所述第四流路以及所述第五流路各自的一端部连接,所述流路切换阀能够将所述第一流路的连接目标切换为所述第三流路和所述第四流路中的任一个,并且能够将所述第二流路的连接目标切换为所述第三流路和所述第五流路中的任一个,而且能够将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三流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一泵(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隆宏,加藤吉毅,牧原正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